对话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2020-01-10 04:49邓天娥
课外语文 2020年27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文课堂

邓天娥

(重庆市梁平区第一中学,重庆 405200)

一、对话教育的理念

对话教育的理念是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德提出的,他觉得传统的教育模式是灌输式教育,在课堂上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们学习知识就好像是空瓶子在被灌输,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的,他们只会记得教师讲授的知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由于对传统教育的不认同,弗莱德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即对话教育,他认为在教学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进行沟通的主要途径就是对话,通过对话沟通能够使教学变得更加有意义。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话教育在我国的初中语文课堂上已经开始进行使用,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被不断提高。

二、对话教育的类型与实践模式

对话教育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人与课本之间的对话和人与课堂环境之间的对话。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就是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以及学生自我交流;人与课本之间的对话就是教师和课本或者学生和课本进行对话,在人与课本的对话模式中主要是学生和教师通过自己的理解,给课本中的内容赋予新的含义和情感;人与课堂环境对话目前还被很多的教育学家质疑,但是笔者认为人与课堂环境对话应指外部环境对于学生理解的影响而言的。

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教师经常使用的是人与人的对话模式,教师和学生进行对话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分析,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升语文分析阅读能力;学生之间进行对话可以互相交流观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当学生进行自我对话交流时,能够对自己进行很好的反思,对于学习的知识内容可以不断地进行巩固,在反思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正,有效地提升了语文学习的效率。通过对话教育可以让大家有更多的交流,通过思想的碰撞可以得到更加丰富的理解,使语文的学习效果变得更好。

国内外很多的教育学者总结了对话教育的多种模式,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是理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被分为内在动机激活、问题理解、对话和评价反馈四个阶段。理性教学模式是结合对话心理研究、教学表达方式和关联性等多个方面的经验提出的,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较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有异步共进的对话教学模式,由三种课型和四个步骤组成。在运用这个对话教育模型时,教师要注意话题的设计,通过提出一个话题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延伸话题等方式带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还有注重向学生提问,通过提问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营造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

三、对话式语文教育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国内外很多的教育学家都认为,对话最基本的根基应该是爱。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对话教育是要注意公平,教师不能够表现出高高在上的样子,学生和教师都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而且互相信任,才能够使对话教育发挥出完美的效果。对话教育通过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有助于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在对话教育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平等的教育原则。通过对话和讨论能够使学生实现自我超越,教师给学生平等的感觉,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从而学会如何尊重别人,对于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运用对话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对话教育的课堂中师生关系要民主平等,在进行教学时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思想不断融合,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传授知识。比如当教师在讲解《你是人间四月天》这篇文章时,可以抛出这首诗是写给谁的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进行交流探讨,教师也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应该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对诗中一些词语的分析和联想会得到很多不同的答案,教师根据学生的联想引出讲课的重点内容,通过一些关键词将诗的主题讲解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和民主,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应用对话教育的语文课堂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进行学习的引导者应该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热爱语文课堂。比如教师在教授《望岳》这首诗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巍峨的泰山,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从而能够理解《望岳》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敢于进取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经历较短,对于很多古文或者是难以理解的文章进行分析时容易出现了解偏差和错误,教师发现这些问题时要及时地进行纠正。古文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很多学生在学习古文时容易出现理解的偏差甚至错误,这时对话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通过对话可以将古文真正要表达的思想传递给学生。就拿《范进中举》这篇文章来说,很多学生在读完文章后可能不能理解为何范进会疯。教师可以以当时的社会背景作为切入点,向学生讲解这篇文章的意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兴趣。

(三)将话题的选择作为教学的中心

当教师运用对话教育进行语文教学时,话题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教学的切入点,话题的选择既不能太过浅显也不能晦涩难懂,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比如学生在学习《醉翁亭记》这篇文章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篇文章中“……者”“……也”出现的频率很高,文章的开头就是“环滁皆山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还有“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等,因此在使用对话教育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要以句式重复使用能表达什么样的效果作为话题,对文章进行讲解。如果单一地对句式讲解,学生对于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得不到很好的理解,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着重讲解使用这样的句式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去感受文章的悠然自得之感,体会作者欧阳修在写文章时的心境,有利于学生的古文学习。

(四)提问是关键的教学途径

对话教育能否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注意多提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要耐心解答,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消息二则》的时候,主要是要学习用词的准确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文章中的词语换成同义词,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可以让学生准确地了解不同词语所表达的含义,能够了解到在新闻类文章中用词的精准,有助于学生掌握课文要点。学生在做课后习题时,可能会对一些问题或者词语产生疑问,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多角度解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五)对话教育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对话教育很好地实现了这一要求。但要注意的是,对话教育是能够做到尊重学生,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多元化发展,但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要过度解读对话教育。另外,对话教育强调的是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但是要注意度的问题。例如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或者发表意见时,教师为了使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就对一些不是很正确的答案进行表扬,这不利于学生的发挥;或者教师在评价学生时都是用很好、真棒这样的语言,而不能深入地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分析,学生在教师这里得不到有效反馈,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没有益处的。

综上所述,对话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拥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通过对话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对话交流能力,增强思维逻辑,使语文课堂的效率不断提高。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技术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多媒体手段和对话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在运用对话教育时也应该注意不要流于形式或者评价偏失,确保授课有序进行,正确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