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与NIHSS 评分的作用

2020-01-10 10:47张丽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7期
关键词:达拉溶栓神经功能

张丽敏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以及病死率均非常高,当前临床上针对该病主要以静脉溶栓、动脉取栓以及药物治疗等方案为主,其中动脉取栓要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支持,操作难度极大,且需要较长的手术时间,治疗难度较大;药物治疗则比较适合用于已经错过溶栓治疗时机的患者;而静脉溶栓治疗可以快速帮助患者开通血管,使其恢复正常血流,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临床疗效十分理想,因此,临床对于符合溶栓指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多提倡尽早开展溶栓治疗[1,2]。依达拉奉则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常见药物,疗效极佳。基于此,本文研究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生活质量与NIHSS 评分的改善作用,并将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2019 年3 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 组与B 组,各38 例。A 组男20 例,女18 例;年龄44~78 岁,平均年龄(63.15±6.96)岁;病程0.5~4.6 h,平均病程(2.36±0.75) h。B 组男19 例,女19 例;年龄45~79 岁,平均年龄(64.25±6.72)岁;病程0.6~4.8 h,平均病程(3.11±1.03) 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批准之后开展,且已经取得所有患者及家属的签字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本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与《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当中有关急性脑梗死疾病的诊断标准相符,且经颅脑CT 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均为首次发病;均未患有艾滋病或肿瘤疾病;3 个月内未出现过脑外伤;意识清醒,且发病时间<5 h。

1.2.2 排除标准 所有入选患者均已排除患有其他重要器官严重损伤的患者;存在颅内出血史的患者;合并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凝血功能有明显障碍者;使用抗凝药物者;精神方面存在障碍,无法完成研究者;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入院后开展常规检查、脑CT 检查以及床旁监测心电图等,在此基础上,A 组患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制药公司,国药准字S20110052,规格:50 mg/支)治疗,方法为:取0.9 mg/kg 阿替普酶行静脉溶栓,先取10%溶入100 ml 的生理盐水当中,以静脉推注给药,剩余药物则于1 h 内以静脉泵入方式给完,药物治疗时、给药后24 h 内对患者开展心电监护,静脉溶栓治疗后的24 h内,不得使用低分子肝素或者拜阿司匹林等抗凝类药物,溶栓24 h 后,采用CT 复查,将脑出血者排除,让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421,规格:40 mg×100 片),300 mg/d,持续治疗2 周;B 组患者在A 组的基础上再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20120042,规格:30 mg)治疗,方法为:取30 mg 依达拉奉加入到100 ml 的生理盐水中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2 次/d,持续治疗2 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治疗后,评定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与生活质量。NIHSS 评分项目包括语言、意识、运动、感觉、共济运动、眼球运动以及视野,各项目6 分,总分42 分,NIHSS 总分为各项目分之和,总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生活质量评分运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评定,项目包括健康状态、社会功能、精神状态以及生理功能,各项满分100 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比较 治疗前,A 组患者的NIHSS 评分为(21.34±2.51)分,与B 组的(21.56±2.8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 组患者的NIHSS 评分(10.03±1.54)分明显低于A 组的(14.22±3.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A 组的健康状态评分(50.48±5.36)分、社会功能评分(51.31±5.25)分、精神状态评分(51.10±5.19)分、生理功能评分(54.13±5.57)分与B组的(50.36±5.31)、(51.26±5.18)、(51.02±5.15)、(54.24±5.6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 组患者的健康状态评分(91.18±2.31)分、社会功能评分(90.56±2.09)分、精神状态评分(93.33±1.67)分、生理功能评分(94.19±1.52)分明显高于A 组的(67.39±5.71)、(70.84±5.62)、(71.36±5.16)、(73.58±5.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类心脑血管疾病,该疾病可以在发生之后的几小时或几天内迅速进展,多数患者可保持神志清醒,但少部分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意识障碍,如果病变累及到脑干或小脑,甚至会引发脑疝,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而存活下来的患者多会留下后遗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3,4]。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临床多认为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酗酒以及肥胖等均是该疾病的诱发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则是该病的病理基础,此外,血液成分改变、血流动力学异常引发的脑血管狭窄或者堵塞,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后,产生过量的氧自由基,导致神经元细胞凋亡,均是引发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因素,发病后治疗难度非常大,治愈率极低,当前,临床上对于该病多以溶栓治疗为主,通过溶栓缓解患者的血管狭窄与脑组织缺血症状,降低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率[5,6]。

早期溶栓是当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方式,该方式可帮助患者恢复血管通畅,让缺血区域恢复正常供血,对可逆性受损神经元进行修复,最终达到恢复患者神经功能的目的。而且静脉溶栓治疗的操作方式非常简单,对于技术设备的要求比较低,治疗时间短,对于患者的创伤性非常,运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非常理想。阿替普酶是一种常见的血栓溶解药,该药物内含526 个氨基酸,药物中的赖氨酸残基可以与患者的血栓纤维蛋白进行结合,使纤溶酶原被激活,形成纤溶酶对血栓产生溶解作用,并且该药物可以选择性的激活纤溶酶原,不容易引发出血相关并发症,用药安全性较高,但是该药物对于患者脑部血管的扩张效果相对来说比较低,如果单独运用该药治疗,非常容易出现血管扩张达不到理想效果的情况,因此,临床治疗中多将该药与其他药物配合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以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7,8]。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用于急性脑梗死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的超敏-C 反应蛋白指标水平,有效清除脑损伤部位的氧自由基,预防脂质过氧化,不仅可对患者的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还能减轻其脑细胞、神经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帮助患者更快恢复神经功能;依达拉奉可以对局部的血流量下降现象进行抑制,防止梗死发展与神经元死亡,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此外,依达拉奉还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神经细胞损伤与凋亡,对患者的脑部缺血部位神经细胞存活情况进行改善,进一步减小患者脑梗死损坏的面积,为其脑部损伤组织的血液供应恢复争取更多的时间[9,10]。

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B 组患者的NIHSS 评分明显低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患者的健康状态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精神状态评分、生理功能评分明显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表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帮助患者更快恢复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达拉溶栓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