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校本研修方式 促进职初教师发展
——以重庆高新区康居西城小学为例

2020-01-10 14:46郑善伟
科学咨询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教研组研修校本

郑善伟

(重庆市高新区康居西城小学 重庆沙坪坝 400030)

重庆高新区康居西城小学是一所建校时间不长的学校,于2012年成立,现有在职教师140人。建校初期,从区内各所中小学调入了教师10多名,后面进入的基本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就分配到校的年轻教师。现在教师队伍中五年新入职的就有70余人,职初教师占了一半多一点。庞大的职初教师队伍,让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压力巨大。学校通过校本研修,来促进职初教师发展,效果不够理想,经过调研分析,我们发现学校研修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那就是从学校发展的视角出发来培训教师,而忽视了教师自身的基础、特点、兴趣、心理与需求等内部因素。

一、制度建设,保障校本研修开展

(一)三级管理,确保落实

学校建立网格化的校本研修管理,完善了“校级领导分管——教导处(教科室)具体管理——教研组具体实施”的塔形管理模式,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职初教师发展,把校本研修转型工作落到实处。

(二)系列研修制度,促进规范

学校制定了《康居西城小学课堂教学规范》《教学六认真月考核标准》《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校本研修活动制度》《观课议课制度》《教研活动制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教学科研积分制度》等一系列涵盖了教学、教研、科研、培训、评价等制度措施,使校本研修推进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良好激励机制,提高研修积极性

学校重视职初教师的自主发展和校本研修转型工作,以职初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将职初教师的上课等方面的能力发展纳入教师每月的月考核中。为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凝冻成果,学校定期举行论文案例比赛,并拨付一定的经费给予保障。上公开课展示教师教学成果,鼓励职初教师投稿校刊《风信花开》,展示自己的发展和研究成果。一系列激励机制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职初教师们参与研修的积极性。

二、多措并举,推进校本研修转型

(一)做实教师培训,更新研究观念

①专家引领。一方面,学校在行课期间,多次邀请区各学科教研员到校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把脉问诊,及时诊断学生在“自学、互学、展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在导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另一方面,根据我校职初教师众多,学校利用寒暑假的学习时间,邀请高端专家或教学名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为期数天的深入的专题式培训。

②教师论坛。我们的教师微论坛是指利用全校每周一的下午学习时间的前面20分钟,采用“10+5+5”的形式,简称“二五一十”微论坛。也就是职初教师作为论坛主讲人,针对一个研究专题汇报10分钟,汇报完后教师之间互动5分钟,最后学校行政或者该学科骨干教师点评5分钟。各职初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以一个小的视角拟定汇报的主题,自主向学校教科室进行申报。学校根据申报的情况,契合当前的教育教学热点进行合理选择,选定之后进行全校公示。

(二)创新教研文化,追求实效

①常规教研专题化。学校每周二下午为数学教研时间,周三、周四下午为语文教研时间,综合学科也固定了教研时间。教研活动采用主题式研究。即:每学期设定一个研究主题,根据这个研究主题分设4个月主题,最后依据月主题,分别设置周研究专题。每周的教研活动都围绕研究专题开展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每次主题研究都设置中心发言人,由教研组成员轮流进行。这样一实施,研究专题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效果自然有保证。

②校级课例精品化。每期由学科组拟定本期需突破的重难点,教师根据自己专长与需求申报。经学校筛选后进行打磨,形成精品课例。

(三)打造学校学习共同体,捆绑发展

①教研组团队建设。学校加强了教研组长的培训,注重教研文化的重构,教研组长每月组织教师对教学五认真进行月考核,每月对组员教学科研活动进行积分管理,信息公开,教师之间互学互查,共同改进提高;学校提倡教师之间互听随堂课,还对超额完成听课任务的教师进行奖励,教师听课文化已形成,并且有力地促进了课堂质量的提升。

②基地和精品课程建设。学校申报成功了区的自能语文基础建设、英语和书法精品课程。基地和精品课程创新将学科专家(教研员)、学校管理者深度卷入,他们进入学校、进入课堂,为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支持与帮助。为充分发挥校内教师资源,集中力量攻克重点项目,助推教师研修共同体的建设。课程内容的创新,课程品牌的创建,将使一线教师自觉地以课程建设为研修载体,利用三大研修中心进行深度研习,站在课程的层面进行课堂改革,提升课程执行力、实施力、开发力,实现主动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教学团队——骨干团队——核心团队”“三圈三层式”教师发展梯队。

③师徒结对共发展。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作用,学校制定了骨干教师带教制度,要求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结对,共同发展。骨干与被指导教师的职责非常明确:一个是导、思、研;一个是学、修、行,都是每期四个一,每周三个一。

三、夯实评价,保证校本研修质量

学校建立了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方式。对教师采用的是教学科研积分,创新教师过程管理记录,促进职初教师自主发展,促进研修转型。同时,也建立了学校质量监测四级监控网络,即 “校级监控——教导处、教科室监控——年级组、教研组监控——教师自我监控”,保障学校教学质量。制定了《康居西城小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提倡教师间互听推门课、随堂课、教研课全校公开,并将行政听随堂课的等级纳入教师月考核中。

通过校本研修转型,促进了校本研修的范围向课程转变,研修机制向团队出击转变;研修内容向研学为主转变,研修方式向“按需服务转变”,切实转变了学校的校本研修方式,促进了学校职初教师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研组研修校本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新视域下中学体育课例研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