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链接的路径研究

2020-01-10 14:46王化兴
科学咨询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中奖塑料袋做题

王化兴

(重庆市綦江区永城小学 重庆綦江 401420)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讲到底,忽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老师讲课面面俱到,恐怕漏掉一个细小的知识点,因而课堂教学变得沉闷、呆板。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对于数学而言尤其是如此,抽象的思维和复杂的逻辑,难度极大,导致许多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并不热情。教师一讲到底,照本宣科,把自己想到的都讲出来,唯恐哪个环节没讲清楚。老师想把自己想到的、知道的都告诉学生,而课堂时间又是有限的,老师讲解的多了,学生就没有了足够的思考与参与的时间。教师讲得津津有味,看似认真负责,其实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听得昏昏沉沉,效率低下,严重扼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题海战术,让学生苦不堪言

有的老师甚至是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苦不堪言。有老师认为,做题越多,对解题就越有利。其实,并不是做题越多越好,模拟题只有热身的作用,如果把进行的重心都放在大量做题上,就有些舍本逐末了。做题要有针对性,思路要明确,熟悉解题方法,掌握解题规律才是最重要的。题不在多,“精”就好。一类题型做太多次是在浪费时间。学生要从题海里走出来,面对一堆试卷和练习册,“挑”题来做,不要只知道埋头苦干。

能力培养意识淡薄,过分重视成绩。传统数学方法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绝对固定化和脱节性,忽视了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一方面,数学教材中的例题编排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就抑制了学生应用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只是注重对数学公式的死记硬背,并没有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实践中的运用,以致于学生难以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这些都造成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淡薄。

二、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链接的方法和途径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活中常用或是常见的内容较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同时还能促进知识纵向与横向的迁移。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须积极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如多媒体音像的加入、课桌椅的摆放方式、花卉或卡通小动物的使用等等,让学生感到不是在教室里干巴巴的学习,而是体会一个丰富的生活或玩耍过程。同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在教材的深度与宽度上加以补充,或是创造重组,使之真正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时,笔者设置了“买票”与“彩票中奖”的生活情境,立即引起学生的深思。有的说“能中奖”;有的说“可能中奖”;有的说“不能中奖”;有的说“一定能中奖”。在课堂上通过思考、交流和争论,同学们逐渐明白了“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的产生条件,以及各自的不确定性。如此设计教学,把枯燥的数学学习过程转变为兴趣盎然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充满乐趣的一次买*票经历,收获到了数学知识及其形成的整个过程。

(二)联系生活 ,将抽象的数字变为具体的形象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利用学生现实生活中接触过让数学教学生活化。感性材料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如在学了《角的认识》后,我让学生说说哪些物体上有角,哪些物体上的角不合理需改进,并说明理由。有的学生为教室里的桌椅设计为椭圆形,他认为这样同学就不会被桌椅上的角撞疼了;有的学生把奖状设计为大拇指、他觉得奖状是用来表扬人的,长方形太呆板了,而大拇指刚好是表扬某人做得很好。学生敢于突破常规,大胆想象。 学生学以致用,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生活即教育”,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只有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知发展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知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因此,学生的学习必须与生活相联系起来,使他们在生活中、游戏中实实在在的感受数学知识。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带进他们的数学学习中

(三)通过实践,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它表明了行→知→行这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系统论的反馈原理认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 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没有信息反馈,要实现对系统的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是不可能的。学生能在 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就学生学习而言仅仅是为了解事物的一个方面。而把这些数学知 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比如讲完“三角形面积”一课后,给学生安排了各种课后活动,如测量出三角板的面积、红领巾的面积和三角架的面积,以及自制一个面积为30平方厘米的卡片来布置教室等。再比如,六年级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统计调查表,记录家中每日丢弃的塑料袋数量,统计本学习小组内一周的塑料袋丢弃情况,估算这些塑料袋展开后的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多少个教室的地面?思考这些塑料袋对我们环境的影响有多大?通过这样的活动,既在生活中巩固了数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中奖塑料袋做题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聚焦高考选做题中的解不等式问题
我是一个塑料袋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意外中奖
中奖啦!
欧几里得和塑料袋
悲伤的中奖经历等
对塑料袋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