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肌肉减少症发病因素及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2020-01-11 01:07王鑫鑫位宁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骨骼肌太极拳机体

王鑫鑫 位宁

肌肉是保证人体进行日常生理活动的基础[1],肌肉减少症最早是由Rosenberg等[2-3]于1989 年提出,是用来形容骨骼肌的减少,同时泛指骨骼肌细胞去神经支配、线粒体功能障碍等由以上产生的一系列后果,如肌力下降、易疲劳、代谢紊乱、骨折等。也有研究认为[4],肌肉减少症是一种伴随着不断增长的年龄而发生的骨骼肌肉质量减少及其功能减退的病变,故又将其称为年龄相关性肌肉减少症。实际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肌量检测、握力检测和步速检测联合评价老年人群的肌肉力量和活动能力,适合用于肌肉减少症的初步筛查中。目前,主要以Sarcopenia欧洲工作组在2010年提出的诊断标准和Sarcopenia亚洲工作组2013年提出的诊断标准在临床实际中的应用率最高。其主要体现在肌力减退和肌肉质量低下两方面,是65岁以上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5]。在实际临床中,主要表现为老年人群的虚弱无力、活动能力极大下降,日常独立活动能力的不足,步速减慢,甚至极容易摔倒,发生意外。由此可见,对老年人肌肉减少症疾病相关的主要发病因素及其康复护理手段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从引起肌肉减少症发病的主要因素及其康复护理手段两个方面综述如下。

1 引起肌肉减少症的相关因素

1.1 年龄与性别

有研究表明[6],在65~70岁人群中,肌肉减少症的发病率在13%~24%,而在80岁以上人群中,肌肉减少症的发病率超过50%,并且该项研究发现,男性肌肉减少症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另有流行病学资料显示[7],20~80岁,机体的去脂体重男性平均降低约18%,女性平均降低约27%,且在任何年龄阶段,女性机体的去脂体重都明显低于男性。可见随着年龄的增加,患有肌肉减少症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其中相同年龄阶段的男性老年人群相比女性老年人群更容易发生肌肉减少症。

1.2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指决定父母性状的基因通过无性繁殖或者有性繁殖的方式传递给后代,从而使后代获得其父母遗传信息的现象。目前流行病学相关资料显示,在某些机体中出现肌肉减少症的概率相比其他机体患病概率更高,并明确指出这与遗传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现象有可能是因为不同个体间的生长激素及其受体、转运蛋白、肌肉生长抑制素及某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差异,使机体蛋白的更新及表达也具有了不同的差异而导致的[8]。众所周知,人类各种功能活动与机体内遗传基因的表达密不可分,而肌肉减少症的发病也与遗传基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见,上一代患有肌肉减少症的下一代子女相比其他人群发生肌肉减少症的概率更大。

1.3 营养摄入失衡

机体的全部体重中大概有40%是由骨骼肌构成,而全身有大约50%~75%的蛋白质储存在机体的骨骼肌中,每天机体全身有1%~2%的肌蛋白处于持续不断更新的状态中(即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过程)。因此,蛋白质的均衡合理化摄入对保证机体骨骼肌的正常代谢活动非常重要。蛋白质是机体中利用率最高、补充含量最多的营养物质之一,但是,其他营养素,如钙离子、矿物质、维生素等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Wilson等[9]研究指出,食欲下降及营养不良会引起肌肉量的减少及脂肪量的增加,从而导致肌肉质量的下降,引起肌肉减少症的发生。另外,Seo等[10]研究也证明了在日常膳食中每天适当合理地增加钙的摄入量能够有效地降低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饮食要遵循食物中热能和营养素含量充足,种类齐,比例适当,饮食中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间保持平衡。饮食的结构要合理化,既要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又要避免饮食构成比例的失调,均衡的营养摄入是人类身体健康的基石。因此,在日常饮食中要特别注意保证老年人群每日膳食中均衡合理化的摄入各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满足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的代谢需要,防止肌肉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有效避免由于营养物质摄入失衡导致的肌肉减少症高发病风险。

1.4 日常生活不良习惯

随着机体年龄的不断增长,机体内各脏器器官的功能代谢也随之降低,老年人群的活动量相比年轻人明显不足,甚至有些老年人由于身体的不适感会长期卧床休息,导致活动量严重不足,久而久之就会引起骨骼肌的废用和萎缩等,最终引发肌肉减少症。同时,某些流行病学资料也指出,老年人群的肌肉减少症和长时间吸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Rom等[11]研究显示,吸烟产生的烟雾可加快骨骼肌内蛋白质的分解,从而使骨骼肌肉的分解加快,最终引起肌肉减少症。因此,运动量的不足和长时间吸烟等各种不良日常生活习惯均会增加肌肉减少症发生的风险。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及时纠正各种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日常行为习惯,如戒烟、坚持锻炼身体等,避免老年期肌肉减少症的高发病风险。

1.5 其他

目前,已有相关临床研究指出,人体内分泌的胰岛素可以有效地刺激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能量的摄取。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胰岛素对人体内脂肪含量和分布的影响也随之降低,即胰岛素抵抗。Bijlsma等[12]通过对非糖尿病性肌肉减少症患者肌肉特性的评价,充分证实了肌肉减少症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有关。此外,由于年龄的增长,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代谢活动大大降低,老年人容易患上各种进行性系统器官衰竭疾病。长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表现出明显的营养不良、消瘦、肌肉萎缩、虚弱、食欲不振,甚至恶病质状态,这些都可能导致老年人肌肉减少症疾病的发生。

2 康复护理手段

2.1 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

大量的有氧运动与阻抗训练相结合可以有效预防肌肉减少症的发生,主要原因是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训练可以减缓肌肉质量和力量的下降。Short等[13]研究发现,无论年龄大小,有氧运动后均能增加人体内的线粒体数量和酶的活性,提高肌肉蛋白质的合成和肌肉的质量,与此同时还能够使人体肌肉内的脂肪含量下降,因而使肌肉的功能有所提高。每周只需要规律性地进行一次抗阻训练就可以有效达到提高肌肉力量的目的。研究发现[14],老年人群在完成为期12周的高强度化抗阻训练之后,骨骼肌的横截面积增加了11%,肌肉力量产生了超过100%的绝对性提高。相比有氧运动,抗阻训练相对安全,可以有效地降低老年人群跌倒摔伤的风险,增加日常活动能力,从而减少各组织系统器官的功能下降和肢体残疾率。因此,老年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做抗阻力训练,强身健体,可以有效降低肌肉减少症的发病风险。

2.2 充分的营养补给

营养物质的摄入失衡会直接影响人体内的功能代谢。因此,有研究针对老年人群肌肉减少症的高发病率提出了3条合理性建议:在三餐时每餐摄入25~30 g的蛋白质;每餐摄入优质蛋白质;在每天摄入大量优质蛋白质的同时进行体育锻炼。此外,补充维生素D也至关重要[15]。因为,人体内维生素D水平高低与肌肉是否健康有着紧密联系。根据美国第3次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研究显示的结果表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20.0 nmol/L的老年受试群体中,其肌肉的功能明显降低。根据最近10年的临床研究[16-17]结果显示,合理补充维生素D,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老年人群下肢肌肉的功能,并且大大降低其跌倒摔伤、残疾等不良意外的风险性。根据《中国老年患者营养支持专家共识:肌无力营养支持》的指导方针,建议补充维生素D剂量为700~1000 IU/D[18],以帮助预防老年人肌无力[19]。因此,保证老年人每日膳食中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素的充分补给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肌肉减少症的发病风险。

2.3 太极拳运动

太极拳作为我国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动作柔软、自然、缓慢甚至整体性的特点,尤其适合老年人群作为身体锻炼项目。研究指出[20],长时间完成动作姿态标准且规范的太极拳传统运动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老年人群的控制能力,而且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群的平衡力和步态。太极拳传统运动是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和控制训练的结合,尤其是下肢肌力的训练。研究指出[21],太极拳能够有效地减轻由于年龄的增长而引起的肌肉力量不断下降的结果,并且建议老年人群能够长时间持之以恒地坚持做太极拳运动,提高人体的骨骼肌肌肉质量,有效预防骨骼肌肌肉发生不同程度萎缩,避免肌肉减少症的高发病风险。

3 结 论

年龄、性别、遗传因素、营养摄入的失衡、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良习惯等都是能够引起肌肉减少症的主要发病因素、日常生活中,为从根本上预防肌肉减少症的发生,老年人群应从早期开始注意预防以上危险因素;同时,加强抗阻力训练和有氧运动的联合训练,每天坚持太极拳运动训练,并对此作出合理的力量训练计划及时间规划,长期坚持身体锻炼。与此同时,在合理运动量的基础上需保证各种人体所需营养物质及维生素D的充足补给和摄入,养成各种有益于机体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从而提高机体骨骼肌肌肉的健康水平,保证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代谢活动,有效预防肌肉减少症的发生及发展。

4 展 望

肌肉减少症似乎一直都与衰老和老年人群有联系,可是现在人们逐渐意识到,肌肉减少症的发展开始于生命的早期阶段,肌肉减少症的发生除了年龄因素外,还有营养摄入不均衡、日常生活不良习惯等其他各种致病因素。但是,目前看来,全社会对于老年人群中常发的肌肉减少症的认识度普遍存在不足之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各方的努力及积极配合之下,临床工作中加大对其宣传普及力度,有效填补社会各层人士对肌肉减少症的认识、护理和研究设计等方面的空白,早日实现肌肉减少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老年人群中的肌肉减少症发病率,提高老年人群的生存质量。与此同时,希望国内外的科研人员可以早日在肌肉减少症的发病机制、治疗手段等方面研究取得新的成果,为临床工作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骨骼肌太极拳机体
鸢尾素(Irisin):运动诱导骨骼肌自噬的新靶点
巨噬细胞在骨骼肌损伤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邓俊峰作品选
运动与骨骼肌的重构研究
低氧运动对SD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与LPO水平的影响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