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应用康复护理干预的价值

2020-01-11 15:07夏淑君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2期
关键词:出血量产后产妇

夏淑君

(大连市金州区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105)

产后出血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产后并发症,致病原因为胎盘因素、产道损伤、体质原因以及产妇的凝血功能障碍和宫缩乏力等[1]。若在临床上不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可导致产妇出现缺血性休克、大出血,甚至是死亡,从而对其及家属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在相关研究中得知,在产妇分娩期间予以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后的出血率,减少出血量,进而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2]。为此,此次研究将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产妇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康复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效果予以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产妇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50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产妇50例采取康复护理干预,上述患者已通过研究标准筛选,均符合此次研究标准。对患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及精神病患者予以剔除。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其中对照组产妇年龄最小23岁,最大37岁,平均年龄(29.56±3.21)岁,孕周最短35周,最长43周,平均孕周(39.32±2.13)周。研究组产妇最小24岁,最大39岁,平均年龄为(28.54±3.17)岁,孕周最短为36周,最长42周,平均孕周为(39.47±2.78)周。两组产妇的基础资料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如给予产妇产前指导、告知相关注意事项等。研究组患者行康复护理,其护理详情如下。

1.2.1 产前护理 产妇入院后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相关检查,并根据产妇的基本信息进行全面的评估,对其进行心理咨询,鼓励其主动倾诉内心的苦恼,使其能够积极的面对分娩。为家属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家属对产妇的照料水平,同时告知产妇分娩过程、方式、时间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对于健康状况不佳者,应根据其饮食特征提供饮食调理,以便其可以在最佳身体条件下分娩。

1.2.2 产中护理 阴道分娩会对产妇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这种压力存在于身体和心理上,在这种情况下,会在分娩时引起出血,因此有必要在分娩时采取用心理干预,允许家属在旁安抚,以便为产妇提供心理支持。在分娩过程中,可以为产妇提供舒缓的音乐减压,以减少其负面情绪,如紧张、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

1.2.3 产后出血护理 产妇分娩后2 h内是产后出血的关键时间,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产妇的各项指标,并观察其表情的变化。如果其面色苍白且情绪不安,则应告知医师进行相关治疗。每2 h进行一次出血量测量。对于有出血倾向的产妇,要提前做好大出血和休克的应急抢救准备。分析产妇24 h内产后出血量的变化,详细观察其产后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对于失血过多但尚未有休克征象的产妇,需要及时为其补充血容量;对失血较多,甚至休克的产妇,需要采取输血治疗,以补充同等血量。为产妇提供安静的住院环境,促使其保持平卧体位,予以吸氧、保暖等措施;对其意识状态、皮肤颜色、血压、脉搏以及呼吸和尿量等予以严密观察,并进行详细记录;对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予以观察,对子宫有无压痛,以及恶露量、颜色以及气味进行观察;对产妇的会阴伤口予以观察并采取护理措施,根据医嘱给予抗感染补液等相关治疗。

1.2.4 康复护理 根据产妇产后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现代康复医学、心理学和中医推拿等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并结合色彩、音乐、环境等学科理论,通过专业的康复手法和技术,使用特殊的产妇康抚精油对产妇进行康复护理,使传统康复转变为现代康复,被动康复变为主动康复,这有助于预防和减少产后疾病,减轻产后疼痛,减少产后出血,同时可促进乳汁分泌,加速产妇全面康复,改善产妇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1.2.5 母乳喂养 为乳胀的产妇提供心理安慰,告诉其不要过于紧张,乳胀是正常现象,会有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使其对母乳喂养产生信心。对产妇及家属解释母乳喂养的好处,如营养、经济、方便、增进母子感情、增强婴儿免疫力,并且帮助子宫修复。与产妇进行有效沟通,说明康复的意义和目的。对于有腹胀和便秘者,鼓励其经常翻身。

1.2.6 健康教育 采取画册、影音、手册等方法对产妇及家属予以健康知识教育,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交流会等活动,使其对健康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按照产妇的基本情况,予以饮食调理,指导其摄取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食用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同时食用动物精瘦肉、蛋类等食物。鼓励产妇积极地进行适当的运动,产妇运动时,护理人员与家属应在旁照看,以防止发生意外情况。

1.3 疗效标准 对两组产妇施行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密切观察,比较2 h产后出血量、24 h产后出血量以及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结果输入SPSS17.0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产妇2 h产后出血量为(85.27±12.54)mL;24 h产后出血量为(156.21±26.67)mL。对照组产妇2 h产后出血量为(137.67±24.21)mL;24 h产后出血量为(248.92±28.46)mL。两组产妇2 h产后出血量比较,统计结果为t=13.589,P=0.001,24 h产后出血量比较,统计结果为t=16.807,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研究组护理非常满意为35例,占比为70.00%;一般满意为14例。占比为28.00%。不满意为1例。占比为2.00%;护理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护理非常满意为23例,占比为46.00%;一般满意为17例,占比为34.00%;不满意为10例,占比为20.00%;护理满意度为80.00%。研究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273,P=0.0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导致宫缩乏力的主要因素是产程延长,导致体力消耗较多,以及胎盘前置、胎盘早剥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从而引起子宫肌水肿或渗血,影响子宫收缩[3]。该相关症状一般表现为阴道出血量大,以及面部苍白、心烦气躁等。若发生产后出血情况,未给予及时处理,则会对产妇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4-6]。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做好分娩和产后的观察和检测,找出并消除可能引起分娩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因素[7-8]。护理人员要做好与产妇的沟通工作,促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若产妇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应立即进行子宫按摩或使用宫缩剂[9-10]。同时,给予其心理干预、饮食指导以及健康指导,这样做可有效提升产妇健康知识认知,能使其配合度提高[11],进而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或减少出血量。根据本次研究得知,两组产妇通过护理后,研究组2 h、24 h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此次研究中,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予以康复护理,该护理效果尤为显著,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对产后恢复提供了有效的作用[12-15],进而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康复护理干预护理方法值得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出血量产后产妇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自然分娩产妇的产房心理护理及实施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探讨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