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低锰钛微合金化结构钢的开发

2020-01-13 10:05袁婷婷
四川冶金 2019年6期
关键词:合金化铁素体奥氏体

袁婷婷

(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山东 日照 276800 )

在钢铁行业供过于求的市场形势下,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随着近期原料市场价格上涨,钢材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低成本战略依然是企业取胜的重要途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量大面广的结构钢开展低成本制造技术研发,对钢铁企业成本下降有重要意义。根据以往经验,如果将Q345B钢中的Nb、V、Ti等合金全部去掉,钢将失去微合金化作用,厚度方向组织性能差异巨大,表面与心部的晶粒度差异能达到2级,且心部偏析严重,尤其是MnS夹杂物较多。本文通过研究降低Mn、微钛合金技术以降低成本、保证质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 Q345B成分设计

钛的化学性质较活泼,易与钢中的O、S、N等杂质元素结合形成尺寸较大的化合物,因此钢中O、S、N质量分数的波动会造成化学成分的波动,最终导致产品性能波动,因此需对O、S、N进行分析。有效Ti的公式如下:w(Ti)有效=w(Ti)全 -3.4w(N)-3w(S)[1],氮、硫含量越低,则有效钛含量越高。根据实际炼钢冶炼水平,[N]可控制在0.007%以下,[S]可控制在0.010%以下,保证[Als]≥0.015%即保证脱氧效果。为保证有足够的有效Ti,设定[Ti]≥0.040%。但Ti过量也存在问题,液相中析出的TiN一般为微米级,而固相中析出的TiN为100 nm左右,TiN的尺寸与钢中钛质量分数有关,钛质量分数越高,析出TiN粒子越大。由于尺寸较大,液相析出的TiN既不能细化奥氏体晶粒,也无沉淀强化作用[2]。因此Ti含量控制在0.040%~0.050%之间。

提高C的含量可以增加TiC的含量,同时由于Ti对N的固定,奥氏体中的N相对少些,也会增大C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由于TiN/TiC的作用奥氏体晶粒相对细小,故冷却时C扩散也不会形成尺寸较大的珠光体,对钢板的冲击及延伸影响不大,因此C选择国标允许的上限。

锰对含钛微合金钢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奥氏体形变诱导TiC析出的抑制作用,从而使更多细小的TiC在随后的轧制及冷却过程中析出,沉淀强化效果更好。研究表明,随着钢中锰质量分数的增高,TiC的析出动力学曲线向右移动,析出过程被延缓。锰可以降低γ→α相变点温度,能提高转变后铁素体中碳质量分数,使更多的TiC在铁素体中析出,该析出会占用大量的游离碳原子,使Fe3C析出数量显著降低。考虑到Mn 在0.80%左右时冲击性能最好,同时考虑成本因素,现将Mn控制到0.75%~0.9%。综合考虑,Q345B钢的成分设计见表1所示。

表1 Q345B化学成分(%)

2 生产工艺

为了使钢板获得均匀细小的晶粒组织,提高钢板的综合性能,根据Ti的碳氮化物固溶析出规律,设定合理的温度制度、变形制度和冷却制度对产品的组织性能至关重要。

2.1 工艺路线

KR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脱氧合金化→CAS精炼→LF炉精炼→(VD/RH)→连铸机→铸坯红送→加热→控制轧制→控制冷却→矫直→自然冷却→切割→取样→检查→喷号→入库。

2.2 成分控制

保持铁水100%进行KR脱硫处理,保证低S,目标0.003%以下;吹炼过程早化渣,转炉底吹全程吹氩,不吹氮气;在精炼过程中控制好过程温度及出站温度,用铝充分脱氧后再加入钛铁;钢包出精炼位后进行钙处理,同时必须保证软吹氩时间大于20 min,确保合金成分均匀;连铸控制过热度10~20 ℃,稳定拉速,保持液面稳定,全程氩气保护浇铸,防止二次氧化及增氮,二冷区配水采用弱冷模式。

2.3 加热

高温液态形成的TiN颗粒为后续冷却过程中的TiC析出提供了形核点,从而使得优先形成的TiN析出物粗化,得到Ti(C,N)复合析出物。该析出物强烈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故较高的加热温度也不会使奥氏体晶粒急速长大。但加热温度过高,会使原始奥氏体晶粒过分长大,造成最终铁素体晶粒的粗大。若加热温度偏低,则TiC不能完全溶解,将减少轧制后冷却过程TiC的析出量,导致钢强度的下降。设计钢坯加热时间8~10 min/cm,出炉温度控制在1100~1180 ℃,以保证Ti的充分固溶。

2.4 轧制及水冷温度

开轧温度采用高温低速大压下工艺,加大道次变形量,使部分钛以Ti(C,N)应变诱导析出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获得再结晶细晶强化的效果。中间坯按照2.5~4倍成品厚度控制,以提高精轧阶段未再结晶区的累积压下量,为下一步铁素体相变提供更多的晶核。精轧温度设计为820~840 ℃,设计冷速6~12 ℃/s,终冷温度650~720 ℃, 使TiC充分、均匀析出,提高基体强度。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此产线生产的普通Q345B屈服强度富余量一般在20 MPa左右,性能有波动。采用低锰钛微合金化技术后,试验结果表明性能比较稳定,且屈服强度富裕量在40 MPa以上,延伸率富余量也基本都在5%以上,冲击均值大部分在150 J以上,板型全部一次合格入库。普通Q345B力学性能见表2,低锰微钛合金化Q345B钢力学性能见表3。

从试验钢金相组织(见图1)可见,组织类型为多边形铁素体+珠光体,晶粒度为10级,晶粒细小均匀,轻微带状组织。与普通Q345B组织相比,晶粒度细约2级,带状组织较轻。

从试验钢扫描电镜(见图2)可见,铁素体中可见尺寸较小弥散分布TiC,TiC颗粒直径基本都在5~50 nm,这是基体强度高的主要原因。并且发现Ti的硫化物,也呈球状存在。

表2 普通Q345B力学性能

表3 试验钢力学性能

图1 试验钢金相组织 图2 试验钢扫描电镜图像

4 合金成本分析

原合金计划FeMn68Si18 锰硅合金22 kg/t,采用低锰微钛设计后:FeMn68高碳锰铁12.3 kg/t,同时增加FeSi75-C硅铁1.9 kg/t,增加FeTi30-B钛铁2.3 kg/t(收得率按67%计算)。按照目前合金价格FeMn68Si18锰硅合金6759元/吨、FeTi30-B钛铁12053元/吨计算,吨钢降成本29.2元。

5 结论

(1)低锰微钛Q345B较普通Q345B综合性能好,组织晶粒度细2级左右,钢板各向异性好。

(2)低锰微钛合金化技术措施不仅适用于Q345B钢板,还可以延伸到其他钢种,以降低成本,改善钢板内部组织,提升产品质量。

猜你喜欢
合金化铁素体奥氏体
不同Y2O3质量分数对机械合金化Ni-20Cr合金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
45钢激光碳硼合金化工艺优化及最优工艺下合金化层的组织与性能
含铜铁素体抗菌不锈钢高温性能研究
铌钛对铁素体不锈钢组织和成形性的影响
超临界水中新型奥氏体耐热钢HR80耐腐蚀性能研究
机械合金化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1Cr17Ni2铁素体含量的控制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高强低合金钢中针状铁素体转变研究进展
GGG-NiMn13 7无磁奥氏体球墨铸铁熔炼工艺研究
Ghosts in the shell: identif i cation of microglia in the hum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y P2Y12 recep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