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晓勇教授运用化斑汤合封髓丹加味治疗血筋箭验案举隅

2020-01-14 03:13葛晋宏欧阳晓勇车朝敏邹纯燕谢太琴赵田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茜草颈项心火

黄 南 葛晋宏 欧阳晓勇△ 车朝敏 邹纯燕 谢太琴 赵田田

1.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021;2.红河州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建水 654399;3.云南省梁河县大厂中心卫生院,云南 德宏 679200

血筋箭(血瘤)指体表血络扩张,纵横交集而形成的肿瘤,《外科正宗·卷四》记载:“血箭出于心经火盛,逼血从毛窍出也[1]。”此外《医宗金鉴》中载血痣初起形状似痣,渐大则如豆,其色红,揩破外皮则流鲜血,肝经怒火郁血成,也与本病相似。血筋箭相当于西医学的血管瘤,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血管瘤可发生于任何部位,长在口腔及面部等部位的血管瘤占到全身血管瘤的60%;它的特点是瘤体局部色泽鲜红或呈紫色,可呈局限性柔软肿块状,边界清或尚清,触之或如海绵状[2];若发生在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会影响容貌;可不同程度地压迫、破坏周围组织器官的功能和形态,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部分血管瘤患者可能会反复出血、感染,极少数人会产生恶变,甚至危及生命。西医学对血筋箭(血管瘤)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在治疗方面有诸多挑战,瘤体局限者可行手术切除、激光、X射线浅层照射等;本案患者经化疗后身体虚弱,无法耐受手术治疗。《外科正宗》载血筋箭用桃花散凉水调敷,或金墨涂抹,血筋箭内热甚而迫血妄行,出血如飞者服凉血地黄汤。

欧阳晓勇系云南省中医医院皮肤内科主任,喜研经典,擅用经方治疗皮肤病,尤其是对于一些西医治疗手段局限的皮肤病,如硬皮病、黑变病、难治性溃疡等疾病治有心得。笔者有幸跟师伺诊,亲历其用化斑汤合封髓丹加味治疗血筋箭一例,古方愈今病,应手奏效。现将其辨证治疗血筋箭验案一则浅析如下,以期能窥其临床经验点滴,供同道参鉴。

1 探病究源

《外科正宗》载血筋箭为心经火盛,逼血出毛窍所致[1],西医学认为其乃体表血络扩张,纵横交集而成,故本病的发生总与“血”相关;血筋箭多见鲜红色、紫色,故本病又与“火邪”相关;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脾主统血,肝藏血,精血互化,故本病的发生还与心、脾、肝、肾等脏腑功能的协调平衡密切相关;本病总因肾伏虚火、心火妄动、肝火燔灼、脾失统血所致。可因两精相搏,以气传之,禀受父母肾中之伏火;或因肾水难以上济心火,致心火旺盛,煎熬阴血;或因郁怒伤肝,肝火妄动,燔灼阴血,阴血沸腾;或因脾气虚损,统摄失司,血不循经;或由脾失健运,水湿凝聚成痰,离经之血与痰交结而成瘤[2]。

2 验案举隅

患者李某,女,67岁,2019年10月27日初诊。主诉:颈项、头面部多发红色结节3周。3周前于云南某医院因胰腺癌手术后行化疗治疗后颈项、头面部出现红色结节,经西医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效果不佳,谓难治矣,后结节逐渐增多变大,破溃则血难止,遂来就诊。症见:颈项、头面部多发红色结节,色鲜红,高出皮肤,边缘清,质软,大小:0.2 cm×0.5 cm,破溃则血难止,无疼痛瘙痒,无恶寒,自觉全身微热,口干渴饮,纳可,眠差,二便调。神志清楚,慢性面容,形体偏瘦,自动体位;语音清晰,未闻及特殊气味;舌质红绛,苔薄黄,脉弦数。

诊断:血筋箭。辨证:气血两燔、相火妄动证。方药:石膏60 g,炒知母20 g,甘草10 g,浮小麦30 g,玄参30 g,水牛角末30 g,黄柏15 g,砂 仁30 g,肉苁蓉20 g,茜草30 g,紫草30 g。水煎服,冷水泡药1小时,小火煮沸5~10分钟,饭后30分钟服用,每次服150 mL,每日2次,连服3剂;外治:耳尖放血、耳穴压豆各1次;调护:嘱患者忌食辛香、辛辣、腥臭刺激等,衣物柔软,避免擦伤。

2019年11月3日二诊:经上述治疗,患者颈项、头面部多发红色结节颜色稍转暗,结节减少,口干如前,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治疗有效,结节颜色转暗,守上方去紫草,加乌梅30 g以收敛气血,益阴和阳,生津止渴,再进3剂。

2019年11月10日三诊:患者颈项、头面部多发红色大结节已脱落,余小结节数量仍多,口干同前,纳眠、二便同前,舌红苔薄白,脉细弦。守上方,再进3剂。

2019年11月17日四诊:患者颈项、头面部多发红色结节脱落明显,口干好转,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细弦。守上方去浮小麦,加山药30 g再进7剂。

张锡纯谓山药,滋阴且利湿,滑润兼收涩,是以能补肺肾脾[3]。山药气阴并补,于方中任收纳浮阳、运脾固摄之职,使肺脾肾津液链得以复令,故以山药30 g易粳米滋后天养先天而收功。

2019年12月01日五诊:患者颈项、头面部多发红色结节已脱落近无,口干好转,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细缓。守方,再进7剂,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3 方义浅析

化斑汤出自《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十六》:“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发斑者,化斑汤主之[4]24。”其命名为化斑汤凸显了其消斑化疹的功性。化斑汤组成为:生石膏一两、知母四钱、甘草三钱、玄参三钱、犀角二钱、白粳米一合。

陆子贤《六因条辨》有云:“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认为斑属胃、疹属肺,温病发斑乃阳明邪热炽盛,入扰营血所致,阳明主肌肉,故遍身肌肉发生红斑。本方以石膏清阳明之热,知母清金保肺,甘草清热解毒和中,粳米清肺胃热而保胃液,以治斑疹遍体皆热发斑。吴鞠通谓玄参:“启肾经之气,上交于肺,庶水天一气,上下循环,不致泉源暴绝[4]25”,故加玄参甘寒凉血解毒,清营血之热,并益肾水以制火。犀角咸寒,解毒清火,救肾水以济心火,辟瘟疫以托毒外出,正合“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4]24”之旨,诸药合用共奏清气凉血兼解毒之效。

因化斑汤中犀角已禁用,欧阳晓勇教授用大量水牛角代之,并加入浮小麦30 g以清热除烦;同时加入茜草30 g,紫草30 g以加强凉血解毒、化斑消疹之功;《神农本草经》载茜根(即后世茜草):“主寒湿,风痹,黄疸[5]。”未载茜草能凉血止血,后世医家经过大量临床实践,方在本草文献中记载其有止血作用,如清·黄宫绣《本草求真》谓其“服之更能逐瘀血止。”国家级中医药专家祝之友言茜草能活血祛瘀而止血[6];清·张德裕言紫草色紫入血,故清理血分之热,专治痘兼疗斑疹[7]。

欧阳晓勇教授所用封髓丹出自《御药院方·卷六》:“降心火,益肾水。”其组成为:黄柏(三两)、缩砂仁(一两半)、甘草;每服十五丸,用苁蓉半两。方以黄柏为君,以其味苦性寒,苦能坚肾清心,肾职得坚则阴水不虞其泛滥,心火得降以温元阳,寒能清肃,秋令一至,则龙火不至于亢奋,水火相交,精有不安其位者乎;佐以甘草,以甘能缓急,又能伏火,泻诸火与肝火之内烦,且能调和上下使水土合为一家,以妙封藏之固使真火潜藏;缩砂,味辛性温,善能入肾,肾之所恶在燥,而润之以辛,缩砂通三焦,达津液,能纳五脏六腑之精而归于肾,肾家之气纳,肾中之髓自藏矣;加肉苁蓉强阴、益精气以润肾燥,共达潜阳降火之功[8]。

按语:该患者久病耗伤气血,外加久服化疗药物伤及正气,气失摄纳,故相火妄动犹磐龙上冲天宫,燔灼阴血,阴血沸腾,血热妄行,脉络扩张,气血纵横,结聚成瘤。从卫气营血辨证角度出发,此乃气分炽热,血热又起,热灼阴血;久之阴血不足,阴不制阳,阳亢于上,属气血两燔、相火妄动之证。方选《温病条辨》之化斑汤合《御药院方》之封髓丹加味,配合外治刺络泻热,清气凉血,潜阳降火,使火邪退而血“静”,使浮阳归位而结节“落”,方机契应,故收良效。

4 小结

血筋箭(血管瘤)是皮肤科较难治疗的疾病之一,部分血管瘤患者可能会反复出血、感染,极少数人会产生恶变,甚至危及生命。此患者有“胰腺癌”病史,西医化疗副作用较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辨证治疗有效提高了患者化疗期间及化疗后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接受后期的其它治疗。

猜你喜欢
茜草颈项心火
董宣何以被称为“强项令”
外源茉莉酸甲酯和赤霉素对茜草生长、相关酶活性及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
降心火不能单用“苦降”
牛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猪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茜草炮制前后红外图谱分析
基于3D技术和偏光技术的茜草鉴别研究
按按脚底护颈椎
UPLC—Q—TOF—MS分析茜草炒炭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
劳宫穴断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