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投入,完善资助,筑牢教育公平中的硬支撑和硬举措

2020-01-15 10:09
天津教育·下 2020年12期
关键词:力度教育资源资助

随着我国对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国家持续加大教育领域投入力度,乡村教育资源供给不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本实现了教育公平。但想要稳固、筑牢教育公平,就需要继续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完善教育资助体系,为教育公平探索强硬支撑和有力举措。

推进教育公平营造了基础教育发展新常态,也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良好基础。因此,充分把握城乡教育公平发展的时代机遇,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使农村庞大的人口优势转化为社会发展的人才优势,扎实推进教育公平,开创城乡教育发展新格局。通过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完善学生资助体系,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支撑。筑牢教育公平中的硬支撑和硬举措,将实现:

一是全面优化教育资源供给结构,诠释了基础教育现代化内涵。筑牢教育公平,全面遵循了现代教育发展规律,妥善解决了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教育问题是大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通过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满足大众对高质量教育的全新期待。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通过筑牢教育公平的支撑体系,采取卓有成效的教学举措,真正为推进民族复兴提供动力。

二是全面践行“学生为本”,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有力支撐。加大教育投入,筑牢教育公平,真正将学生作为教育核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和全面发展诉求,为真正践行教育公平提供坚实的“落脚点”。教育公平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化,确保每个学生都公平享有优质、公平教育,为学生提供独立的学习空间,积极鼓励学生探索个人成长空间,真正为每个学生成长提供学习条件。

在推进基础教育公平进程中,完善学生资助体系是硬举措,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是硬要求,增加教育资源投入是硬支撑。推进教育公平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关注,持续投入。通过关注地区差异和学生差异,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和市场优势,真正筑牢教育公平。在筑牢教育公平进程中,要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加大乡村教育资源的扶持力度,通过资金投入、政策引导和市场培育,推进乡村教育向高质量、优质供给的全新方向发展升级,为教育公平提供强硬支撑。在筑牢教育公平中的硬支撑和硬举措时,要注重做到:

一要完善资助体系,针对基础教育的不同阶段,制定完善的资助政策和方案。通过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经济补助,改善学生的日常生活条件,增强学生的体能素质。要积极扩大学生资助范围,实时提高学生资助标准。要结合城乡教育资源投入状况,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制定完善的资助政策,鼓励各地区优先发展教育。要积极培育现代教育市场,整合教育资源,推动多元力量有机融合、协调发展,为城乡教育高质量、公平发展奠定基础。

二要增加投入力度,重点关注农村薄弱地区的教育问题,加大农村地区投入倾斜力度。要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优势,完善城乡教育资源硬件、软件基础建设,构建城乡基础教育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流动,切实解决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投入质量不高等现实问题。在筑牢基础教育公平进程中,要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优势,加大信息技术投入,为城乡教育资源公平流动提供有力支撑。

三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为每名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空间。受教育资源供给局限性影响,多数学生的成长需要无法实现,尤其学生个人的学习兴趣和成长需要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因此,在筑牢教育公平基础进程中,要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要求融入其中,真正探究推动农村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举措。要引导各类教育机构开拓农村市场,为学生艺术培养和兴趣提升提供平台。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力度教育资源资助
山西出台八类三十一条 政策措施支持乡村振兴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牧神午后》“力度对位”实例分析
中纪委加大国际追逃追赃力度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