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彻天际的赞歌
——《图雅的婚事》中关于图雅形象的塑造

2020-01-16 23:18赵国栋安徽广播电视台
环球首映 2020年3期
关键词:巴特尔性格

赵国栋 安徽广播电视台

《图雅的婚事》是由王全安执导、余男主演的一部伦理类剧情片,曾在第57 届柏林电影节斩获最佳影片金熊奖、独立精神奖和第43 届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大奖、最佳女演员奖,由此可见该影片所得到的肯定和好评。影片叙述了一个蒙古草原上质朴、坚毅的普通女性在面对丈夫因打井残疾、自己也因过度劳累而使腰椎受伤不能继续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家庭境遇下,为了丈夫和孩子一家人的生计着想,不得已做出离婚再嫁的选择。而他离婚再嫁的一个条件也是唯一的条件竟然是要求能与她共同照顾前夫,正是由于图雅(即女主角)这一“非正常”的决定构成了全剧的戏剧张力,也正是由于在这种苍凉悲戚的戏剧冲突中所彰显出来的人性的温情是最打动观众的。

《图雅的婚事》的导演王全安是中国大陆第六代导演中比较注重电影故事性的一位,他曾说过:“一个电影首先重要的是好不好看,其次才是讲深奥的道理”,而且他认为近些年来有些导演过分注重了影片的文化表达意义,而忽视了其最重要的叙事功能。由此不难看出,这部影片无疑正是这种创作理念指导下的作品,它向观众讲述了一个在苍茫的草原上、有些剥离了时代背景的关于永恒的“爱”与“生存”的故事,一个真正真实感人的故事,且这种故事又不陷于一般电影模式的“俗套”。在美国好莱坞电影的传统模式里,人物性格往往从属于故事,本身并不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一位富于实践经验的美国电影编剧曾说:“美国影片重剧情,而忽略人物性格,拍成的影片也许感人,但是动作离奇,缺乏目的性,仿佛是一种十分笨拙的木偶。欧洲影片则相反,重人物性格而忽略剧情,有时慢得使人物由于缺乏说明性的动作而失去其真实性与现实性。”①从现实主义角度来讲,性格和情节是辩证统一的,但性格具有决定的、主导的意义,情节则服从于性格的刻画。美国电影理论家斯坦利·梭罗门曾说:“……情节所起的主要作用,是确立一个需要人物作出重要抉择(亦及反应)的局面。”②游离于人物性格的情节,不论多么离奇曲折,也是不具有艺术意义的。

《图雅的婚事》这部影片叙事流畅、结构清晰,彰显出了发人深思的思想性和人文内涵,但更为可贵和难得的——正如高尔基所说:“艺术是创造性格的工作”③——是它塑造了一个个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图雅的坚毅善良、巴特尔的深沉内敛、森格的勇敢莽撞,还有宝力尔的真诚和踌躇犹疑,都被形象传神地传达给了观众。尤其是女主角图雅的形象塑造,采用了多样化的手段,下面本文就分别从造型的手段、语言的手段、人物关系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图雅形象的塑造。

一、造型的手段

莱辛曾说:“一切与性格无关的东西,作家都可以置之不顾。对于作家来说,只有性格是神圣的,加强性格、鲜明地表现性格,是作家在表现人物特征的过程中最当着力用笔之处”④。也许莱辛所说有些过激,但也由此可见对于叙事作品来说刻画人物的重要性。图雅是整部影片的中心人物,其全部情节也都是围绕着她的一个“非正常”决定而展开的,因此对于图雅形象的塑造也是最为着力的,从形式的造型上到内容的情节上无不为其服务着。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图雅的自然生存环境:一望无际的严重沙漠化的荒凉草原、遥远缥缈的绵延山脉、严重缺水的干旱气候、随意飞扬的漫天黄沙、闭塞的交通,在这里,一切关于蒙古草原的诗意的美好的想象都被抹杀了,只剩下了令人心疼的贫瘠。环境对于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理念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这种自然环境中成长和生活的图雅必定会有着常人所没有的坚强和勇敢,也承受着常人所未曾经历的苦难和艰辛。

在这种贫瘠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图雅继承着草原人民世世代代勤劳坚韧的精神,承担着全家人的生活。本影片在进行图雅的形象塑造时,并不仅限于现实关系的外部联系和人物的外在活动,而更多的在于剖析人物的内在矛盾和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而这种丰富内心世界的揭示只能依靠转化为荧幕上的造型来表现。影片为了彰显图雅身上勤劳坚毅的精神特质,就运用了大量的造型手段来表现。影片中很多场景是图雅独自牵着一匹马或者一头骆驼走在荒漠的草原上,或在凛冽的寒风中,或在酷寒的暴风雪中,她的身影在这样的背景中显得对比很强烈,虽然孤单但却不渺小,虽然柔弱但却不屈服,导演用这样的视觉造型让观众感受到了图雅身上顽强不屈的力量。

坚韧刚毅的气质下并不意味着内心情感的缺位,在图雅坚强的外表下才存在着一颗柔软的心,也有对男人的依赖和渴望,这也是他内心脆弱和柔软的一块禁区。所以当第一次森格给图雅家送羊的时候被图雅拒绝了,然后森格临走的时候说了一句:“我知道你想要什么?男人!”,这貌似是一句开玩笑的话定然是触动了图雅内心的,所以才会让她正在劳作的双手停了下来,为之一怔。这时的镜头是一个全景,图雅的脸也侧过去了另一边,但那一时刻观众是可以感受图雅内心的一击和忙乱躲闪的眼神,甚至都躲过了观众。在巴特尔自杀后他们一家人和森格回家的卡车上,五个人蜷在一起,这个镜头已然是在昭示他们已经是一家人了。后来森格在图雅家后面打井的时候,扎亚跑来说森格炸死了,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图雅跌跌撞撞而又奋力跑去找森格的一个镜头,这一方面表现了这个消息给她所带来的巨大打击和她内心深处对森格的担忧。再等到后来打井的人说森格跑去找他老婆了之后,紧接着一个镜头:图雅从远处慢慢走近,仿佛从山的那一边走来,表情十分木然,这时镜头开始摇晃起来,表现了图雅此时此刻内心的不安和起伏不定。

二、语言的手段

在现实生活当中,任何一个人的言行都是特定性格的产物,每一个具体的动作和言语无不折射出一个人的性格,只是它们所显示出来的性格色彩鲜明和强烈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在我们分析和认识某一个人的性格的时候,总是从“听其言”和“观其行”两个方面入手的。可以说,“听其言”始终是认识人的性格的一条极为重要的途径。鲁迅先生曾举过一个较为生动的例子:“……在上海的弄堂里,租一间小房子住着的人,……他和周围的住户,是不一定见过面的,但只隔一层薄板壁,所以有些人家的眷属和客人的谈话,尤其是高声的谈话,都大略可以听到,久而久之,就知道那里有那些人,而且仿佛觉得那些人是怎样的人了。”⑤由此可见,反映人物性格,这本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语言所固有的现象和规律。电影中的语言作为人们日常生活语言的艺术再现,也必然体现着这种艺术规律。

与戏剧艺术相比,语言在电影艺术中并不具有根本性的性质,但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语言的使用还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言对于表达主题、介绍剧情和塑造人物形象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图雅的婚事》中,图雅的所使用的语言对于其性格塑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影片一开头,图雅将喝醉酒的森格救回家后,森格误以为是他的老婆对其动手动脚,这时图雅立即给了他一巴掌,并说道:“还不如早些离了算他妈的”,由此可见在大草原上生活的图雅性格中极其强悍的一面,图雅从来都不是淑女,淑女在那样的恶劣环境中是无法生存的。但不是淑女却不等于没有温柔的一面,图雅在面对自己的丈夫巴特尔时,总是表现出温柔体贴的一面,维护着自己丧失劳动能力的丈夫的强烈的自尊心,所以当森格问图雅跟着巴特尔图什么时,她表现出了极度的愤怒,这愤怒不是因为森格的冒失冲撞了自己,而是因为它损害了自己丈夫巴特尔的尊严。整部影片的基调都略显苍凉和悲戚,但也不乏有些让人感到温暖和轻松的画面,如图雅跟巴特尔商量求婚者的事情时,她躺在床上,照着镜子,问巴特尔:“你说我老不老?”两个人的默契和感情立刻传达了出来。当巴特尔在疗养院中割腕自杀时,图雅带着孩子来到医院一反平日对巴特尔的温顺态度,对其大吵大嚷,甚至还拿酒灌自己的女儿,这显然是由于巴特尔的自杀行为对她心理上所引起的巨大波澜才导致的一种反常行为,这恰恰表现了她对巴特尔一种深深的爱。

此外,影片在表现这样一种沉重话题的时候,也有一些幽默和诙谐的语言来作为调剂,这种“冷热相剂”的场次使得观众能够得到更多的审美享受,而不会过分沉浸在苍凉悲戚的气氛中。如森格对图雅说他要买卡车了之后,图雅说:“换了卡车,你老婆好跟人开着卡车跑啊。”,还有森格开着三轮车遇见图雅时跟图雅说:“你穿这么漂亮,我还以为你去相亲去呢。”森格说他要发财做善事时,图雅说道:“你不是发财,我看你是发疯了。”这些语言都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图雅幽默风趣乐观的性格特征。

三、人物关系

黑格尔曾说过:“叙事艺术无一不是通过对不断变化的各种社会关系及寓于其中的人物命运的描写来塑造艺术形象、反应特定现实的。”⑥马克思也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⑦艺术中形象和性格的力量,正来源于人的这种现实性,是被人与人之间复杂多样而又独特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一个人若置于一个孤独的自然环境中,那么他的性格气质特征是无从表现的,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才可以充分表现出来,所谓的社会环境主要是指一个人所存在的社会关系,即通过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展现一个人真实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电影对于人物形象性格的塑造,包含着两个相互交织的层次:一是行为的现实,一是行为的心理特征。恩格斯曾说:“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⑧所谓“做什么”,即指人物的行为现实;所谓“怎样做”,则包括人物的思维方式、感情方式和行为的特殊表现形式等,汇总起来就是人物的心理特征。这两个不同层次的交织就构成了人物的独特性格。黑格尔曾说:“能把个人呢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见诸现实”⑨,他还进一步阐明了动作与冲突的关系,强调只有通过动作与反动作的错综和矛盾运动,性格才能完整的呈现出来。这就回答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现实关系,经过艺术提炼,必需转化为由动作与反动作构成的戏剧冲突或含有冲突的情境。处于现实主义叙事电影艺术描绘中心的人物性格,只有通过这种由动作与反动作构成的戏剧冲突或含有冲突的情境,才能行动起来。而这种情境最集中的体现就在于影片中人物之间所构成的社会关系了。在《图雅的婚事》中,最重要的人物关系就是图雅分别与巴特尔、宝力尔和森格之间的关系了,而对于图雅形象的塑造也主要是通过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来完成的,也贯穿地也展现出了图雅的情感发展历程。

图雅与巴特尔之间的感情是贯穿影片始终的。影片一开始,巴特尔就因为打井受伤而丧失了劳动能力,图雅在极其恶劣且严重缺水的环境下独自一人承担着全家人的生计,毫无怨言。此时的巴特尔却已经有了想让图雅改嫁自己跟姐姐过的打算,但被图雅严词拒绝了。如果要是没有后来图雅为了救森格而发生腰椎错位这样的灾难,或许图雅也会终其一生像巴特尔的姐姐那样抚养着一家老小的。当自己也面临着丧失劳动能力而一家人生计都受到威胁时,图雅不得不选择了“嫁夫养夫”,于是宝力尔就出现了。

宝力尔是一位暗恋了图雅十七年的真诚且重情义的人,当宝力尔重又回到阔别十几年的故土时,图雅一定就已经明了他此次回来的目的了,所以在招待宝力尔的时候为他阔别十几年故乡而仍未泯灭的人情和乡情感到十分欣慰,但对于从现代工业文明世界回来的宝力尔仍是心存戒心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宝力尔表白的时候图雅仍只是含糊的回应了一下。可当宝力尔真正为巴特尔和孩子们愿意付出时,图雅动心了,于是决定跟随他了。可当巴特尔自杀森格向其求救时,他一时的踌躇和犹疑又将图雅送回到了巴特尔的身边,即便是事后他做出了非常诚恳和真挚的道歉和补偿。由此也可以看出,图雅的“嫁夫养夫”绝不是仅仅为了出于道德的考虑为巴特尔找一条后路,而是与其长期的相濡以沫转化为了一种亲情的难分难舍。回到巴特尔身边的图雅同时也回到了森格的身边。

森格与图雅的感情纠葛也是贯穿影片始终的,其在影片中所展现的时间长度甚至是长于巴特尔的。森格喝醉酒后将图雅误认为自己老婆的乱抓一通即暗示了两人此后的感情纠葛。森格买了卡车之后带图雅兜风的车厢内,森格对图雅所说的那些话可以说是森格对于图雅爱慕的流露,此后经过了抢救巴特尔、为图雅家打井等事件后,森格被炸昏躺在图雅家床上的那番话则可以说是对图雅的真情告白了,经历了重重磨难之后的图雅终于在那个井下相互抵额头的“仪式”后决定与森格结合了,此时的图雅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嫁夫养夫”的委曲求全了,而是与森格产生了真正的爱情火花。

《图雅的婚事》是一部探讨人类永恒的“生存”与“爱情”的影片。它所表现的那种在艰难的人生生存困境中所体现出来人性的温情和生命的美好是尤其打动人心的。图雅这个女性形象也是中国电影中的一次成功塑造,朴素的、现实的、充满丰富情感的图雅形象代表了人类永远的情感形式——爱,且这种爱拥有着更深的人文内涵,即包容的爱。影片最后那悠扬的马头琴声响起的时候,我们知道那不仅仅是献给图雅的赞歌,更是献给爱的赞歌。

注释

① [美] L·赫尔曼:《电影电视编剧知识和技巧》,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 年版,第36 页。

② [美]斯坦利·梭罗门:《电影的观念》,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 年版,第394 页。

③ [苏]高尔基:《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年版,第63 页

④ [德]莱辛:《汉堡剧评》,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年版,第125 页。

⑤ 鲁迅:《看书琐记》,见《鲁迅全集》第5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年版,第530 页。

⑥ 转引自:汪流著《电影编剧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第98 页。

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18 页。

⑧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344 页。

⑨ [德]黑格尔:《美学》第1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年版,第270 页。

猜你喜欢
巴特尔性格
辩说短章
猫的性格爪知道
如何“改造”性格相冲的伴侣?
无私
弃马种草
小驯马师巴特尔
亲亲格日勒
性格描绘词
巴特尔否认 要去韩国打球
12星座“吃”出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