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教材的教师培训问题探究

2020-01-17 14:33
黑龙江科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育学新教材新课改

缪 敏

(长春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长春 130032)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发展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管理机制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盲目追求创新、传统教学模式的滞后性问题没有解决、对待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认识不深、对待错误教学内容模棱两可、教材循环机制不完善。这些问题阻碍了新教材的落实和发展,故而提高教学质量势在必行。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学的质量的主导力量,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水平是当前教育的首要任务,建立长期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并且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坚持下去是教育发展的必经过程。

1 新教材面临的问题

1.1 新教材内容过于商业化

在新课改的发展下,新教材的内容也随之改变,主要表现在内容新、形势新、评价新等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繁荣了教材市场,出版商也抓住这一契机,认为教材内容和版本越新越容易售卖,这导致学校在选择教材的时候选择困难,没有一个恒定清晰的选择标准,认为尽可能新颖的新教材就是好教材,导致这个问题的直接原因是新教材盲目追求“新”。教材创新是知识的创新、符合新课改发展的本质要求,但是翻新旧教材有些操之过急,没有将教材的编制原则放在首位,这样教材编制漏洞增多,翻新越快,教材编制的问题也越明显。

1.2 新教材出现错别字

近年来,一些媒体相继报道了人教版语文课本出现错别字的问题,这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大多数人认为教材的编制应该是严格把控的,教材的内容必须准确科学,另一些人则认为教材的编制出现问题是由于人工校对,出现问题不可避免,加上教材内容本身的构建烦琐,产生错误在所难免。面对这个讨论,新教材必须要权衡好自身与错误间的关系,是选择性忽略错别字还是避免错误,这对教材的编制和教师的教学都提出了更要水平的要求。

1.3 新教材如何妥善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的问题

新课改发展要求将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作为教材构建的指导,但在现实中运用得不够灵活。有些教材的编写还停留在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的表面理解上,没有深层次的渗透到教学当中,这就无法发挥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对教材建设的作用,也影响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尽管教育学者用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很少有人从教材的根本出发,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的肤浅植入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所以,新教材怎样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是教材能否做好的关键。

1.4 新教材审定和出版的把控问题

按照以往的教育经验,对新教材审定和出版的把控,并没有统一的规范。新课改前的教材主要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主,用的是教学大纲下的统一教材。这使得教材审定和出版相对集中,也很好把控。新课改后,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多方教材并存,教材审定和出版相对分散,把控标准多纲多本,不易掌控。基于以上几点,课改前和课改后教材审定和出版是不完善的,不利于教材准确科学的发展,新教材的审定和出版把控问题面临着严峻考验[1]。

2 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2.1 培训模式传统滞后

传统的培训一般是专家讲解,教师记忆的模式,这种传统的培训模式对于教师的自身的经验、行动能力和创新性关注度低,教师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培训中,这样的流于表面的培训模式不利于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仅仅传达了简单的教学理念,传统的培训试图以专家的报告来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实际上,教学理念紧靠专家机械滞后的传导是很难实现和转化成教师自己的观念,教师没有亲身经验和自我思考的过程,就难以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

2.2 培训内容形式单一,缺少实际操作经验

新课改的实施,对整个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课程体系等都带来了新的改变。新课改与以前的课程标准相比,是一种整体的创新和突破,这就要求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者变成促进者,对教师而言,这不是单纯依靠某种理念能实现的,其中涉及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转变。这也要求教师培训自身进行改变,内容形式不能像从前一样单一,教师也不能仅看到新教材的理念方面,而缺少实际操作。

2.3 教师培训缺乏层次,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措施

每个学校都有其独特性,办学理念也各具特色。这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并为学校教职工认可和遵守的,是具有学校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思维模式和团队意识的总和,基本要素包含学校的组织精神、价值观念和校园形象。在新课改的发展中,要以学生为主,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程的创新运用。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师培训中,基础较弱的学校和优势学校之间的差异关注度很低,培训不分层次一概而论,采取同样的培训内容、同样的培训时间、同样的培训模式,缺少对同等学校的共性分析和不同学校的特殊性分析,这都不利于学校的素质教育发展[2]。

3 新教材教师培训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根据新教材特点和需要组织培训机制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但是教师的教学层次各有不同,教的学科也存在差异,教师培训需要了解教师和新教材的特点和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点、课程难点等,将这些问题进行整合分析,科学合理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批教学培训。培训的内容包含提高执教水平和自身修养等方面,既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又充分利用了培训的时间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弥补,取得有效的培训效果[3]。

3.2 培训多样化,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

新课改下的教师培训,不能再沿用传统的培训手段,应打破传统培训的滞后性,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网络与面授相结合,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通过网络来开拓教师眼界。可以定期举办专项主题培训,让教师自由选择适合自己和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校与学校之间应实现资源共享,让教师交换学校去听培训讲座,增加教师间的交流学习,相互探究新的教学方法。

3.3 规范教育培训考核方式

由于多数教师对于教育培训的考核制度重视程度低,经常应付了事,这导致培训效果较差,也不能很好地调动教师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既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培训资源。应该严格检查教师的考勤情况,考勤不达标则取消其结业考试资格,不颁发结业证书。把培训机制分成几个小组,让教师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小组讨论,在以小组为单位,向培训专家汇报心得和收获。提交结业论文。教师结业需要上交结业论文,由培训专家进行点评并给出修改意见,其中优秀的论文可以安排出版。这有利于教师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到教育培训中去。

猜你喜欢
教育学新教材新课改
一部系统研究批判教育学的力作
——评《批判教育学的当代困境与可能》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曲靖师范学院教育学学科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