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幼稚园的只是爱”
——孙铭勋幼儿教师养成的实践观研究

2020-01-18 11:21张珍珍张立恒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晓庄幼稚园幼儿教师

张珍珍,张立恒

(1.合肥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合肥锦绣小学,安徽 合肥 230601)

2012年,教育部颁布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要建设一批“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幼儿教师。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勉励广大师生讲话时提出了“四有”好老师理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由此可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1]是幼教事业的保障,“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幼儿为本、才艺兼备、擅长保教的高水平幼儿园教师”[1]势不可挡。那么“作为陶行知观念的一种行走”[2]——孙铭勋的幼儿教师养成的实践观就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和参考意义了。

孙铭勋(1905.12—1961.1),贵州省平坝县人,1929年到南京晓庄师范学校跟随陶行知学习,成为陶行知的首批学生,一生追随陶行知,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3]在幼儿教育事业的长征中,“甘为孺子育英才”,在幼稚教师素养和养成方面颇有见解。

一、“甘为孺子育英才”:孙铭勋主要的教师实践活动

孙铭勋作为一名教师,其身份主要有两个:一是幼儿园教师,二是幼儿师范院校的教师。一个身份直接面对幼儿,一个身份是教导未来的幼儿教师。这两个身份,一前一后,加深了孙铭勋在感性和理性上对幼儿教师的双重认知。

(一)“自古成功必尝试”:担任幼儿教师

孙铭勋考入南京晓庄学校半年后,立志从事幼稚教育事业,但是也面临着“男子可以办幼稚园吗?”[4]108的困惑,因为当时很多人认为“幼稚教师是一种奶妈的事,只用得着女子去负责”[5]113。虽然,陈鹤琴和张宗麟已经走在前面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但是孙铭勋还是没有更多把握。这时,陶行知委派他和戴自俺去迈皋桥创办幼稚园,面对这一安排,孙铭勋抱着“自古成功必尝试”[4]109的决心,开始了他作为幼儿教师的生涯。

孙铭勋参与了迈皋桥幼稚园、上海劳工幼儿团的创办,又创办了新安幼稚园。无论是开园计划、园舍选择、设备置办、环境布置,还是招生宣传、家庭调研,以及开班后的课程设计、活动开展等等,孙铭勋都亲力亲为,一点一滴的记录与反思,认真思索儿童是什么?[6]67幼稚教师是一种什么人?[5]112并得出幼稚教育对于整个人类发展和国家存亡都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二)“仿佛在晓庄”:担任幼儿师范院校教师

孙铭勋曾在一些师范院校里担任教师,培育未来的幼儿教师,这个工作不仅让他对自己的幼儿教师经历有了更多的理性认识和思考,也让他从理论的高度去审视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养成。

1930年,孙铭勋到安徽涡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两个月。这两个月孙中,铭勋用再造一个晓庄师范的热忱,以“涡阳乡师一分子”的资格给校长写了一封信。信中就涡阳乡村师范学校存在的“没有明确的主张和计划”和“没有严密的组织及乏人负专责”[7]111的情况,提出了解决方案,即“精密计划”以及“本地方的事业,只有本地方的人出来担任”[7]112,并附上了《涡阳乡村师范民国二十年的计划大纲》,以此来解决问题并培养出具有“乡村领袖能力的教师”[7]117。

1936年,孙铭勋担任广西南宁教育研究院幼稚师范班主任。在这里,孙铭勋“根据生活教育的原理,依靠丰富经验,驾轻就熟,很快打开局面,深受学生欢迎。幼稚师范班开办仅一个月,他就从班里调派了20名同学到邻近的津头村去创办幼稚园”[7]230。

后来,孙铭勋陆续在陕西西安肤施师范学校、贵州省平坝县立中学、甘肃兰州女子师范学校、陶行知创办的社会大学、重庆的西南师范学院等担任教员以及校长等职。无论在哪里,晓庄模式和生活教育理论是孙铭勋心中最完美的教育模式和理论。陶行知曾写诗称赞道,“令人留恋处,仿佛在晓庄”[8]485。

(三)“问耕耘也问收获”:出版书籍

受到陶行知“要发表理论,便要文章来做工具”[8]14的影响,孙铭勋从1933年开始著述育人。第一本教育学专著就是写给师范学校学生的教材《幼稚教育》,其核心部分就是告诉师范生“幼稚教师是一种什么人”,并应该做好怎样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1935年又整理发表了《晓庄幼稚教育经验谈》,讨论了用艺友制来培养幼稚教师的方法。

孙铭勋还陆续出版了《晓庄幼稚教育》《幼稚教育论文续集》《论幼稚教育》《劳动的幼儿团》和《儿童节教学做》等书籍。这些书籍中都或多或少讨论了幼稚教师素养和培养问题。

二、“充满幼稚园的只是爱”:孙铭勋主要的幼儿教师养成实践观

孙铭勋尤为重视幼稚教师的作用,提出“幼稚教师可以说是替人类建筑基础的工人。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人类的前途枯荣,其关键都握在幼稚教师的手里”[5]114。

这样重要的幼稚教师应该由什么样的人来担任,幼稚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幼稚教师怎样培养,孙铭勋对这些问题都一一论述。

(一)“爱”:幼稚教师素养

孙铭勋主要从幼儿教师道德素养和知识素养两大方面阐述了幼儿教师的素养。“充满幼稚园的只是爱”[5]117是孙铭勋对幼稚教师道德素养提出的要求,“爱”是孙铭勋对幼稚教师最殷切的道德要求,也是幼稚教师对待幼儿最有利的武器。他认为,全部的真正意义的儿童教育“完全是‘爱’的教育。”[9]17

除此之外,孙铭勋在提到幼稚教师的个人修养与行为时,提出了教师应该保持“态度”和“整洁”[5]120。教师对待幼儿“态度很要紧”[5]120。要庄严与和蔼并进,要懂得说话技巧,要善于利用幼儿的虚荣心,要懂得暗示方法比直接教训更有利于儿童好性格的养成,还要懂得以身作则影响幼儿。除“态度”外,孙铭勋也重视幼儿教师的衣着整洁得体和举止文明礼貌,因为教师的整洁才能影响到幼儿养成清洁的习惯。

其次,在“爱”的前提下,孙铭勋要求教师储备专业知识,其中“注意”这项知识尤为重要。“注意”是指教师善于观察儿童,善于利用合适的时机、材料、事物等对儿童进行谈话或者做事。能够储备和做好“注意”这项专业知识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充分了解“小朋友的个性”,只有这样,随时随地的教育才会有良好效果。幼儿教师只有具备幼儿发展和保育保教方面的知识,才能够“随时随地用教育的方法去培养儿童”[5]113。这与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不谋而合。

幼儿教师与其它教育阶段教师相比,其职业角色更为复杂多样。孙铭勋认为幼儿教师至少担任了“慈母、小孩、医生、艺术家、博学者和杂役”[9]1721等六个角色。其中“慈母”的角色是他最为重视的,这也与他倡导“爱”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有关系。这六个角色也对应了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中的工作,第一,对待幼儿应该既具有慈母的情怀又要同时具备小孩的灵性,两个看似矛盾而又和谐的角色是幼儿教师从容面对幼儿的不二法器。第二,幼儿园的工作需要幼儿教师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博学庞杂:既要具备一些医学常识照顾儿童的健康,又要具备艺术家的修养来锻炼幼儿情感,同时还要具备博学知识以应对幼儿随时随地的指导。第三,幼儿教师还得是杂役,因为幼儿园的工作十分繁杂,又不能假借他人之手来完成,所有担子都由幼儿教师来挑起,也难怪孙铭勋感叹“幼稚教师实在不容易做”[5]117。

(二)“艺友制”:幼儿教师的实践养成

“艺友制”原本从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师生开办的小学和幼稚园活动中发端。1928年正式定名为“艺友制”。孙铭勋十分赞同和主张用“艺友制”来解决幼稚教师缺少的问题。他提出,一方面招收当地妇女来做艺友,一方面招收部分师范生来做艺友,从这两个渠道来解决幼儿教师的来源。为何要招收艺友呢,因为在中国学习幼儿教育的人实在少之又少,加之传统观念认为教书先生是读书人的末路,所以只能从“愿意把他的一颗热烈的鲜红的心捧出来献给儿童的人”[6]35中招收艺友了。

何谓艺友?孙铭勋采用了老师陶行知的解读,“艺是艺术也,可以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凡用朋友之道,跟着别人学艺术或手艺的,叫做艺友”[6]33。而幼儿教师的事业也是一种手艺。

为何采用“艺友制”来培养幼儿教师?孙铭勋力主用“艺友制”来培养幼儿教师,批评了教师不能工匠化和“不肯从教师做徒弟”[4]17这两种要不得的观点。对于教师不能工匠化的观点,孙铭勋提出“教师就是职业之一种……教师本来就是工匠”[4]18,而且,教师本来也是劳工,从“劳动神圣之论”的说法出发,也就不存在教师工匠化的观点了。对于教师“不肯从教师做徒弟”的观点,孙铭勋认为这是教育界最大的弊病了,指出其他行业无论医生、木匠等都有徒弟,为啥单单教师不能做徒弟呢,无非就是教师太爱面子,放不下架子,不肯在做先生前先做徒弟。因此,在现实中往往出现了幼儿师范生所学非所用,而到了社会上所用非所学的情况,而采用“艺友制”恰好“可以免去‘学’‘用’分家的弊端”[4]18。

怎样用“艺友制”来培养幼儿教师呢?在《新安幼稚园》一文中,孙铭勋拟定了一个艺友制培养计划,提出了艺友制的目标、方法、期限以及学习要达到的最低限度标准等等。[4]227

首先,围绕着“学习幼稚园里的各种技能”[4]227目标,孙铭勋提出培养幼儿教师的总原则和教学内容。培养幼稚教师的总原则就是“所用的方法是教学做和合一”。[6]36教学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般的教育理论;幼稚教育的过去现在未来;儿童身心研究;一般的儿童教育方法;幼稚园里的一切技能。”[4]233234

其次,孙铭勋划分了艺友制学习阶段及阶段任务。艺友学习的实践有长有短,有1~2年的,也有6个月的,所以根据时间长短,艺友学习的任务也就不同。孙铭勋对于1~2年的艺友学习,分为4个时期。第一个时期,艺友到幼儿园学习1个月,孙铭勋提出“做幼稚生”。[4]19艺友在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参观与观摩,就是和幼儿同吃同玩同活动,做一名幼稚生,了解幼儿以及幼稚园日常活动怎样开展的。第二个时期则要开展半年,孙铭勋提出“基本技能也开始了”[4]20,在前一个阶段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第二个阶段就可以从幼儿教师基本技能开始培养了,比如学习幼儿园方块字的变化法、唱歌、布置室内等的基本技能。到了第三时期,孙铭勋提出“继续做各种基本技能的练习”[4]20。与前两个时期相比,这个时候导师可以放手,给艺友大纲和材料,让艺友依照大纲和材料,自己做主操作。除此以外,还要让这些艺友到不同的幼稚园去参观,并做计划和记录。到第四时期,导师完全处于旁观地位,艺友主持全部活动,导师每星期开会讨论三次即可。上述是孙铭勋提出的1~2年的艺友学习计划。

孙铭勋针对6个月艺友学习活动要更加短平快出效果的特点,他将6个月艺友学习分成了3个阶段,每2个月为一期。第一阶段主要是参观与观摩,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参与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学习音乐,并每天写日记记录发生的活动或者心得,由指导教师批改。第二阶段,艺友主持幼稚园里一半的活动,需要艺友拟定2个月的生活计划以及各科标准,并对3~5名幼儿进行调研。到了第三阶段,艺友主持幼稚园的全部活动。这时候就要求他能够搜集和利用当地资源,能够进行室内布置等等活动。结束时要能够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对2~3名幼儿详细观察记录。

艺友制做法不仅可以解决当时幼儿师资缺乏的情况,还可以解决幼儿教师所学非所用的弊病。当然,艺友制对现在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双导师制”具有借鉴意义,而且很多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实习手册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艺友制6个月培养计划的做法。

三、“以人为镜”:孙铭勋幼儿教师养成实践的借鉴

孙铭勋立志一生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堪为今日幼儿教师的楷模,其提出的幼儿教师师德和培养方法也为今日幼儿教师培养提供了借鉴。

(一)师道重于师术,提高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师道重于师术。师道的核心就是为师之道,即什么样的人可以做教师?在孙铭勋看来,慈母是幼儿教育首先应该要具备的师德。

近年来,我国幼儿教师“虐童”事件频发,幼儿教师的道德素养问题受到关注。这些都给幼儿教师的培养敲响了警钟。一方面,高等师范院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提高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要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热爱幼儿。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在职幼儿教师的师德。紧密结合2018年教育部出台的《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加强学习,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培育出一支“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幼儿教师队伍[10]。

师术主要是指教学技能或者方法等。作为一名新时代幼儿教师,在提高自己职业道德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环境创设和利用知识、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等等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和养成。孙铭勋在艺友制中也提出幼儿教师技能的学习尤为重要。

(二)采取双导师制,重视协同育人

孙铭勋采用艺友制来解决幼儿园师资缺乏的问题,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艺友制演变到今日的双导师制,确实成为培养职前幼儿教师的法宝。

根据艺友制的时代发展,目前高师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与幼儿园建立“双导师制”,组成了一个实践共同体。双导师制是指高师院校采取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幼儿园优秀教师)共同指导和培养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做法,旨在实现高校和幼儿园合作育人。双导师制活动主要集中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范生获得“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如师范生到幼儿园进课堂、参加教研活动、开展各项活动、进行读书分享等。这些双导师制活动的开展更加有利于职前幼儿教师的成长。

在双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协同育人,可以参考艺友制的做法,虽然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其做法还是有很多值得肯定和学习的。

(三)采用教育叙事方法,使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法宝和方法

孙铭勋作为一名教育实践家,他长期坚持将自己的幼稚教育实践活动、经验和反思总结统统都记录下来,无论做好的还是做坏的,事无巨细。他不仅记录了南京晓庄的三个幼稚园的创办经过,也记录了自己独立办新安幼稚园的过程与失败反思。他还记录了自己怎样办园、怎样开设课程等等。虽然,孙铭勋当时并不明白这样的记述行为对后来的幼稚教师成长的意义,但是这种做法无疑是成功的,无论是对他个人发展,还是对于后来的幼儿教师成长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对于一名新时代幼儿教师,其自我发展的法宝之一就是进行采用教育叙事的方法撰写和反思日常工作。幼儿教师通过教育叙事法用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记录和表达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与思考。采用教育叙事法,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个体幼儿教师将内隐的知识进行外显处理,从而促使幼儿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得到逐步提升,也可以促进教师转变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从而最终有利于幼儿教师群体专业成长。

猜你喜欢
晓庄幼稚园幼儿教师
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布面油画作品选登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南京晓庄学院手绘作品选登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吴荟如、仇浩作品
台湾地区《补助办理公私立幼稚园辅导计划》及其对大陆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
橘兔的幼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