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增销售收入 套取项目奖励

2020-01-18 18:34彭光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航空财会 2020年2期
关键词:民品开票销售收入

彭光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2017 年10 月,审计组在开展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合规性专项审计时,运用审计方法与策略,细查深究、破解疑点,发现A公司虚开销售发票,违规、超标准计提项目奖励,导致资金回收风险。

一、审前调查,选定重点

A 公司多年来深耕军品市场,在行业细分领域占据龙头地位。在近些年“军民融合”的历史背景下,A公司利用技术优势,积极开拓民品市场,财务报表数据显示该公司的民用产品销售收入稳步增长。众所周知,开发民用产品,除了技术,更重要的是成本控制,很多军工单位的民品市场开拓不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产品成本控制不力,即使产品性能更先进,但成本比竞争对手高很多,在激烈竞争的民品市场也就毫无优势可言。A公司的明星产品T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器件之一,借助近年来机器人和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的东风,产量不断增长,为A公司贡献了不菲的收入。为了解A公司民品研发及市场开拓的真实情况,审计组长决定对A公司民用产品的经营管控与成本管理情况重点展开调查,一探究竟。

二、查询合同,发现疑点

审计人员将A公司近三年的民用产品按照产品名称、销售收入、直接成本、毛利率、回款等情况统计出来后发现,在民品销售收入中排名第一位的T产品,虽然销售收入一直保持稳定,但毛利率较低、回款比例很低。根据重要性原则,审计人员要求A公司提供T产品近三年的销售合同、产品出入库单据、会计凭证等资料。

审计人员查阅了2016 年T 产品确认收入的原始凭证,很快发现了产品销售开票与实际出库数不符等问题:例如,2016年A公司向重庆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销售了11台T产品(发票上显示数量),而后附的出库单则显示T 产品共出库交付了12台,同步查询成本结转的凭证发现该笔销售业务仅结转了8台T产品的成本;又如,2016年12月29日,民品部申请T产品销售开票360台,发票后仅附销售合同和开票申请单,无产品出库单和产品交付反馈单。审计人员不禁联想到前期查阅资料时看到的一份《A 公司民品市场开拓管理办法》,该制度将民品销售收入与民品部员工的绩效挂钩,并规定了丰厚的奖励提成机制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年末最后三天开票,且无出库记录,是否存在虚增销售收入、骗取项目奖励的可能性?审计人员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第一时间将此情况向审计组组长进行了汇报。

三、细查深究,取得突破

组长听完了审计组成员的汇报,指示要进一步核查出库记录,查明事情真相,坐实证据链。审计人员在得到指示后,不动声色地来到A公司成品库房,要求查阅T产品的出库记录,库管员似乎是意识到了什么问题,支支吾吾地不愿意提供相关记录。审计人员见到此情景,便换了个方式,侧面询问T产品的生产、检验、入库、出库流程以及发货方式、是否采用ERP系统管理等问题,在得知由于T产品的特殊性,其原件采购、生产组装、入库出库等均在ERP系统外流转,发货方式也是公司直接派车送货、无产品发运快递单等信息后,审计人员不免有些失望,正在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查到痕迹的时候,库管员桌子上的一件待入库物资上放的检验合格单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注意,对啊,既然是公司产品,出厂前应该要履行检验程序,检验部门应该会有记录,审计人员询问了检验部门的地址后,转身朝检验部门走去。

果然,当审计人员说明来意后,检验部门的L主管爽快地答应了帮忙查询。在A公司的试验检验管理系统中,审计人员很快发现在2016年12月29日开票的那批T产品中,有110套产品的厂内检验完成日期为2017年3月8日(产品编号与开票申请单上的产品编号一致),意味着该110 套T 产品的实际交付日期在2017 年3 月8 日之后,其余250 套T 产品截止审计日尚未送至检验部门履行检验程序,证实了A 公司2016 年12 月开票的360 套T 产品均属于提前开票确认收入。审计人员将该流水记录打印出来,固定好证据后,辞谢了L主管,返回了审计组办公室。

四、乘胜追击,数据说话

在确认了T产品存在年末虚假开票、提前确认收入的问题后,审计人员便开始着手统计由此带来的多计提奖励数额。审计人员查阅了发放奖励的原始凭证,后附资料显示此类奖励是由民品部提出申请,由计划部门审核后再由主管民品的领导签字同意后即通知财务部门发放,整个审批流程未见主管薪酬发放的人力资源部门的审核记录。随后将近三年来A 公司就T 产品发放的奖励明细全部统计出来,然后对照《A公司民品市场开拓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逐条对比,发现A公司民品部在计提奖励的申请报告中存在夸大产品利润、超标准计提的情况:例如,在2016 年的申请报告中提出T 产品的单台售价为6.5万元,利润率为30%,按照0.5万元每台的标准计提研发提成180 万,但在《A 公司民品市场开拓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中,没有按照每套产品提取奖励的条款。审计组要来了T产品的构型图和BOM 表(即产品的物料清单),经过测算,该产品实际毛利率仅11%。此外,民品部申请按照2016 年的开票收入2340 万元(6.5*360)的5%计提研发生产人员奖励100 多万元,而《A 公司民品市场开拓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对于新产品的实现销售收入,研发团队和生产交付团队提奖比例为销售额的3%”,仅此一项,比实际情况多计提60多万元。2016年仅此两项违规提取、超标准提取的项目奖励就达200多万元。

A公司民品部就T产品持续申请项目奖励,而T产品对A公司的真实收入、利润、现金流贡献有多大呢?带着这个疑问,审计人员又对T 产品的近两年的采购及回款情况进行了梳理。T产品每套6.5 万元的售价中,仅外购硬件成本一项就达4.6万元,占整个收入比例为67%;虽然每年账面确认几百套T 产品的销售收入,但真实回款情况如何呢,还是用数据说话:2015年销售收入2100万元,2016年销售收入2340万元,而截至2017年6月末,因销售T 产品形成的应收账款余额为4400万元,相当于2015 年以来销售开票的4440 万元,仅回款40 万元,而为生产该部分T 产品,仅采购硬件付出去的资金就达3000多万元,这还不包括A公司每年承担的人力、物力以及几百万元各种提成奖励。

同时,审计人员还注意到2016 年12 月开票的360 套T 产品,发票上显示的客户名称是D 公司,但民品部提供的产品交付反馈单接收人却为C公司某部门,经了解得知D公司是从C公司分立成立的一家公司,该批产品实际接收人也为D公司,但签收却是以C公司某部门的名义签收的,该笔债权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五、剖析原因,内控缺失

在将A公司T产品提前确认销售收入、超标准计提项目奖励的问题查清之后,审计组组长召集组员讨论产生该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公司的内部控制为何未发挥相应的作用,最后总结为三个原因:首先,A公司的《民品市场开拓管理办法》存在制度缺陷,该制度仅规定了销售收入与员工效益挂钩,但忽视了回款这一重要指标,再加上开票时手续不全、审核不严,为虚增销售收入提供了可乘之机;其次,A公司的薪酬奖金发放无归口管理,业务部门从申请奖励至奖金到手,竟然没有人力资源部门把关审核,属于重大内控缺陷;第三,上百万元的大额预算外资金支出,未履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而是由公司主管领导签字即发放,不符合程序要求与内控规定。

六、现场整改,落实责任

当审计人员将以上数据与A 公司高层领导沟通时,领导脸上是难以置信的表情,相信在这之前,他一直觉得无论是T产品,还是公司的其他民用产品,应该是像他听到的汇报那样前景辉煌。公司领导当即表态,要对公司的全部产品,尤其是民用产品的真实经营情况进行全面排查,进一步修订完善奖励制度,要以回款和为公司创造的真实价值为提取奖励的依据;指定民品部为责任部门,立即对D公司的债权关系进行发函确认,积极协商对方进行催款,加大应收账款回收力度,降低公司的资金风险。

七、经验与体会

回顾整个审计过程,有三点经验可供审计人员借鉴:

(一)重视数据分析

审计人员正是对A公司所有产品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才发现T产品的异常情况,并有针对性的选为重点展开调查。

(二)查实问题的过程要学会变通

在核查T产品出库数量的时候,面对无生产记录、无出入库记录、无产品发运单的情况下,通过检验记录来判断产品未出厂。审计人员在查清问题真相、坐实证据链的过程中,在面对不能取得直接证据的时候,要善于多角度分析问题,想办法从侧面或其他途径来获取相关信息,从而佐证发现的审计问题。

(三)要学会利用产品构型图和BOM 表来验证产品成本

审计人员在实务中面对被审计单位产品成本结转不全或不准确的情况,往往需要测算产品的真实成本与毛利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可以拿到产品的构型图和BOM 表,再结合元器件采购清单,即可得出较为准确的产品成本,本案例中审计人员估算T 产品的毛利率时即用到了产品构型图和BOM表。

猜你喜欢
民品开票销售收入
航天企业民品文件归档工作的思考
湖北省民宗委组织召开全省贯彻落实民贸民品优惠政策视频会议
政府投资、军民工业标准差异与民品企业进入军品市场的困境
2019年1—7月中国酒业经济指标
“开票接入”首发布,微信电子发票完成全流程闭环整合
陕西法士特年销售收入超百亿2014
2014中国印刷企业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企业名录(100强后)
军工沃土上的民品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