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媒体融合时代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策略

2020-01-18 21:19胥朝阳
关键词:综艺融合文化

胥朝阳

(湖南广播电视台 卫视频道,湖南 长沙 410003)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推进媒体融合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1]综艺节目承载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任,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立足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推动综艺节目创新,是当前业界和学界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媒体融合的内涵

“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早由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提出。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在其著作《自由的技术》中提出,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狭义的媒体融合,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随之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广义的媒体融合则范围广阔,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 也就是说,媒体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将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

“未来综艺节目传播渠道的拓展、传播内容的开发、传播形态的变革依然存在诸多的可能性,创新层次也存在多样性。”[2]顺应媒体融合的大趋势,深刻把握媒介生态的变化,当前综艺节目要从节目内容、节目形态、运行机制三个层面探索创新策略,以实现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一)内容创新:经典重现、文化转译、垂直精分

1. 经典文艺作品的重现

经典重现是指综艺节目运用现代技术、现代思维对中外经典文艺作品再表现、再认识、再建构。期待视野理论认为,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在具体阅读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综艺节目对经典文艺作品的再现,本质上是受众期待视野满足、修正、超越的过程。央视综艺节目《故事里的中国》以经典文艺作品为蓝本,通过“沉浸互动式的戏剧体验+人物的深度访谈”再现了《永不消逝的电波》《红岩》《平凡的世界》《智取威虎山》等10余部经典文艺作品,以经典的力量唤醒受众的集体文化记忆,以情感的力量凝聚群体共识,以思想的力量为时代培元、明德、铸魂。

《故事里的中国》为综艺节目重现经典、传承经典提供了新范式和新思考。首先,做到辩证取舍。综艺节目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受众的认知和情感,从文艺经典作品中挑选出与受众有价值共识点、利益交汇点、情感共鸣点的文艺作品,充分发挥其在培根铸魂上的价值功能。其次,创新叙事表达。找准综艺节目与经典文艺作品之间的艺术契合点和情感链接点,深入挖掘经典文艺作品的创作背景、人物故事、人文价值、思想内涵,以再现经典为创作主线,充分调用叙事手段,将宏大的主题解构为一个个可感可知的小故事,并重新释义其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最后,创新影像表现。综艺节目要运用新技术、新形态、新手法、新视角,创新舞台空间设计、人物形象设计、灯光设计、音效设计,充分挖掘舞台化影像的表现形式和手段,综合运用镜头调度、人物调度,让经典动起来、活起来、热起来。2013年开始播出的《我是歌手》,除了舞台呈现,还设置了27台摄像机全程记录歌手在选歌、制作、竞演间隙的所有动态,从中组织除演唱之外的故事线,用来展现歌手的情绪、个性,也反映了当下的音乐市场生态,将节目的戏剧性与歌手的真实人生际遇相映射,呈现出真实记录的风格,也开创了音乐真人秀的先河。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译

“转译”属于语言学范畴的词汇,是指将一种文字通过媒介语言翻译为另一种文字的特殊翻译行为。文化转译的概念源于转译理念,是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信息提取、设计表达、重组传播的过程,目的是实现文化价值输出。[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3]综艺节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译既是时代命题,也是创新要求。《中国诗词大会》运用视听语言、场景建构将抽象的文字、意境转化为具象的影像符号和仪式化景观,将诗词里蕴含的人生智慧转译为当代社会所需的主流价值观,实现了物质层与精神层的双重转译。

综艺节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译可分三个层次:一是物质层转译,将传统文化符号转译成视听元素,如将装饰纹样、形制器物、文字符号转译为综艺节目的人物形象设计、场景设计,打造具有中国风味的综艺节目;二是行为层转译,将传统文化的风俗、礼仪等行为文化转译成综艺节目的任务设计、游戏互动、人物调度;三是精神层转译,将传统文化蕴含的和合思想、大同理念、自强精神等转译为综艺节目的主题立意、节目流程、内容设计,实现传统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之间的转译。

3. 内容制作的垂直细分

当大而全的泛众综艺节目陷入众口难调的尴尬期时,小而专的垂直类综艺凭借着市场细分受到青睐。纵观目前综艺市场,“综N代”因创新乏力和模式依赖已显疲态,综艺节目垂直化发展成为综艺产业的新风口。从题材上来看,垂直细分将愈演愈烈。综艺节目的垂直细分已涵盖文化、科技、表演、竞技、观察、旅行等诸多领域。在政策调控下,文化类、科技类综艺节目未来仍将占据综艺市场的“头部”,经济类综艺“出圈”则需要找准晦涩的经济学原理与娱乐化、生活化、故事化表达之间的结合点和平衡点,而表演类、体育类、观察类、推理类综艺将立足用户圈层化,依托互联网个性化、移动化、年轻化的传播优势进一步加速分化,《乐队的夏天》《舞蹈风暴》《这就是街舞》等从某一大类里再细分的节目将越来越多,节目专业化程度将更高。

媒体融合环境下,节目品类越细分、越垂直,圈层用户的忠诚度就越高,“破圈”的几率则越大。小众题材的大众化表达是垂直类综艺“破圈”的利刃。综艺节目要善于运用故事化、生活化、流行化的方式和手段来解读专业领域的专业内容。 湖南卫视的科技类综艺节目《我是未来》运用“脑机接口技术”满足了失去双臂的运动员与人握手、正常写字的心愿,通过虚拟技术将灭绝的猛犸象投射在舞台上,展示了“基因技术”“引力波”“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科技领域的概念,以科学实验、科学体验与人类生活交互的方式使冰冷的科技释放出温度,抽象、晦涩的专业内容变得接地气。舞蹈综艺节目《舞蹈风暴》从全国优秀舞蹈院团和国外顶级院团中顶尖华人舞蹈家里选拔人才,不分舞种地汇聚到一个节目中来,以360度环绕设置的128台高速摄像头全角度捕捉舞者的精彩一刻,用视觉的真实性给受众带去舞蹈的震撼,舞蹈本身的力与美直达受众眼前。

(二)形态创新:“三新”合力,升级体验

1. 嫁接节目新样式

嫁接是指将不同节目元素进行创造性组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节目样式。《国家宝藏》是文博题材与讲述、戏剧演绎等艺术形式的嫁接,《经典咏流传》是古典诗词吟诵与流行音乐的嫁接,《故事里的中国》是影视手法、戏剧舞台、人物访谈与经典文艺作品的嫁接。万物互联时代,任何产业、物种、类型都不再孤立,综艺节目跨产业、跨文化形态重组的机率增大。综艺手段与高科技、公益精神、匠人精神的嫁接,艺术形式与历史记忆、人物命运、职业体验的嫁接,竞技游戏与红色文化、民俗旅游的嫁接,不同元素、符号的合理嫁接,都可以孵化出综艺节目的新物种。

2. 搭建人物新关系

人物不仅是节目叙事的主体,也代表着节目的价值取向和情感追求。综艺节目若以过分夸大明星的功效容易导致天价片酬、虚假表演等拼明星、弱制作的现象。综艺节目建立新型人物关系可从三个方面发力:首先,人物设置模式要从以明星为主转变为“星素结合”或“素人为主、明星为辅”,以开放姿态接纳普通受众参与节目;其次,要强化人物在节目中的行动性和故事性,用普通人的不平凡故事或者明星身上的真实故事,带动节目向理性、真实回归;最后,要把脉社会变革带来的新职业、新岗位,为综艺节目叙事搭建新型人物关系。

3. 创造叙事新场景

综艺节目改变人物所处时空维度,探索人物在现实时空、过去时空或者虚拟时空的行动,为节目创设一个陌生化的叙事场景,更能满足受众的视觉需求。在爱奇艺的《千面英雄》节目中,6位年轻人跟随摄制组走进大漠孤烟、铁道奇袭、黑帮卧底等12个风格迥异的电影故事情境,每一集都是一个陌生化场景,带来新鲜的体验。湖南卫视的《我是大侦探》和芒果TV的《明星大侦探》将场景设置在游轮、火车、医院、博物馆、梨园等地点,这种沉浸式、陌生化的场景强化了参与感、氛围感和故事性,每一集都带给受众不同的视听享受和心理冲击。

(三)机制创新:机制“护航”,原创“出海”

对综艺节目而言,原创就是核心竞争力。近两年,国产原创节目“出海”成为新趋势,并逐步从节目模式的消费方成为原创综艺节目模式的提供方。《国家宝藏》的意大利语版2020年正式与意大利观众见面,《经典咏流传》《闪亮名字》《声入人心》等16档原创节目模式亮相法国戛纳电视节,浙江卫视的《我就是演员》和湖南卫视的《声入人心》等原创节目模式销往欧美,越来越多的原创综艺节目走出国门,成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生力量。

从模式引进到本土化改造,再到独立原创,进而完成模式输出,“进出”之间既有媒体的自我觉醒,又是扭转文化贸易逆差、提升中国软实力的内在需求。只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为综艺节目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首先,建立健全综艺市场监管机制。要严格落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强化对综艺节目的政策引导和统筹管理,加强题材把关和播出平台监管,倡导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创作方向,大力扶持公益、文化、原创节目,让好节目进入好时段,确保综艺市场可管可控、风清气正;将原创综艺节目模式研发作为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纳入“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细化综艺节目知识产权保护细则,出台原创节目模式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搭建原创节目模式研发平台、交易平台,推动研发更多原创节目模式,打造更多原创品牌节目。其次,构建台网协同运行机制。实施台网联动管理,统一制作标准、技术标准、人才标准、成本标准、评审标准,实现台网资源双向流通;建立台网联动开发优质IP的长效机制,打造跨电视和互联网的原创综艺;实施台网联动播出,实现节目内容在电视端、移动端自由切换。最后,创建和推广融媒体工作室制度。按照综艺节目专业化、垂直化的标准分类创建跨媒体、跨体制、跨领域的融媒体工作室,推动融媒体工作室创立自主品牌,赋予其独立的选人用人权、自主运营权、资金分配权、资源使用权;建立多维度评估体系,对融媒体工作室实施动态管理与考核;为融媒体工作室增加创新出口,为优秀人才提供用武之地;实施收益激励,以投入产出为依据制定绩效分配方案,充分调动工作室成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创新创优的激情。

媒体融合发展的目的就是要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就是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就是要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媒体融合时代,综艺节目要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以守正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把牢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优化节目内容和形式,转变制播理念和营销观念,升级制作技术和传播渠道,加快创新转型的步伐,力争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猜你喜欢
综艺融合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综艺的出路
以《这就是灌篮》探析体育综艺发展趋势
谁远谁近?
韩国女性综艺人立足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