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育实现职教精准扶贫机制的探究

2020-01-18 23:38朱若岭贾东明徐增勇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职教教育资源优质

朱若岭,贾东明,徐增勇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400)

一个孩子接受职业教育,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就可使一个家庭摆脱贫困,就是为社会和谐稳定增添一份正能量。习近平在扶贫工作中多次强调:“扶贫必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1]在教育扶贫上,国家和社会投入了巨大的物力和财力,实施了教育扶贫工程,但效果却不是很明显;教育质量缺乏保障、优质师资流失严重、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以及区域发展不均衡是困扰教育实施精准扶贫的关键因素。在传统的教育扶贫方式之下,这一难题始终无法解决。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云服务等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让中国东西部区域和城乡之间联系更密切。在“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背景下,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精准扶贫,让更多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成为现实。职教信息化已成为解决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短缺、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以及教育质量不公平等的重要手段。

一、信息化教育助力职教精准扶贫

(一) 信息化职业教育具有先天技术优势

传统的教育扶贫主要是通过政府资金与政策等倾斜,社会组织对贫困地区捐赠设备和对学生实施资助,或采取“结对子”式的对口支援,用于学校硬件设施的改善。学校硬件设施的改善包括教学楼的翻建、教学器材捐赠以及学生宿舍的修建等;贫困生的资助则采取生活费的补贴、学费的减免和无息贷款发放。这些措施虽能使部分地区学生接受教育的条件和机会有所改善,但对于大部分地区而言,这种力度有限,无法使更多的学子接受更好和更优质的教育。

教育信息化针对传统扶贫存在的局限,能识别不同地区与不同对象的诉求,通过快速提供共性和差异化的技术信息服务,实现个性化帮扶。教育信息化能发挥远程教学资源共享,优质师资培养,实现对贫困地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育资源的改善,精准对口支援。与此同时,利用大数据能精准掌握和收集扶贫对象的实际学习状况及远程教学资源使用效果反馈,有针对性地做出政策、内容和措施的改变及实施,改善之前单一的物质扶贫策略,实现学习需求与自身技能统筹扶贫思路,实现扶志和扶智,从自我需求上,激发脱贫的斗志。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广和信息化教学工程的建设,则在促进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影响更广,更具有先天技术基因。

(二)信息化职业教育具有低成本优势

“十二五”以来,国家实施了示范性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建设,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重大工程,中央财政投入超过800亿元,打造了一批骨干学校、专业和师资,取得了瞩目的成就。[2]然而,目前偏远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教育发展状况并不乐观。教育基础投入尚嫌不足、且不均衡和效益不高;学校数量不足,办学条件较差;教师资源紧张、优秀师资流失严重以及生师比例偏高成为脱贫限制因素,导致学校无力满足青年教师的再教育培训、外出观摩和学历提升等需求。

通过推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推广,可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资源的共享性、无界性和个性化优势,为优质资源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为低成本地流向贫困地区提供了便捷的通道。根据不同区域自身发展需求不同,利用信息化定制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足不出户即可接受优质教学资源与优师名师的指导,实现与名师的互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师资的投入费用问题。显然,远程教师能力培训与信息化素养培训也可节约学校的费用支出。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推广,可优化资源配置,有效节约成本,更利于开展精准和个性化的扶智工作。

(三)信息化职业教育具备共享教育公平性优势

职业教育是面向个人和全社会的教育,由于中国教育仍然存在同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紧缺与不同区域内优质教育不均衡等问题,在不同家庭和不同区域都有突出的体现。家庭的经济状况造成的个体受教育机会的不均衡,不同区域间的办学条件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使教育失衡。

职教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交互、共享与协作,其特点是网络化、互联化、数字化与智能化。因此,职教信息化的内在基因就让不同家庭和不同区域的学生享受教育公平。依靠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通过互联网以及线上平台,信息化教育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异。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优秀课程资源,让学生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建立信息化互动平台,让学生随时能接受优师名师的授课,实现知识上的无差异。

二、信息化教育助力职教精准扶贫机制探索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在教育扶贫方面如何做到精准化,不只是解决职教在教育扶贫过程中出现的盲目性和功利性问题;更多地是使用“互联网+职教”模式,采取大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使用定量研究方式进行职业教育精细化与定向性精准扶贫。

(一)信息化职教扶贫以需求为导向,实施靶向治疗

东西部区域差异与城市乡村发展差异的存在,导致不同区域的需求存在个性化的差异,传统的教育扶贫无法做到突出性、个性化、定制化指导以及帮扶。信息化职教的优良内在基因可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实现精准扶贫与靶向治疗。职业教学信息化建设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区域特性和脱贫发展需求特点,精准开展符合当地民生与学生学习特点的专业技能扶贫,挖掘当地发展潜力,弥补教育资源的薄弱环节,可集中优势资源满足家庭和学生的迫切需求,而非千篇一律地投入资金建设统一的多媒体教学、校舍改善和增添教学实验设备,避免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而闲置。采用教育信息化技术可有效摸清贫困学生的数量,该区域的教育教学层次及迫切发展的需求,建立教育扶贫档案,并依托大数据平台,动态掌握扶贫对象受教的情况,依据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进度,实时动态调整,实现一对一的精准帮扶教育。

(二) 构建职教特色网络教学平台,精准提供优质资源

在信息化全面发展的今天,教学信息化可依托互联网和云教学平台构建统一的职业教育教学平台,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如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同时,针对不同区域与不同环境的特别情况,开发预留适合当地的教育资源接口,开发针对当地需求的课程和技能培训资源,实现精准服务。通过平台的资源共享模块,将发达地区的优秀教师的上课视频、微课资源以及精品课程共享到平台上面,为贫困区域的学生提供免费接口。通过平台的多媒体教学模块,打造“同步课堂”项目,实现“一堂课程多校参与”,让城乡孩子们同步学习。通过平台的教育教学反馈模块,学生可利用电脑与手机终端,实现课上课下,师生互动,生生实时互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教学效率。

(三)信息化教育提供定制化职教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毋容置疑,师资队伍建设是制约贫困区域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增加对贫困地区师资投入的同时,还要利用信息化平台实施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通过信息化提供定制化职教培训,利用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的模式,对贫困区域的师资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教学水平与实际动手技能培训,共享信息化带来的红利,在“互联网+职教”的信息化教学浪潮中,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接收和适应能力,援建一批高质量、高需求和有特色的中高等职业院校,实现东西部网上资源融合、校校联合以及招生就业互推互荐模式。开展网络继续教育专项建设,提供职业教育信息化专题讲座和互动答疑,提升教师的教育信息化与职业素养。

(四) 实时动态监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通过信息化技术对特定地点实行综合分析和资源的匹配,让扶贫对象与扶贫资源实现精准对接,确保资源的配置精准合理。[3]信息化教育工程建设的本质是让优质资源得到有效的使用与共享。要实现教育的精准扶贫,就需对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资源的利用实时动态检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最需要的人提供最优质的资源服务。通过对使用“云、网、端”的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大数据采集,并结合人工智能实现数据的结构化处理和分析,找出群众的迫切需求和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满足对象自身发展的教育需求,动态调整和更新教育资源,更好和多维度地服务学校的管理者、学生和教师,实现对其精准管理。

猜你喜欢
职教教育资源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物理教材中STSE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江苏职教助力国家扶贫攻坚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