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深度数学学习“三策略”

2020-01-18 02:21王樱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三策略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王樱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化的数学学习,对于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仅仅是理论方面,更是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通过促进数学理解,丰富深度学习体验;引导体验感悟,经历深度学习过程;借助问题导学,引发深度学习思考的策略,能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深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深度学习是相对浅层次学习而言的,数学知识学习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认知、理解和应用,应用就属于深层次学习,即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能解决难度更高的数学问题。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对深度学习进行了研究,他指出,深度学习的开展需要教师的带领、学生全心投入,并围绕某个具有挑战性的主题开展,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数学思维的發展。深度学习理论指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仅仅是理论方面,更是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那么,怎样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呢?

■一、促进数学理解,丰富深度学习体验

学生对数学知识点作用与价值的领悟即为数学理解,从更高层次上讲也即是学生的数学逻辑结构、心理结构相匹配。在数学科目的深度学习当中,数学理解起到了十分重大的影响, 其是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也是学生展开深度学习的有力保障。

例如,在教学《位置与顺序》时,其最终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位置相关的本质、定义、内涵等有深刻的理解。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指出自己左、右、前、后方向上的同学分别是谁,以此来对位置关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接着又可让学生转过身去,再次说出自己左、右、前、后的同学依次是谁,以此来引导学生展开相关思考。通过两次结论的对比,让学生对位置关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位置关系并非是稳固不变的,而是相对的。

关系性理解、工具性理解、创新性理解是数学理解所需达到的三个层次,当中,最为初级的理解即是工具性理解,最为高级的理解则是创新性理解,而关系性理解则是两者间的过渡层次。通过这些理解可让学生从不同的思维层面展开数学知识的探究与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发现能力。数学理解不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且也是培育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所在。没有数学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就难以得到深化,深度学习便无法顺利实现。因此,增强学生的深度理解也是快速达成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引导体验感悟,经历深度学习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有充足的空间与时间来体验实验、观察、计算、猜测、验证、推理等一系列的活动。体验感悟可让学生亲身了解到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从而掌握相关的学习方式,领悟数学当中的重难点,端正学习态度,同时其也是一种推动学生展开深度学习的高效对策。

例如,在进行“认识公顷”这一课的教学时,学生其实很难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就能真正领会到1公顷面积是多少,因而在头脑中也无法想象1公顷具体有多大,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极为模糊,所以在进行相关的课后习题练习时极易出错。公顷是面积较大的数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以公顷为单位的事物也很少,因此,如何向学生表达“1公顷究竟是多大”便十分关键。在课堂上教学了“公顷”的概念之后,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实践体验,让学生带上笔、纸、卷尺去观察学校操场,先让学生观察并预测操场面积大概为多少平方米,而需要多少个相同面积的操场才能够成1公顷。继而让学生使用卷尺来测量操场的实际长与宽,分别为50米、40米,并通过相关计算来核查自己的预测偏差大不大。然后,带领所有学生围绕学校走一圈,让学生再次预估学校的占地面积为多少平方米,需要有多少个这样的占地面积才达到1公顷。而学生在预估完后还需要对学校占地面积进行实际测量,得出学校占地面积呈正方形,各边长均为150米。最后,全体学生回到教室,进行相互讨论与交流,并说说各自的心得体验。

所有的理论学习,都需要接受实践的验证。所以,学生在展开猜测、观察、推导、计算、证实的学习实践时,也是对所学数学知识的一种检验,通过实践对1公顷有了更为具体的认知。而笔者也在通过查看学生一些课后作业的辅助训练情况了解到,学生大多能够换算相关的面积单位,也能够填写正确的面积单位,出错率显著减少。

凡是实际操作中需要学生动手的地方,教师要避免用课件演示,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进而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特定知识的形成过程。尤其对于抽象的知识,唯有让学生参与、动手、体验,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

■三、借助问题导学,引发深度学习思考

对于所学的数学知识,小学生难免会有多种多样的疑问,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各类疑问点进行记录,并在后续课程中,逐步解开学生的疑问。当然,教师可以数学相关的重难点概念为基础,针对性地设置一些数学概念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认识、思考问题,进而有效解决问题。小学生通常处在较为基础的学习阶段,其思维能力、思维方式较为有限,在对待数学问题时,常常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疑问,为此,教师需要针对数学概念进行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运用相关概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在判断问题上也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由教师及时给予指正,并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遇到的问题点有哪些,清楚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是什么。

例如,在进行“圆的周长”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有部分学生尚不清楚如何推导及计算圆的周长,遇到此类问题,教师在课堂中便要采用灵活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之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难点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对推导圆的周长的方法有更为深刻的了解,既学到了新的知识点,又增强了学习信心,其整体的知识水平也将得到同步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应以深度教学理念为引导,合理运用深度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将所学新知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在深度教学课堂中,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被拉近,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形成,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正是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所在。

猜你喜欢
三策略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三策略”
打造快乐的小学音乐课堂“三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