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与广西面向东盟开展全方位人文交流的路径研究

2020-01-19 02:02
贺州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广西人文

庄 严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 文史教研部,广西 南宁 530021)

近年来,广西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及“构建南向大通道”的契机,不断推进与东盟国家全方位卓有成效的人文交流与合作交流。研究与东盟国家开展全方位的人文交流不得不提起“周边传播”,“就是在有效的主权辖区边界两侧进行的、介于国内传播和人文交流之间的综合性信息传播活动”[1]33。经过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实践,我国已经形成并建构起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战略。作为反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合作共赢理念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相承之“脉”,创新之“进”,突出的是倡导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大同”理念的新型国际关系[2]35。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广西面向东盟开展人文交流的优势

早在2000 多年前,广西北海合浦就开辟了通往南亚国家印度和斯里兰卡的航线,成了名副其实的通往东南亚、南亚“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始发港。这也为当下广西构建成为中国—东盟全方位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枢纽省区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根基。当前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下,广西立足自身,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尽力发挥自身面向东盟开展全方位多领域人文交流的独特优势。

(一)独特的地理区位

广西是我国西南、中南地区重要的出海大通道,与东盟各国海陆相连,具有“一湾相挽十国”的独特区位优势。在“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家南向通道的建设背景下,广西积极发挥其地缘优势,其中北部湾畔的钦州港分别与东盟国家的关丹港和西哈努克港缔结成为合作共赢的东盟姊妹港。陆路的高铁网方面,构建起了以自治区首府南宁为辐射中心“四向发展”的现代化路网格局。南宁和桂林两个城市机场目前已开通飞往9 个东盟国家超过20 条的航班航线[3]34-37。

(二)地缘与亲缘密切

东南亚地区是华人华侨最集中、数量最大的地区,是中华文化圈最近的辐射区域之一。作为华人华侨数量仅次于广东和福建的全国第三大侨乡,广西的海外华人华侨也多分布在东盟国家的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地[4]48。东盟历来是海外华人华侨经商发展最活跃,也最具潜力的地带,历史上就与中国大陆联系较为密切。古往今来,具有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精神的海外的华人华侨,把中国具有特色的生产技术、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传播到海外,并将这些中华文化瑰宝潜移默化地融入东盟各国的多元文化体系之中,为东盟地区各国的经济腾飞、社会稳定以及文化发展贡献出了自己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扮演着中国与东盟各国传承友谊与发展最为重要的亲历者和推动者。

(三)人文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不断拓展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连续举办了16 届、中越青年大联欢联谊活动共举办了3 届(其中广西连续举办2 届,越南举办1届),一系列论坛、节会等重要区域性和国际性商务和文化交流机制常态化的形成,不断夯实着中国—东盟全方位人文交流的“南宁渠道”。院校与研究机构从教育交流、培训、论坛、学术会议等方式不断拓展着与东盟各国的人文交流领域。目前到广西留学的各类东盟留学生居中国各省区东盟留学生来华学习人数之首。同时,广西每年派往东盟各国留学的学生是最多的省区。

二、广西与东盟开展全方位人文交流的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亲诚惠容”和正确义利观引领着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中国的周边外交工作取得了难能可贵的发展局面[5]38。当前,广西将利用好“一带一路”建设及南向通道建设等相关举措与自身的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拓宽与东盟各国人文交流合作的渠道。

(一)全方位的人文交流向高水平多领域推进

一是建立了广西与东盟国家政府间的新春会晤联谊机制。这一创举为中越两国地方友好交往提供了典范,有利于积极推进中越各层次交流交往,为中越两国两党构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注入新的内涵。二是建立了广西与东盟政府间的教育交流机制。从2017年伊始,通过高层互访,广西与老挝、柬埔寨和越南三国建立了教育交流合作常态联系工作机制,通过连续举办系列活动,增进中国和东盟国家学生及家长的相互信任和友谊。三是利用好与东盟各国开展国际交流教育论坛平台的重要渠道,大力宣传中国以及广西的各级各类教育、扩大留学生教育、培养高端国际人才、创新高等教育发展等政策措施,增强中国和广西教育文化吸引力。四是创建了新型智库,通过重大课题研究、举办论坛、学术报告会、发表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等,不断开展广西面向东盟的相关学术话语研究。五是孔子学院办学成绩显著。迄今为止广西高校与东盟国家共建了7 所孔子学院,选派200 多名汉语教师及志愿者前往东盟各国,极大推动了东盟各国民众学习汉语的热潮,搭建起了传播中华文化的友谊桥梁,更进一步拉近了民心距离,助推我国与东盟国家传统友谊[6]。

(二)广电影视交流合作丰富

2014 年,广西电视台就实施了以“海上新丝路·东盟万里行”为主题的大型外宣报道采访活动。摄制组的拍摄足迹遍及东盟十国,采制并持续播出的系列纪录片《海上新丝路》,生动鲜活地讲述了“一带一路”沿途上的相关国家与中国各方面的交往及姻缘,勾勒出一幅幅跨文化交流的和谐画卷。与此同时,还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渠道推送到“一带一路”沿线的多个国家。此后,拍摄了以体育、旅游、教育、两国建交等主题的系列专题片,使东盟多国与广西在广播电视的交流合作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双方的人文交流锦上添花[7]16-18。通过一系列影视合作交流,有效塑造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了国际传播的议置权,增进了广西与东盟政府和民间的交流,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面向东盟的国际话语权,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拉近了中国与东盟人民的感情,努力发挥着媒体引领时代的作用[8]28。

(三)以图书出版合作为路径的人文交流硕果累累

近年来,连续举办了中国—东盟文化展、中国—东盟出版博览会、图书展销会。中越文版《荷花》杂志的发行已覆盖越南全境,并配以新媒体App传播的路径,实现电子杂志视频可视化服务,并开通微信公众号,通过多语种及线上互动的方式,加强宣传新时代的广西各方面发展成就。此外,《中国—东盟》杂志还在一些东盟国国家设立分社,通过图书版权的输出的方式讲好中国以及广西的故事,传播好中国和广西的声音。通过广西表达、广西声音的表达方式,让中国文化润物无声地深入东盟国家民心。

(四)面向东盟话语传播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广西加强同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媒体合作,精心策划开展全方位的人文交流工作,秉承“丝路精神”,通过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流媒体来桂采访,集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推介,让中国声音引发共鸣,让中国故事深入人心。特别是在近些年的全国两会的人文报道及交流实践中,广西人民广播电台采用多种东盟国家的语言,把中国两会的最新消息传播到相关东盟国家。此外,在近几年广西“三月三”活动中,广西电视台也在东盟国家设置了活动的直播点。通过尽可能多的方式努力增强对东盟舆论宣传的话语权,塑造了广西开放发展新形象,建立起了具有显著成效的面向东盟的话语传播体系,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沁润人心[7]16。

(五)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呈现颇多新亮点

2014 年,“非遗”项目“壮族三月三”第一次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法定假日,通过2017—2019 年连续三年,到东盟各国举办“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精心打造一大批文艺与体育交流品牌输出到东盟各国,通过这平台实现与东盟国家的深层次沟通,达成了广泛共识。此外,将一系列以人文交流为主要内容的网站在东盟各国开通。同时,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信息及时、碎片化传播的特点,还配合推出了各类App,以及微博、微信等功能,强化了面向东盟各国的新媒体网站及时沟通及传递信息的优势,为传递双方精彩纷呈、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搭建了线上线下的互动平台。

三、当前广西面向东盟开展全方位人文交流亟待补齐的短板

“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六年多年来,广西与东盟各国持续性地开展了全方位的人文交流,增进了了解,拉近了民心。为使这样的良好局面继续转型升级,良性循环下去,也面临一些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全方位人文交流与合作的顶层设计有待整合

一直以来我国在开展对外交往和人文交流时存在各自为政的局面,比如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外交部等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缺乏一个统一协调的机构进行资源整合。为此,对外交往和人文交流与合作要有统一规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9]50。当前,“一带一路”相关报道中不同省份的媒体之间,甚至一个省的各个媒体之间都存在同质化竞争的窘状。

(二)人文交流的不充分与非均衡性发展有待调整

受制于东盟各国国家间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原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东盟各国与中国开展合作的侧重点也不同。因此,广西与东盟各国的人文交流,例如教育、文化、旅游等呈现出不均衡、重点不突出的现象还较为明显。这可以从开办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管窥一二,泰国是东盟各国中孔子课堂和孔子学院开设最多的国家,共开设23 个,印度尼西亚位居次席,设有7 个[10]265。这就造成了一个现状,东盟各国对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日新月异的中国认知的强烈愿望与人文交流的不充分不平衡形成了新的矛盾。而我国并未构建起完整的面向东盟各国开展人文交流的统一规划合作体系,也没有制定出全方位提升面向东盟的人文交流与合作的规划及行动方案。因此,这样的人文交流合作更多的只是停留在例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及双边的人员交流互访等初级交往层面,没法做到深层次促进民心相通。为此,应尽快转型升级,设计出更高层次的目标迫在眉睫。

(三)“一国一策”下的人文交流精准意识亟待加强

在实施面向东盟开展全方位的人文交流与合作的进程中,我们还欠缺“一国一策”、精准对接的目标与方案。正所谓“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相当复杂,不能采用国内报道时一条通稿群发到沿线国家的“统一”做法。在当前国际舆论“西强我弱”的现实状况中,我们同西方国家的舆论战中,避免“你说你的,我讲我的”[11]。应该认真研究每个沿线国家民众的真实需求,将“我要说的就是你要听的”惯性思维转变为“你想知道的就是我要说的”务实的理念,通过大数据分析东盟各国受众的不同喜好和需求非常必要。

(四)人才培养不足问题亟待解决

东盟各国的历史文化、风俗习俗、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都相同,“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有效人文交流更需要我们重点研究可能阻碍双方交流理解的一系列因素,使沿线更多的民众能够精准深入的认知与理解中国提出的造福于全人类的美好倡议,其中的文化价值和理念来源于“和为贵”“天下大同”的中华文化。今后广西需加大力度培养既懂语言又熟知东盟各国法律、文化、宗教等领域的复合型与外向型的高层次人文交流人才,以此更好地满足转型升级的人文交流与合作的需求。

四、面向东盟全方位优化人文交流的对策

(一)强化顶层设计,明确目标定位

准确理解和把握“一带一路”的内涵和发展目标,站在服务与发展国家战略的高度审视,通过加强双边与多边的合作、层层推进各类项目,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发挥自身与东盟地缘优势[12]4。进一步增加彼此之间的相互依赖,提出广西方案,贡献广西智慧。为此,广西应进一步努力将面向东盟开展全方位的人文交流合作实现转型升级。要以深度研究的方法仔细审视东盟各国多元化的文化发展状况,尽力找到双方文化共通性的契合点,以文化产业为突破口,努力培育并构建中国—东盟以文化产业为中心的产学研集群。

(二)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势在必行

为更好地与东盟开展全方位的人文交流,夯实以互联互通为终极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应成为先导。为此,应适应信息全球化的形势,进一步夯实中国—东盟的信息网建设,使广西的首府南宁市成为服务中国西南和中南地区、进而辐射面向东盟的区地区性的大数据信息服务基地。因势利导,可以继续加强主流媒体《广西日报》的新媒体“广西云”和广西广电网络“媒体云融合”的建设,不断夯实与推动广西与东盟各国媒体以及其所属的新媒体的交流与合作。构建出传统媒体+新闻网站+社交媒体“三者融合”的人文交流体系。通过运营境外的社交媒体账号提升在东盟国家间的公信力,用社交媒体来推广传统媒面向东盟国家生产制作的文化产品,发挥地方媒体的人文交流功效[13]42。运用互联网思维,尽快实施多维度的新媒体技术融合渠道,为实现与东盟各国的资讯共享与文化交融为联通载体,服务于该地区的海内外用户,以跨地区、跨语言、跨文化的视角传送所需的资讯和相关配套服务,打造服务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信息枢纽,共同谱写中国—东盟地区和谐、智慧、繁荣的文化传播新蓝图。

(三)拓展人文交流合作渠道,打造新型智库联盟

通过继续完善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平台对话与合作机制,构建新型的中国—东盟智库联盟和信息网络。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智库机构合作,如在广西南宁筹建中国—东盟智库交流合作基地。可进一步细化相关机构的设置,搭建起与东盟国家智库机构长期交流合作机制,不断提升合作交流的层次和水平,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传播,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以民心相通为主渠道的合作基础[10]270。同时,大力支持智库研究机构,通过开展如定期学术交流、人员互访、学科建设、课题研究等全方位合作,提供精准有效的智力支持。

(四)挖掘自身潜力,做大做强人文交流品牌

中国需要吸收一切有益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人类文明成果和提升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地探索出一条适应当今国际关系准则的跨文化传播的规律,构建起更加利于我国塑造大国形象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潜移默化地把“外来”文化转化为适合中国国情的“本来”以及行稳致远的“未来”[14]46。“一带一路”倡议下,要做大做强与东盟的人文交流品牌,首先需要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必须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创建做强本土文化传播品牌化发展,创建系富有特色的本土文化品牌,以独特的文化品牌带动面向东盟的跨文化传播,不断增强跨文化传播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为此,广西可以充分利用崇左花山申遗成功的契机,吸引中外游客前来参观考察,感受广西独具魅力的多元文化,努力打造区域性的经典文旅品牌。第二,应充分利用“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和“丝路书香工程”的重要渠道,源源不断地推出成系列文化精品活动,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后,还可以整合优势资源,建立对外编译平台,如可多译制适合面向东盟各国传播的广播影视节目、音像制品,将传统纸质媒体等翻译成东盟各国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同时也可集结人力物力财力,将东盟各国优秀的广播影视作品及纸质媒介出版物传播到中国特别是广西,以此更好地实现双方的良性互动与交流。

(五)发挥人脉优势,进一步夯实民意基础

华侨华人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是不可多得的人脉资源,为此可以更加充分发挥他们与东盟各国民众人文交流时天然的桥梁作用。应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利用中国与东南亚周边国家文化共性,主动开展中外文化交流,为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民心相通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载体[15]57。在个体的日常互动中传播中国式话语,讲好具有中国与世界的故事,塑造起更加亲善的国家形象,从而更好地提升国家软实力,实现与东盟各国多样文化的互通有无[16]16。让这一群体真正成为沟通广西与东盟,推动公共外交、人文交流最积极的参与者,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向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实施。

结 语

为进一步巩固与提升广西与东盟各国的人文交流成效,亟须解决遇到的相关问题。要充分把握互联网和移动传播的发展趋势,以真诚、务实、共赢的理念,进一步发挥和提高各形态的媒体传播优势,更充分地挖掘好融合媒体技术和周边外交理念,更有效地与东盟各国进行常态化的良性交流与沟通。从而更好地增进广西乃至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全方位的人文交流、文化互信,促进东盟各国民众充分了解和理解中国文化和理念,行稳致远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广西人文
广西贵港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人文社科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东盟两次危机全靠中国伸援手
广西诗歌五人谈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