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桂北红色文化传播研究

2020-01-19 02:02唐红艳
贺州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桂北先辈湘江

唐红艳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美术系,广西 桂林 541119)

广西北部的桂北红色文化是党在革命年代留下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是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资源。由于多处于较为偏僻的地方,受时间和空间以及经济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桂北红色文化的传播受到很大的限制。过去依靠人际的传播、口述流传,传播的速度慢、范围小、效率不高,随着年代的久远有不少已逐渐被人们淡忘。依靠传统媒体的宣传,由于受到人力、物力、财力和传播周期的制约,也难以得到广泛的传播。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的兴起,给桂北红色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让桂北红色文化永葆生机,就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注重红色文化传播与新媒体手段的有机结合,不断增强红色文化的时代感,赋予红色经典新的生命力[1]76-78。

一、桂北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

(一)丰富多样,光彩夺目

桂北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其广泛分布在桂北地区包括桂林市、贺州市和柳州市北部等地。1934 年年底,红军长征进入广西,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疯狂的围追堵截。面对国民党重兵布下的“口袋阵”,红军英勇顽强、浴血奋战,数万红军战士用生命和鲜血,强渡湘江,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第四道封锁线,逐步从挫折走向胜利[2]22-23。中央红军从1934 年11月下旬进入广西,到12 月中旬离开,从灌阳到全州、兴安,到资源、龙胜,一路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壮烈事迹,留下了许多震撼人心的感人故事。

红军精神在桂北地区撒下了红色的种子。红军离开桂北后,这里的革命斗争从没停止过,中共地下党的活动一直十分活跃,活动范围遍及桂林、贺州以及柳州各地。抗日战争时期,桂北地下党就发展领导了多支抗日武装组织,开展敌后武装斗争,在解放战争中发展为桂北游击队,为解放桂林解放广西而英勇斗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桂北还有一所高校蕴藏着丰富的红色资源。这所学校就是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桂师),其前身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从1938 年成立到1949 年桂林解放的11 年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广大师生积极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有四百多名师生参加了党领导的武装队伍或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有四十多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当时被誉为“桂北革命的摇篮”“白区中的红色堡垒”[3]29-31。

(二)深藏僻地,传统媒体难以广泛全面传播

桂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多都分布在桂北的山区中。如红军长征经过桂北时,湘江战役以及前后发生的很多战斗都发生在山区,那些战场遗迹很多被深埋在山野里。说起湘江战役大家都知道,但具体的一些战场地址和具体战斗情况很多就不甚了解了。红军经过的路线和休整的地方也大多很荒僻,交通非常不便。而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的桂师,其原址也在离桂林市几十公里之外的山乡。桂北游击队的活动踪迹更是以山区为多。由于大多红色资源深藏于山区,受到人力、物力、财力和传播周期的制约,依靠传统媒体难以得到全面广泛的传播。

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及其传播红色文化的优势

(一)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的定义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4]11。更宽泛地说,所谓新媒体是指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如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5]282-284。新媒体的传播具有传播信息的海量性和开放性、高度的交互性、传播快捷高效、突破时空限制、信息传播和获取方便成本低等特点[6]66-67。新媒体的兴起,克服了传统媒体传播的困难,使传播变得容易和大众化。网络的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机遇,网络已经成为广大民众了解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7]43-47。

(二)新媒体能快捷高效、方便及时地传播红色文化

新媒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随时随地都能方便快捷地发布信息、传播信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新媒体信息传播和信息获取几乎不受限制,而且信息传播和信息获取的成本很低,很容易实现。这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打开了方便的大门。我们可以把红色资源如革命遗迹、红色文物以及我们开展缅怀、纪念先烈的活动等拍成照片和视频,把先辈们开展革命活动、进行英勇顽强斗争的英雄事迹写成文字材料,随时随地十分方便地发布到新媒体上,快捷高效地进行广泛的传播。新媒体使那些偏远的区域变得不再偏远,使那些深藏在偏僻地方而鲜为人知的红色资源被广大民众方便快捷地了解,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新媒体可以海量地、不受篇幅限制地传播红色文化

传统媒体由于篇幅有限,极大限制了红色文化的传播,大量珍贵的红色资源没能得到很好的宣传,没能充分发掘和利用。甚至不少红色资源没能得到很好的保存保护,限制了红色文化的传播、传承和发展。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能够传播海量的信息,自然也能大量传播红色文化。网络拥有巨大的存储空间,可以容纳大量的红色资源资料。我们可以把体现红色资源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通过网络进行广泛的传播。我们可以充分挖掘、采集各种物质的和非物质的红色资源资料,并随时上传到网络,可以让浩瀚的红色资源无遗漏、原汁原味地广泛传播,并可以进行永久保存。

(四)新媒体能够多元化、交互式地传播红色文化

新媒体平台的多样化,以及强大的多媒体功能,使得新媒体传播红色文化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微信等各种网络平台,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各种形式以多种传播手段传播红色文化。网络的普及,使得新媒体的传播面之广、范围之大都远远超过传统媒体。

新媒体传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交互功能。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给人们提供了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双向以至多方交流的机会。如在论坛、博客、直播、QQ、微信等平台上,人们可以随时方便地进行交流、互动,进行提问、答疑和讨论。传播的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同时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红色文化通过交互式的网络传播,使红色文化传播者不再是高高在上地以说教面目出现,使红色文化宣传不再是单调的自说自话,而是通过与广大受众平等地交流、对话,让广大受众广泛、积极地参与到宣传红色文化过程中。这样不但能够很容易吸引广大受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受众,而且能够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对宣传活动不断加以改进,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利用新媒体传播桂北红色文化的实现路径

(一)充分挖掘桂北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采集制作媒体作品

近年来,桂林市政府和桂北各县政府对桂北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如在兴安建立了突破湘江烈士陵园和湘江战役纪念馆,在全州建立了湘江战役纪念馆,在灌阳新圩、全州脚山铺、光华铺等战场遗址建立了纪念碑等设施。兴安、全州、灌阳、资源、龙胜桂北五县于2018 年联合组建了“桂北红色旅游联合体”,以湘江战役为核心,整合红军长征路上各种遗迹和事迹,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在很大程度上挖掘整理了不少红色文化资源。但总体上挖掘整理还不够,我们要进行全面搜集整理和科学保护桂北的红色文化资源,使之得到更好的传播。

1.全面普查,建立桂北红色文化资源档案

桂北红色文化资源时间跨度大,分散区域广。从红军长征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后建国初期剿匪巩固政权,无数革命先辈前仆后继,革命斗争历程数十年。红军长征进入广西从灌阳、兴安、全州,到资源、龙胜离开广西,转战数百公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地下党活动、桂北游击队的战斗足迹遍及桂北各县。要全面广泛、深入细致地进行普查,获得整个桂北地区整个革命斗争历史的全面资料。沿着先辈战斗的足迹去调查、寻访。通过对先辈们战斗足迹的实地调查,通过寻访在世的先辈、先辈的后人,以及寻访当地的群众尤其是当年那些事件的亲历者,获得真实的资料。通过收集先辈的回忆录、记述相关事迹的文章、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等,获得相应文献资料和影视资料。通过全面细致地寻访、调查,收集各种红色文化资料,整理建立起整个桂北红色文化资源档案。

2.分类整理,将红色文化资源制作成电子文档或数字多媒体作品

桂北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可分类进行整理,如以红军突破湘江的湘江战役为核心的红军长征部分;以桂北地下党领导组织的抗日斗争部分,以桂北游击队为主线的解放战争部分,以解放初期军民团结的剿匪斗争部分;还有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为主体的组成的桂师红色文化等。

红色文化的形式是多彩多样的,收集整理的资料也应是形式多样的。图片类:那些战场遗迹、后人建立的纪念设施,如兴安红军烈士陵园、兴安和全州两地的湘江战役纪念馆,以及各地的纪念碑等,还有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都可拍成照片。音频视频类:寻访先辈或先辈后人或当地群众的记录资料,在聆听他们口述时即制作成音频或视频资料。文字资料类:主要有一些先辈撰写的回忆录和先辈后人整理的先辈的事迹、记录先辈们英勇斗争事迹和英雄人物的记述资料,还有相关的文学作品等。影视类:涉及桂北红色文化的影视作品很多,这是桂北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电影《血战湘江》、电视剧《长征》中有关湘江战役的剧集、电视剧《绝命后卫师》,以及最新出品的动画电影《湘江1934 向死而生》,等等。为了适应新媒体的传播,将这些红色文化资料全部制作成数字信息资料。

(二)通过互联网网络平台传播和传承桂北红色文化

1.建立桂北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红色网站(或红色文化园地)

互联网的普及使传媒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强大的传播功能,使之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开阔视野、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新媒体的独特传播优势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途径,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了解红色文化的重要媒体。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桂北红色文化有两种形式。一是建立桂北红色文化网站,网站以传播红色文化为主题,传承红色文化为主线,以桂北红色文化资源为内容;一是在桂北各市、县的政府网站、企业事业单位网站和各学校网站开设桂北红色文化园地。这样两种形式并举、全面铺开,广泛地传播桂北红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桂北红色文化。

2.加强红色文化网站(红色文化园地)的内涵建设

桂北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不同时期不同主题的题材。为方便网民了解,红色文化网站(红色文化园地)可设立不同的主题板块。通过设立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的主题板块,展现红军不怕牺牲、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的壮烈历史画卷;设立以桂北游击队事迹的主题板块,展现当年桂北地区的地下党在白色恐怖下英勇机智的斗争故事;设立以桂师先辈革命斗争的主题板块,展现在党领导下的桂师进步知识分子抗日、爱国、民主、进步、牺牲的精神[8]38-40。红色文化网站(红色文化园地)要有丰富的内涵,可通过历史脉络篇、革命遗迹篇、英雄人物篇、革命故事篇和纪念传承篇等展现出来。

第一,历史脉络篇。主要介绍、综述革命斗争的历史过程。如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的湘江战役的历史脉络,综述中央红军从1934 年11月下旬进入桂北,为粉碎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与围追堵截的数十万国民党反动派浴血苦战、强渡湘江的艰苦卓绝、无比壮烈的战斗过程。

第二,革命遗迹篇。桂北地区的革命遗迹十分丰富,红军长征进入桂北,遭遇国民党数十万反动武装组成的重重封锁,经过七昼夜的激战,突破湘江突破重围,走出困境走上了胜利的道路。湘江战役历经大大小小数十场战斗,留下了众多的革命遗迹,包括战场遗址、渡口遗址、关口隘口遗址、指挥部和宿营地遗址,重要经过地遗址等。还有许多红军使用过的物品,不少散落当地被人民收藏的革命文物。这些遗迹浸染着无数红军先烈的鲜血,见证了红军战士的舍生忘死、奋不顾身、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见证了党领导革命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

第三,英烈人物篇。惨烈而伟大的湘江战役,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烈人物。如铁血将军陈树湘师长、红五师十四团团长黄冕昌、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易荡平,等等,这些震撼人心、英勇悲壮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数不胜数的英雄先烈,由于当时特殊的环境和形势下,大多没有留下姓名。但他们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以及可歌可泣的事迹,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第四,英雄故事篇。“红色故事”是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方式。“红色故事”的核心是“人”,红色文化中的“人”是最鲜活、最有感染力的元素。通过“红色故事”传播,可带动公众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参与和学习[9]65-66。桂北红色文化资源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桂北地区,当地人民口口相传,流传着许多红军的故事;亲历了湘江战役的老红军老一辈革命家撰写的回忆录,以及相关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讲述着一个个震撼而感人的红色故事。

第五,纪念传承篇。发生在桂北的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已成为历史,过去了几十年,然而人民从来没有忘记。在先烈们足迹所到之处,建起了众多的纪念设施。如兴安的突破湘江烈士陵园、兴安、全州的湘江战役纪念馆,新圩阻击战旧址的红三军团指挥部“九如堂”、酒海井红军烈士陵园、脚山铺阻击战纪念碑、光华铺阻击战纪念碑等,还有为纪念红军而得名的红军桥、红军路、红军楼等红色历史遗迹,如同一座座历史丰碑,无声地述说着红军战士浴血鏖战的悲壮故事,将红军的英雄事迹代代相传。近年来开展的桂北红色旅游,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们,一批又一批的人们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重走长征路,亲身体验和感受红色文化,以行动继承和发扬红军的精神。

红色文化网站(红色文化园地)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可开设不同的专栏,从不同的角度展现桂北地区的革命斗争历史。可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如通过图片、音频、视频、动漫等吸引观众。内容的体裁也要多种多样,如回忆录、访谈、心得体会、诗歌、散文、小说、电影、电视剧等。

(三)通过自媒体平台传播和传承桂北红色文化

1.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平台广泛传播桂北红色文化

自媒体如微信、微博等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是当下极具影响力的网络传播媒体。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这些自媒体的传播范围极广,受众几乎遍及全民。通过开设以桂北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把桂北红色文化编辑整合成适合微信的文字材料、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的信息发布、推送,把桂北的红色文化方便快捷地展现在大众面前。

利用自媒体的传播特点,通过精心设计、创新特色、合理编排栏目,发挥内容推送的主动性,将当下公众关注的话题与红色文化内容结合起来,使得推送的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吸引用户网民踊跃跟帖讨论,引导大家畅所欲言、理性评论,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10]85-92。通过自媒体的分享功能,鼓励大家把各种缅怀、纪念、寻访体验等传承红色文化的活动和心得体会分享到朋友圈,调动大家宣传、传承红色文化的积极性。

2.通过线上线下参与互动,宣传、传承桂北红色文化

利用自媒体的参与性与互动性,设计、编辑以桂北红色文化题材的调查问卷、有奖答题,开展有关桂北红色文化的有奖征文、组织创作以桂北红色文化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等;组织寻访桂北红色文化活动、以及各种缅怀、纪念活动;与桂北红色旅游结合起来,组织重走长征路等红色旅游体验活动等。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和参与,激发大家对桂北红色文化的兴趣,提高大家对桂北红色文化的认识,自觉参与到宣传、传承桂北红色文化的活动中来。

猜你喜欢
桂北先辈湘江
不忘先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廖煜玲
湘江渡
传承先辈精神 再造澧县辉煌
悠然湘江上
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湘江之侧
从桂北地区石器遗址文物挖掘初探史前人类生活状况
桂北传统村落旅游规划设计研究
桂北区域文化建设中油画本土化艺术研究
走向先辈们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