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团为载体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实践
——以长江职业学院为例

2020-01-19 04:37苏伟英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社团中医药校园文化

苏伟英,冯 利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5年召开的第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上,提出了广义的中医药文化概念:“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1]中医药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传统元素,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现已突破其传统“生命科学”的局限,更多地被现代人用于养生保健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

校园文化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思想范畴,是全体师生的精神状态、文化生活、心理适应和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工程,既能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又可体现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还可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方向,由此可见,校园文化需要不断更新和提高。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创新中医药传统文化的重要推手。以社团为载体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可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其对中医药传统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热爱。

一、以传承中医药文化为目的组建社团组织

(一)社团组建

长江职业学院有着40余年的医药教育教学史,培养了一大批热爱中医药、熟知中医药文化的英才。医药护理学院作为传统文化展示和传播、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科学普及和健康引领的教育场所,肩负着继承、弘扬、创新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光荣使命与重大责任。学校尤其注重中医药传统文化建设,大力支持传承中医药文化的社团建设。

校园专业社团组建大概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以中药专业为主的中医药健康协会,当时社团正处于一个改革和探索的阶段,吸纳了校园历史悠久社团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策略,借鉴中医药传统文化理论,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实践。通过构建“以人为本,以健康为导向”的价值观,将中医药“天人合一”“治未病”“体质学说”“情志相胜”和“莫贵于人”等传统文化与思想理念贯穿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营造古朴、书香以及健康的组织氛围,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自觉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主动隔绝不良网络文化。二是2019年起长江职业学院开展护理专业教学,护理专业学生本着对生命科学的热爱,有着对民族中医药文化更浓厚的兴趣和更敏锐的感知力,能迅速融入到中医药传统文化建设中,成为传承文化的积蓄力量。在社团组建中逐渐形成了以护理专业学生为主的南丁天使社团,和以中药专业为主的中医药健康协会,两大社团融合发展,并不断强盛壮大。社团从精神文化建设、饮食文化建设、体育文化建设以及环境文化建设方面着手,让中医药传统文化在校园中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二)成员培训

专业学生社团组建后,抓实社团成员的中医药传统文化培训,打造一个以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播为目的的优秀组织。使每一位社团成员都在浓厚的中医药传统文化下接受熏陶,并承担起宣传中医药传统文化的重任。社团指导教师是推动校园中医药传统文化建设的决定性力量,是带动社团运转的主心骨,是学生的凝聚方向所在。俗话说“求木之长着,必固其根本”,作为社团指导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加强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学习,深入研究中医药传统文化内涵和精髓,将中医药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领略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社团将学生的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培训纳入日常规划,带领成员学习和编写中医药传统文化读物,宣传手册,并积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定期推送中医药相关知识。

二、中医药传统文化建设的实践

自组建中医药健康协会和南丁天使社团以来,为实现中医药传统文化进校园,振兴校园特色文化,提高医药护理学院各专业与中医药文化的契合度,做出了巨大努力。在社团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精神文化建设

1.引导学生尊重生命

现阶段,高校学生普遍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智能手机、网络游戏和外卖等非主流文化已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许多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身体素质不容乐观。根据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2018年展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国内大学生体质逐渐下降,精神及身体状况令人堪忧。

一些学生处于迷茫颓废状态,特别是大学生就业艰难,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等各方面施加的压力,少量学生选择结束生命、浪费生命和虐待生命。《黄帝内经》中提出“莫贵于人”,意思是“以人为本”,生命是最宝贵的。生于天地之气,成于四时之法,不可随意毁之。进一步表明,人应珍惜自己生命同时也应尊重他人的生命。利用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和理念,可引导当代大学生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怕艰难险阻,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勇于面对,敢于担当。明白古人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道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热爱中医药、尊重生命的价值观念,社团定期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养生知识小讲堂,聘请知名行内专家开展中医健康养生知识讲座,使社团成为第二课堂,向学生灌输中医药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养生观念,促使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增强其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

2.倡导优良学习风气

《中医医院文化建设指南》中指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是“仁、和、精、诚”,社团利用自己的宣传平台,弘扬中医学“以仁存心”,“大医精诚”的人文精神[3]。倡导学生设立优良的学术风气和诚恳踏实的学习习惯。通过宣传明朝药物学家李时珍尝遍百草以身试药,华佗勇于创新,创立麻沸散、开膛手术的事迹,让学生树立坚持和坚定刻苦求精的信念。通过讲述“医圣”张仲景的驱寒娇耳与董奉的虎口取骨等故事,褒扬中医先辈以仁存心、艺高胆大、不畏凶险、普度众生以及无私奉献的高尚医德。社团充分挖掘中医药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引导大学生向古人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规范其行为,提高其个人修养。

社团充分发挥其知识平台,教育平台和展示平台的功能,通过举办特色鲜明、趣味横生的中医药文化节,让社团成员向全校学生讲解中药的功效和应用,增加学生对中药的兴趣,指导学生利用中药养身健体。有效发挥社团的科普教育功能,构建了以社团活动为表征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彰显中医药文化特色,提升学生的知识内涵,丰富其课余生活,促使学生走出宿舍,走向校园,融入集体。使学生具有不怕困难挫折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铸就科学的思维方式[2]。

3.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当代大学生是网络社会的原住民,身边时刻充斥着新鲜的网络小说和简单粗暴的网络语言。伴随诸多文化思潮涌入校园,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也时刻受到冲击。在积极享用科技带来的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同时,也受到了一些网络作品当中调侃、浅显和颓废的文字语言的影响,导致一些同学逐渐摒弃传统文学素养,甚至缺乏对自己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精华的基本了解,对那些包含了民族感情、民族气韵和凝聚着历史感和使命感的经典文学不屑一顾[4]。长期热衷于网络文学的阅读,必将导致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下降。少数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甚至不及初中生,常用字提笔就忘写,人文精神逐渐丧失。

中医药文化受到了华夏文明的长期浇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气韵与风骨,是文明古国的后花园里开出的一朵清奇的文学之花。社团广泛挖掘李杜诗作、古训以及民歌中的中医药元素,欧阳修的“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药入诗的诗词“云母帘闭,沉香扑鼻,防风凉透薄荷裙”,还有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等。中医药文化自内向外散发出气韵天成的文学光芒,以其独特的内涵,表现出含蓄而深邃的文学寄托,在中国文学中流光溢彩。

以社团为载体,定期举办中医药诗词大会、中医药诗词大比拼等活动,让当代大学生沐浴在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清风里,摇曳在中国博大精深的古代文明中,一定能升华思想,提升内涵,唤醒其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既能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又可丰富其精神世界,可谓是两全其美。

(二)饮食文化建设

饮食是人体从外部环境中吸取营养素,为维持机体正常运转提供能量的主要途径。然而,随着外卖的盛行,部分同学追求口感上的满足,享受着外卖带来的便捷,而改变了原有的饮食习惯、饮食心态和饮食结构。有的学生为追求口感和卖相,摄入过量的高盐、高脂肪和高糖分,蔬菜水果和谷类的摄入量却严重不足。

中医认为“民以食为天”,健康合理的饮食在维持生命、促进健康、延年益寿和强身健体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古以来,中国是农耕大国,国人在饮食上蕴含着巨大在智慧。中医在数千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行,总结出了博大精深的饮食养生理论和文化。中医有“治病当论药攻,养病方可食补”和“药补不如食补”等说法,饮食在预防疾病,强身健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饮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食有节制,清淡为宜,温凉平衡,因时施膳,因地施膳,因人施膳……

利用中医以养生为本的饮食文化,讲究“五谷、五果、五禽、五菜”的合理搭配,可引导学生改变饮食观念,摒弃不良饮食习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社团定期举办中医药饮食文化节,面向全校学生讲解中医饮食文化,组织五味斋,由小组成员现场烹制特色养生粥、茶和养生汤,邀请校内学生品尝,并向其介绍中医药饮食文化,彰显中医药文化的风采,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增添生机和活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从而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饮食观念和饮食结构。

(三)体育文化建设

为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感受中医药传统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形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构建和谐校园,社团积极开展中医药体育文化建设。将中医里的传统运动如“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和“养生操”向全校师生推广,在体育课上将传统的养身操与太极拳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在最直观的文化氛围中产生对传统养生运动的兴趣。特别是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大师生处于闭关隔离阶段,中医传统体育锻炼方式发挥着巨大作用。社团持续发挥其号召力,利用网络平台向广大师生展示太极拳和八段锦等传统运动,带动师生积极锻炼身体,构建了学校团结一致、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最直观和最强烈的外观展示。它不仅能塑造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氛围,提升文学水准。社团在校园文化墙上大胆采用中医药元素,展示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和中医药诗歌。在学校花坛种植具有观赏性的中草药,在教室墙面挂起以中药为元素的壁画。通过社团宣传小组的不断更新和维护,使校园每个角落充斥浓厚的中医药传统文化气息。

校园文化建设正赶上武汉科技新城校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社团将努力寻求学校和院系的支持与帮助,将诸于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这类赋有浓厚中医药文化底蕴和社会主义人文气息的警句,张贴在实训楼内。让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使命,铭记于过往师生心中,打造环境育人的效果。

三、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路径探索

(一)丰富文化建设形式

继续发挥社团的组织与宣传作用,使中医药传统文化精髓在学生成长和发展中传递,内化为精神,外化为行为。首先,组建以中医药传统文化建设为目标的社团,如习武社、唱曲社、五味堂和中药盆栽社,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使中医药传统文化有更多的载体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其次,可将针灸、推拿和拔火罐等中医操作带入学生课堂,融入校园生活,使学生能亲身体验传统中医药的神奇和魅力。还可开展各类形式的中医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使社团成为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第二课堂,这样既可以活跃校园气氛,也符合打造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5]。除此之外,社团还可以组织开展中草药植物领养活动,鼓励全校师生领养中草药标本植物,在丰富其业余生活的同时,又能在师生心中植入中医药文化的种子,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熏陶,还能起到美化校园环境的作用。

(二)拓宽文化建设市场

社团活动可走出校园,使社团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得以发展。利用中医药文化来引领风尚、教育百姓和服务市民。定期进入社区,宣传中医药养身防病知识和“治未病”理念,让市民了解中医药的基本常识,聆听中医药文化的经典故事。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提高社区居民对健康的认识,发挥学校和社团的社会性和服务性,使更多人受到中医药文化的熏陶,做到以文化惠民,以文化育民,以文化乐民。

(三)优化社团管理制度

优化学生社团的内部管理,打造一支优秀的中医药文化建设队伍,加强与院系的合作,争取政策上的支持,确保人、财、物的三到位,制定详细的社团建设计划。明确主体责任制,可成立设计组、宣传组、资料整理组和调研组,使得社团人人是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谋划着,时时跟进文化建设的洪流。总之,不断探索,积极行动,继续以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为使命,让更多学生在中医药传统文化中得到激励、启发和指引。

四、结语

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发现,社团建设可将培养学生的中医药传统文化精神为根本宗旨,从精神文化、文学素养、饮食文化、体育文化以及环境打造等方面着手,拓展校园文化领域,提升校园静态文化品位,丰富校园动态文化活动,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体系。通过各类学生社团的建设,可促进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播。经常开展形式多样与内容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实践活动,有利于构建古朴校园、书香校园、人文校园和和谐校园,从而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使中医药传统文化薪火传承。

猜你喜欢
社团中医药校园文化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缤纷社团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