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学生自信心的朗读策略探究

2020-01-20 10:32魏一营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21期
关键词:自信心朗读策略

魏一营

【内容摘要】学生的自信对其成长进步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作为语言表达呈现方式之一的朗读,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加深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内容的理解,生成学生的思维能力。朗读,是学生形成自信心、不断进步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朗读  自信心  策略

一、自信心及其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

自信是一种心理素质,通常指人能够对自己的素质、能力等进行积极评价的心理状态,即人在正确认识自己基础上的积极肯定理念。

学生的自信,表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对待学习及学习成绩的态度,学习中的精神状态呈现,同学间及师生间的交往方式,解决问题能力水平的发挥等。

自信的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且能够正确借助于人际资源用于自己的成长,做事情发挥得好,人生目标明确,能够客观评价自己,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等有正确的认知。

在人的成长中,倘若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评估不够准确,就会影响自身的进步,久之则会失去自信心。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信心对于学习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无自信则无进步。因此,提升学生自信心,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进步的重要方法。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自己的方式首先是语言表达,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是学生自信心的第一呈现。不自信的学生,表达上表现出怯懦,显示出不自然甚至慌张。自信的学生,无论音量还是表达内容,都能透出自己的底气。

自信心是成功的保证,学生自信心的不足,导致学生缺少开拓精神,缺少创造力。不自信实际上是学生对自己缺少正确的认知,当人对自己的能力或者作为不敢肯定的时候,就会失去完成某项事业的坚定信念,因此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朗读作为一种有感情地呈现文本的方式,既能表现出是否自信,也能够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学生不自信的表现及主要原因

(一)学生缺乏自信的表现及负面影响

1.精神的萎靡

不自信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畏首畏尾,做事情不大胆,行事犹豫,因而失去了很多的机会。这种状况往复循环会使学生过于谨慎、不振奋,主观能动性难以激发,最终导致学习上落后。

2.情绪的负面

不自信还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常常表现出不积极、不主动、不阳光,影响与同学的交往。不自信的学生大都孤独或者是思想上孤独,对于诸多事情都表现出漠视无兴趣,乃至作为少儿的好奇心都显得不充分,这类情绪导致学生难以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3.行动的消极

在行动上,由于对自己缺乏信心,不自信的学生大都在集体活动中不积极,或者活动中充当配角;缺少积极表现自己的勇气,失去了很多实践的机会。没有了这些机会,学生也就很少有成就感,导致行动的进一步消极。

4.效率的低下

因为不自信,在各类行动中,学生经常对自己的行为目标是否能实现有所怀疑,甚至怀疑自己的行为。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反复确认,失去目标感,鲜有成就感,创造意识难以激活,造成学习等活动的效率低下。

(二)学生缺乏自信的原因分析

不同学生自信心缺失的原因各不相同,与学校教育相关的主要是学业成绩因素。当然,其他因素对于学生自信也有很大影响,主要包括:

1.家庭因素

学生自信心的缺乏,最初源于家庭因素。由于家庭教育的失当,常常影响学生的自信心。比如家长的过分期望,不切实际的期待,往往使得学生难以實现目标。学生则把目标的不能实现看作是失败,久之则失去自信。部分家长对心理学知识不够了解,对学生进行不合理的批评,频繁形成学生的沮丧情绪,也会导致学生自信心缺失。家庭因素中,甚至家庭经济状况等也会影响学生自信心。

2.教育因素

这里重点谈的是学校教育。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往往是学生因学业成绩不佳,自己在同学中成绩落后而失去自信。在教育因素中,教师因素、成绩因素、学校的分级分类因素等,都会对学生自信心有很大影响。例如,教师言语的不慎,对学生评价的负面语言过多;学生成绩在一段时期内较差;学生中考考入不理想的高中等;都会较大幅度影响学生的自信心。

3.自身条件因素

学生自身条件也会影响自信心,包括学生本人的身高、外貌等条件,对学生的自信心有一定影响。

4.其他因素

与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两者都相关的,还有独生子女等原因,部分学生因孤独、较少接触外界,缺少交流,对他人甚至对自己都不了解,也会造成自信心不足。

三、朗读与学生自信的关系及形成学生自信心的策略

解决学生自信心不足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能够跟语文学习结合在一起的,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这种方式能够集语文学习与自信心的培养为一体,对于形成学生的自信心能够“水到渠成”,天然不用雕琢,且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树立起来的自信心较为稳固。

(一)朗读、表达与自信心的关系

1.表达对于人的自信心的影响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表达,语言表达是每天都要频繁进行的。作为两个人或更多人共同进行的、社交活动,用于交流的语言,若有障碍或不流畅是最为打击人自信的。表达不好、交流不畅通,甚或是表达不成熟,都会让学生产生沮丧情绪、失去自信。相反,克服了交流中的不成熟,能够较大幅度提高人的成就感,进而提高人的自信力。

2.朗读与学生正确表达的关系

学生正确的、特别是精彩的表达,会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与自信心。作为高中生,进步都是从小到大的,慢慢积累的。因此精彩的表达可能就是学生获得赞许取得成就感的途径,比如一次精彩的演讲,就很可能使学生变得自信。

朗读是表达的一种,长期的语感练习,特别是通过朗读将情感等因素贯穿于表达中,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表达能力的提高,则又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朗读与学生自信心的关系

朗读是富有情感的阅读方式,通过朗读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朗读能够带来学生交感神经的兴奋。一段时间的朗读后,朗读者表达上的进步是十分明显的。长期的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古人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既是指写作,也是指阅读的作用。能写,自然也就能言。朗读可以让人沉浸在其中,改变其他。可改变的因素很多,如家庭因素导致的不自信,学习成绩导致的不自信等因素,都会因朗读带来的美感和成就感而淡化。由于朗读让学生神经兴奋,刺激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的表现欲望更加强烈,故而在表现欲的影响下,有一定声效的朗读使得学生产生满足感。特别是朗读较为成功、获得了老师和同学赞许的时候,成就感也就油然而生,自信心也就随之形成。

(二)通过朗读形成学生自信心的策略

1.引导学生敢于读

朗读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但很多不够自信的学生,大都不愿意朗读,或者不敢朗读。因此,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让学生敢于读。敢读,本身就是自信的表现。在课堂教学调查中,多数学生反映朗读中的不敢读,主要是顾忌太多,在意别人异样的看法。平时课堂上,稍有投入的朗读,常有同学捂嘴嗤笑,导致一些本来就不自信的学生更难以大声朗读。

针对此,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白,朗读是一门艺术,好的朗读是一种美,朗读有利于学生掌握文本,对于阅读和理解有很积极的帮助,在班级中树立声情并茂的朗读是一种积极学习的观念。做到这些,对于部分学生克服朗读障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鼓励中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

学生的向师性很强,教师的鼓励,对于学生的积极性有极大的作用,教师的赞许能促使学生面对困难时坚持下去。朗读是外现的,其成绩能够立刻被呈现出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感受到自己的成就。教师在学生朗读后及时进行鼓励性总结,对于学生继续读、树立起自信心有很大作用。

3.教师用朗读的美感吸引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示范往往对学生有引领和启发作用。特别是富有美感的朗读,朗读情感与内容完美结合,产生具有震撼作用的美感,在这样的震撼中,學生不自觉地受到影响,从而进行朗读模仿,教师的训练目的也就达到了。朗读的美感,让学生消除朗读的紧张、树立自信。

4.配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人的本性就是求真、趋善、向美,美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向往。音乐美和文学语言美是相辅相成的,在朗读中,配上与内容、情感吻合的音乐,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最终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在《再别康桥》的朗读中播放和缓的钢琴曲,在《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播放低沉的民族器乐演奏的曲子,都能让听者感受到文学美与音乐美的结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的朗读兴趣会使学生更积极地读,自信心也就会随之形成。

5.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

朗读要吸引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较有效果。在语文课堂上,强调朗读的同时,采取教师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音频领读的方式形成朗读的美感,学生齐读的方式形成朗读的气势,男女生分读的形式让学生进入角色。在朗读中,我在评价学生朗读的时候很宽容,但要求学生声音一定响亮,用自己的声音激发自己的信心,让学生觉得我行,进而让学生敢读,最终让学生有朗读的渴望。

6.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给学生带来自信

当学生读得越来越准确、流利,越来越精彩的时候,学生会更加关注朗读时的感情,进而通过朗读去理解课文的内容。因为有了读的自信心,也就一定有读好的愿望,在练习中很自然地去斟词酌句,对文本的理解也就会随之而深入。文本理解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语文的学习进步了,自信心也就有了。

7.通过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举办朗读比赛,是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的很好方法,因为朗读比赛中,能够实现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互动。比赛本身也是一种互动,对学生是一种鼓舞,一种激励。比赛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朗读内容,学生可以找到自己朗读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激发他们的朗读欲望,实现自信心的树立。

8.一篇文章反复读,做到读好一篇文章,树立学生的信心

如同写好一篇文章一样,读好一篇文章也是很好的方法。一篇文章反复读,读到娴熟,读到精纯,举一反三,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同时,让学生有成就感。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环节之一,对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是重要的。教师通过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观察、统计,记录学生自信心的变化;从学生说话表达的流畅性练起,通过教学实践,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从学生的大声朗读开始训练,通过经验总结,提高学生的朗读技能;进而形成学生的自信心。朗读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成就感让学生自信,自信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兴趣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动力,学习动力最终提升学生的语言架构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创新能力的产生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上海市民星中学)

猜你喜欢
自信心朗读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浅谈农村英语入门教学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浅谈游泳课对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自信心水平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