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20-01-20 10:32赵晓龙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21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赵晓龙

【内容摘要】传统文化属于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实现有效发展的基础。语文作为初中阶段对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文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的一项重要科目,且初中时期又是学生身心实现有效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通常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  渗透  策略

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区域性的稳定文化,而且还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其通常对综合国力实现繁荣昌盛以及文化实现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近些年,随着我国位于国际舞台的地位逐渐提高,传统文化逐渐成为政治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辅助工具,备受人们所重视。新课改下,随着教育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不仅能实现传统文化和教学的有效联合与融合,而且已成为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趋势。对于初中生而言,其正处于身心实现有效发展的关键期,该阶段的学生通常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以及较重的好奇心,因此,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需注重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这不仅有助于师生的语文课的提升,而且还能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热爱、传播、弘扬等优良习惯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从而使初中生具备的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并促进传统文化的蓬勃发展。

一、初中语文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初中语文具体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通常对学生情操的陶冶以及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具体为:(1)陶冶学生的情操。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通常对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有着显著意义,如教师在讲到《愚公移山》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将传统文化与其内容相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更为直观地体会到愚公的坚韧不拔,而且还能使学生树立坚定的意志,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同时,在具体讲解中,语文教师可按照学生的语言,对其内心的想法进行表述,并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转变,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结合,并在教学效果强化的同时,实现优良文化的传承①。(2)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知识的编写通常和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通常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初中教材而言,其中包含了许多诗词故事,教师在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时,可将故事作为背景,逐渐渗透传统文化,并促使学生充分了解与掌握文章的创作情境以及作者自身的思想变化,并对文章主旨进行明确,从而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语文知识具备的魅力,同时,学生还能将作者表述的情感与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相结合,以实现学生感情经历的丰富,思维的扩宽,最终使学生的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二、初中语文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1.基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的教学实施中,需明确其具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教师需将传统文化当做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对传统的优秀文化实施传递,以促使学生高效认识到传统文化具备的重要性。对于中华文化而言,其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博大精深,并在当前的时代发展中,传统文化仍旧有着显著的教育意义,基于此,初中语文的具体教学中,需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渗透具备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实际需求进行明确,通过传统文化对语文课程的教学资源进行丰富,以促使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得到有效优化,并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创造条件,这通常对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改善有着显著意义②。初中时期的学生对学生的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且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不仅需对文化渗透的意义具有真确认知,通过传统文化进行熏陶与感染学生,而且还需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的有效提升。基于此,语文教师则可以传统文化开展教学活动,以促使学生深入地了解与掌握民族文化,并使学生学习文化的自信心得到有效增强,从而使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与发扬③。

2.基于教材讲解的传统文化渗透

语文教材通常可以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需为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创设相应的教学条件与环境,并充分发挥语文教材具备的基础性作用,以此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传统文化实际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现,而且还为知识的有效传授提供了便捷,以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强化④。根据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水平,实施综合性分析,并找出传统文化实现有效渗透的载体,以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体验,从而使初中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例如,对《论语十二章》实施教学时,语文教师积极主动地将传统文化渗透给学生。其中的儒家思想通常早我国的封建社会当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当前的很多教育家仍旧注重儒家思想相关教育理念的推崇。在语文教材的文本教学中,教师不仅需将学习方法渗透给学生,而且还需将为人处世、道德理念的运用方法教给学生,并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促使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当中,对其行动进行指导,这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进入到学生的心里,而且还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从而使初中阶段语文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并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3.基于多媒体的传统文化渗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不仅能有效促进教学改革,而且还能有效丰富教学手段,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的运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设备的运用,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与灵活性得到有效提升,调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且还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且备受教师的好评。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多媒体设备的引入,并为学生营造有助于传统文化有效渗透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初中阶段的具体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会对学习相关文言文知识产生恐惧,再加上古人表达的方式和现代人表达的方式存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对文言文的相关词汇学习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存有一定的困难,长期以往,初中生就会对其学习丧失兴趣,并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造成不利影响⑤。想要使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初中语文老师在具体教学时,就需要运用多媒体设备,将与本课有关的教学内容的资料与视频播放给学生,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到文章写作的背景,而且还能有效理解文章内容,从而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得到充分激发,并充分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例如,对《世说新语两则》实施教学时,语文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設备的使用,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音频、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进行播放,以此加深学生对其创作背景的高效了解。并使学生的学习难度得到有效降低,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文章当中人物的思想,并促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与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需高度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以传统文化的高效渗透,对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进行培养,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实际认知,以此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具备的魅力,并在语文课堂的活动中,促使语文教学的成果得到有效改善。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得到有效优化,而且还能使学生掌握文化的精髓,从而使语文学科的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注释】

① 李华羽.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2):44-46.

② 陆娜.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20 (06):46.

③ 董国.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J]. 课程教育研究,2020(02):56.

④ 杨万友、朱金秀.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19(49):62.

⑤ 杨庆华、宋昂. 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J]. 新课程研究,2019(29):131-132.

(作者单位:甘肃省秦安县教育局)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