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专地理教学方式的几点变化

2020-01-20 10:32黄晓坤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21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

黄晓坤

【内容摘要】随着中专地理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地理教学方式也亟待创新和变革。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当前的中专地理教学方式更加关注学生能力培养以及学习主体地位的凸显,教师会通过提问、情境创设等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回归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本文就以中专地理教学为例,对中专地理教学方式的几点变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专地理教学  几点变化  教学方式

引言

以生为本,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已经成为中专地理教学的基本原则。基于这个基本原则之下,中专地理教学方式也从过去单一的口述讲解、板书讲解,向着更加多元化、生动化的方向转变,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发挥,学习效果也更加显著。

一、学习主体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回归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从当前中专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情况来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最为显著的一个方面。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这一学习模式主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由学生自己制定自身想要学习的目标,明确学习进度,并参与到设计指标评价中。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投入一定的感情,进而更好的为学习提供相应的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针对自身的学习展开自我监控,进行适度调整。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引导学生展开相关内容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爱学”“要学”“会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脑、动口、动手,学得有趣,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会运用,进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这样展开的自主学习模式能够更好的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①。

二、教学形式的转变,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地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也是其教学方式转变的一个主要特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完成相應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明确分工和责任,合作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点:学生需要积极承担自身的责任,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展开学习任务,小组内部应当进行充分的沟通,通过这样的方式构建信任,进而更好的降低组内冲突发生的可能性,在小组任务完成后应当展开沟通,进而更好的保证任务各方面都能得到相应的完善。由于地理教学需要展开一定的信息交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更好地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发挥教师自身的指导、示范作用的同时,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课堂参与程度。在课堂中展开知识的共享,进而更好的提升自身的集体合作精神,建立正确的合作意识。

比如:教师在进行“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构建模拟情境,通过这样的方式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温室效应”相关内容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让学生扮演热带雨林地区的地方行政官员、木材商、当地居民、环境保护工作者等角色,展开情境模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快速的融入到情境当中,进而更好的感受到课本中所讲述的内容,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通过这样的情景模拟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展开思考,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制作自身的模拟方案,并在实际的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展开实践,感受自身制定的方案的合理性②。

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的参与其中,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具备的优势,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进行展开,进而更好的达到小组合作教学的教学目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集体的重要性,明确合作能力的重要性。小组成员至今也能拉近彼此的距离,构建平等、信任的合作关系。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责任,只有每个学生都完成了自身的分任务,小组才能完成总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自身也能更为努力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在讲解不同的内容时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展开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构建合作学习的平台,进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好的体验,也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升自身对于他人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与价值认同感。

三、教学理念的转变,积极开展探究学习,强化学生地理学习体验

探究学习在中专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真正落实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地位解脱出来,学生学习自主性得到了最大限度凸显,学习能力、学习效果都会大大提升。探究学习属于新课改后出现的一个亮点教学内容,探究学习主要是指从学科领域和社会中选择适当的主题展开研究,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创建学术研究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的展开相关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提升自身的情感和态度的一种学习模式。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作用和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需要通过活动的方式进行展示,进而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学习的特点是将问题作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是合作学习的模式展开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学习目的是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探究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具备的自然科学特点十分适合展开探究学习,地理探究学习具备以下几点特征:首先学生需要围绕一个地理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开始之前,学生需要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解释和评价,之后再去收集相关的信息,用信息对地理问题展开论证,与此同时与其他的学生、教师展开沟通,进而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这样的模式展开探究学习,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情感融入。因此,探究学习成为新课改背景下十分常见的学习模式之一③。

比如:教师在进行“园林”旅游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阶段进行中国不同地区或是其他国家的园林图片,先展开小组交流,之后再选择一部分具备特色的园林,如:北京故宫、苏州拙政园、法国园林等进行展示,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之后再由小组代表回答教师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也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能力的提升,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内容的转变,引入生活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知识应用意识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基于教学改革背景下,在中专地理教学中引入生活化内容,是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外延,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在进行中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地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而更为生动地向学生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地理课程具备较强的表现性,地理教学内容不仅包含着丰富的风土人情,还针对人类生存现状进行了系统性地阐述。将地理教学生活化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展开地理内容的教学,学生在进行相关内容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更好地结合实际生活展开学习,进而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帮助其养成正确的习惯,进而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④。

比如:教师在进行“长江”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讲述课本内容的同时结合一系列的人文资料,例如长江源头,长江对于中华文化的影响,长江地域附近的风土人情等内容进行展开,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更为全面的理解长江,提升学生对于长江的认知程度,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绘制“长江流域图”的方式幫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这部分内容,从长江的源头再到长江的入海口,结合图画进行讲解,进而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长江流域具备的“W”形的特征,并通过流域图附近的城市了解到长江中下游的地理特点以及城市的发展状况。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更为直接的展开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也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深化自身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进而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强化自身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手段的转变,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地理教学组织方式

信息技术在中专地理教学中的引入,是当前中专地理教学改革的一大特点。书本是最为常见的将知识内容串联起来的媒介,但是仅仅通过书本进行知识的学习较为单调,书本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因此,教师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结合科学技术手段,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设备展开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枯燥的内容变的生动,将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变成更为直观的视频等内容,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运用PPT将书本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进而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进行“长江”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动漫版本的长江流域图,在PPT中插入真实的长江的图片或视频,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拓展课堂教学,通过“微课”等教学模式,将备课阶段准备好的内容放置于微课视频当中,让学生在课堂开始前运用微课进行相关内容的预习,并整理自身在于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到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一系列的非共性问题,之后再由小组长将组内尚未解决的问题汇总起来,交由教师展开统一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更为针对性的展开相关内容的讲解,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为自由的展开学习,进而获得相应的提升。

结束语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中专地理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巨大转变,更多先进、科学的教学方式被应用于地理教学之中,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最大限度凸显,也从整体上保障了地理教学有效性。

【注释】

① 杨惠雯. 提高职业中专学校地理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J]. 科技经济导刊,2018,26(35):175.

② 孙芳. 中专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教学论坛,2014(06):78-79+20.

③ 范津京. 中专地理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环保意识[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01):116+127.

④ 邵立新. 中专地理教育的新使命[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2):97.

(作者单位:四川省孝泉师范学校)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方式的创新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基于立体化教学方式的Java课程教学研究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