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鉴赏课程体系建设及美育意义

2020-01-20 10:39王颖
大观 2020年11期
关键词:美育

王颖

摘 要:舞蹈鉴赏是目前高校美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非舞蹈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艺术课程,旨在通过对芭蕾舞、古典舞、民族民间舞及黄河三角洲本土化民间舞蹈的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学生感受美、体验美的能力。

关键词:舞蹈鉴赏;美育;审美艺术素养

蔡元培将美育定义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认为,美的教育,应该以美学的理论应用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舞蹈鉴赏的课程定位

“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重视美育基础知识学习,增强课程综合性,增加实践活动环节。要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科学定位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

舞蹈鉴赏作为滨州学院美育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学习舞蹈基本理论知识,鉴赏不同风格的舞蹈作品,尤其是具有黄河三角洲民间舞蹈特点的地域性舞蹈,丰富学生在地域性舞蹈文化方面的体验感、观赏感,传承、发扬本地区的传统文化。

滨州学院地处兵圣孙子故里、渤海革命老区、美丽富饶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滨州市,基于这样的一种生态环境,舞蹈鉴赏是针对校内非舞蹈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美育课程。该课程遵循高校美育工作的建设要求,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养。

二、舞蹈鉴赏的课程体系

舞蹈鉴赏是高校美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美育实施途径之一,以经典舞蹈作品赏析与黄河三角洲地域特色民间舞蹈赏析为主要内容,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舞蹈中的不同风格。

(一)芭蕾舞

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鼎盛于俄罗斯,引入我国后,第一批中国舞蹈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芭蕾舞剧的创作,如《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经典芭蕾舞剧。通过对中外经典舞剧的赏析,感受芭蕾舞“开、绷、直、立”的审美要点,了解芭蕾舞对于人的形体塑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达到心灵上的熏陶。

(二)古典舞

通过对经典古典舞作品如《扇舞丹青》《点绛唇》等优秀剧目的赏析,感受古典舞行云流水的动作特征。

(三)中国民族民间舞与黄河三角洲民间舞蹈

中国民族民间舞包括汉族民间舞(东北秧歌、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安徽花鼓灯、云南花灯)与少数民族舞蹈(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傣族等各少数民族舞蹈)。通过对《舞蹈风暴》中安徽花鼓灯、剑舞的欣赏,以及第十二届舞蹈桃李杯的舞蹈教育成果中的藏族女子群舞《玄音鼓舞》、新疆哈萨克族舞蹈《花儿永远这样红》、朝鲜族舞蹈《谷雨》等优秀剧目的欣赏,感受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特征、风格体态。

此外,通过梳理黄河三角洲地区鼓子秧歌、莲花落、花棍、花鞭鼓舞等具有黄河三角洲特色的本土民族民间舞,感受当地舞蹈风格与人物性格、文化气息,传承本地区的传统舞蹈文化,创作具有内涵特色的民间舞蹈。

通过对以上芭蕾舞、古典舞、民族民间舞不同舞蹈风格作品的梳理,组建具有黄河三角洲地域特色的舞蹈鉴赏课程体系,充实學校美育工作的实施内容。

三、舞蹈鉴赏的美育意义

教育部在2019年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当代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性,要求高校美育工作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而舞蹈鉴赏正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课,是滨州学院美育特色课程之一。舞蹈鉴赏通过对芭蕾舞、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黄河三角洲民间舞等不同的舞蹈作品的赏析,可以使学生感受不同风格、不同地域特色的民间舞蹈。

(一)芭蕾舞

通过对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胡桃夹子》《天鹅湖》《吉赛尔》的鉴赏和芭蕾舞的“开、绷、直、立”四大审美要素的学习,认识芭蕾舞对于形体的塑造作用,使学生的身姿更加挺拔,提高学生挺拔身姿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肢体美。

(二)古典舞

通过对中国古典舞《纸扇书生》《扇舞丹青》等经典舞蹈剧目的欣赏,感受古典舞“拧、倾、圆、曲”的审美要素,同时从舞蹈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等方面,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中国民族民间舞与黄河三角洲民间舞

通过对汉族民间舞(东北秧歌、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安徽花鼓灯、云南花灯)的欣赏与少数民族舞蹈(藏族、蒙古族、维族、朝鲜族、傣族等少数民族舞蹈)的欣赏,感受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历史影响下的舞蹈风格,探索农耕文化、风俗文化对舞蹈形态的影响,传承、发扬传统文化。

此外,为了加强本课程的地域特色,特设黄河三角洲民族民间舞蹈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滨州市滨城区民间舞蹈(百鸟朝凤、花鼓等)、惠民县民间舞蹈(竹马、虎斗牛等)、阳信县民间舞蹈(鼓子秧歌、莲花落等)、沾化县民间舞蹈(风秧歌、手鼓舞等)、无棣县民间舞蹈(地秧歌、旱船等)、博兴县民间舞蹈(花鞭鼓、哈尔虎等)、邹平县民间舞蹈(腰鼓、龙灯)等教学内容,学生从中感受、体验丰富的黄河三角洲民间舞蹈文化,培养学生的舞蹈审美意识,促进滨州学院审美文化的建设,在艺术实践过程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服务滨州市各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本地区的文化自信,促进黄河三角洲文化的传播与经济的增长。

舞蹈鉴赏以丰富的黄河三角洲传统舞蹈欣赏为支撑,结合学校通识课程,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以美育人,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开展学校的美育工作。首先,通过拓展学生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民族民间舞蹈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丰富学生关于黄河三角洲地区传统舞蹈文化与风俗习惯的知识积累,养成热爱、传承并发扬黄河三角洲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其次,加强学生对黄河三角洲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实践,通过滨州市文化馆的宣传与组织,将其服务于滨州市各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对黄河三角洲不同区域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鉴赏,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舞蹈特征,了解黄河三角洲传统文化,从而达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最终目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使黄河三角洲民族民间舞蹈服务于滨州市各社区群众,增强居民的文化生活乐趣,促进黄河三角洲传统文化的发展。

通过对舞蹈鉴赏这一美育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带领各个专业在校生了解、感受芭蕾舞、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及黄河三角洲本土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本土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协调全面发展,有效推进高校美育工作的展开;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充实黄河三角洲传统文化内容,服务于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高校美育工作服务社会的能力,提升黄河三角洲文化软实力。在学校美育与审美文化建设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充实学校美育的实施途径与教学内容,同时继承、发扬黄河三角洲本土传统文化,促进审美文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张瑛,欧阳佳佳,吴非.美育课程《舞蹈鉴赏》教材云南本土化探析[J].红河学院学报,2019(4):139-142.

作者单位:

滨州学院

猜你喜欢
美育
德润童心 雅美育人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校外小记者项目的美育课程研究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回顾青年学者们的思考
新时代我国美育研究的进展与使命
挖掘绘本美育功能 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试论文学美育中的审美评价能力——兼论“多元解读”和“多元有界”
“研教”转向“研幼”的三个着力点——以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美育课程构建为例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