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吧!大象》高歌梦想背后的现实思虑

2020-01-20 02:43周祥东
南腔北调 2020年1期
关键词:喜剧友情大象

周祥东

伴随综艺娱乐节目关于梦想的爆炒,追求梦想成为了当代年轻人心中的一份悸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摇摆漂移。在这样的时代境遇下,充当社会抚慰剂的电影艺术,必定开始进行以追逐梦想为影像的主旨表达。一时间,以梦想为主题、为主要卖点的电影,如火花般肆意溅射,构建着最美的镜像表述。遗憾的是,电影艺术的资本逐利性决定了其必须在电影市场上狂揽票房、奋力吸金,于是,未加精细打磨的剧本匆匆走向了银幕。关注梦想、号召大众追求梦想的主题值得肯定,但是值得反思的是,这些剧作是粗鄙的商业产品还是高品质的艺术作品?这些影片能否给观众打上一剂“强心针”?

《跳舞吧!大象》是以追求舞蹈梦想内核的喜剧励志青春片,其以追求舞蹈梦想为叙事主题,为观众讲述了人应当且必须追寻梦想的价值主题,这让观众在观影之时产生了生命节奏上的共振。影像中的人物表现出几近偏执的梦想追求,能够给予观众一定追梦的鼓舞力量。主人公在病床上流淌了十几年的青春时光,但依旧勇敢地面对现实,在身体肥胖的前提下,追求普通人不可想象的跳舞梦,这一鸿沟的跨越成为了影片叙事的核心,也成为在商业市场能够成功的巨大砝码。遗憾的是,影片在些许问题表达上有着不足,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构述,显得俗套。本应当调和梦想与现实之间关系、针砭时弊指出社会问题的影片,却避重就轻地成为了流于表面、片面追求梦想的浮木。影片想要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却不曾想这座桥梁还未建立就已经坍塌。

一.勇赞追梦人的主题表达

1.笨拙的肉身与灵动的魂魄。

台湾导演林育贤执导的影片有一大特色,就是在片名上采用动词+名词的形式。从《翻滚吧!阿信》到《翻滚吧!男孩》再到《跳舞吧!大象》,似乎林育贤特别喜欢在讲述梦想故事之时用这样的结构来为影片定名。正所谓“先知后行”,从本片“大象”二字可以看出,影片的主人公必定是一个“沉重”的肉身,正如影片尾端展示的那样,本片“献给所有笨拙而沉重地活着的人们”。“梦想”二字有着无限的光辉,每个人的梦想不同,但追梦的心却是相同的。郁达夫认为:喜剧针对的是人的性质或社会恶德中的普遍弱点。《跳舞吧!大象》正是通过荒诞的、非理性的人物情景向大众昭示每个人都应当追求梦想的主题,哪怕你活得极为沉重。女主人公黎春夏(金春花饰)为朋友打抱不平之时,被意外飞来的卡车撞成植物人。当她醒来的时候,却因为种种原因成为了200斤的肥胖人员。祸不单行的是,此时她只有13岁的心智,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切,她最终选择重拾梦想、重新开始追逐心中的舞蹈梦。无疑,黎春夏是一个笨拙的人,200斤的身躯在一定程度上断绝了她的舞蹈梦,但是正是这样的“中二”人物形象的塑造,推进了影片的叙事内容,她寻找到曾经的同伴,开始一个个说服她们同自己一起追求舞蹈梦想。在追梦的曲折道路上,影片的叙事内容就此展开。

《跳舞吧!大象》主人公的形象基本都是人生的失败者,她们拖着一副笨拙的肉身在社会中小心翼翼地存活。她们的人生沉重而又尴尬,光鲜亮丽同她们无缘:芊芊(彭杨饰)在生活中成为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单亲妈妈,为了生存她只得在乌烟瘴气的酒吧赚取薪水,即使这薪水的得到还必须遭受醉酒男客人的骚扰;白糖(静芳饰)同样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洗脚房的按脚小妹、马路上奔跑的外卖“小妹”成为了她的职业,即使是这样的职业,她也可能陷入随时“被炒”的局面中;成小果(宋楠惜饰)虽然不受为五斗米折腰的窘境拘束,但28岁的她还必须面对托福考试的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出国读书的职业理想,成为了摆在她面前难以跨越的难题。自然,生活百态,各不相同,但从本质上来说,笨拙的肉身、沉重的生活,都在不同程度上埋葬着她们的梦想。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面对生活的失败,影片中的四姐妹似乎都在困境之中无法脱离,就在此时她们开始了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奔跑。虽然拖着一副笨拙的肉身,但是四姐妹的灵魂却是灵动的,她们开始在追梦中展现自己的能量与能力。“影片《跳舞吧!大象》对‘大象这样一种普遍化存在的人群的生活状态进行关注,彰显出其人文关怀的普世价值观。理论上讲,这种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已经占得先机,更容易通过他们的故事和经历引发广泛的共鸣,吸引更多的关注。”为普通观众创作的文化娱乐产品,与观众贴近可谓是有着天然的优势,这无疑是《跳舞吧!大象》一大特色与亮点。

2.追梦路上相伴友情的难能可贵

友情是人逃离不开的魔障,古今往来,多少文人墨客赞颂着友情,他们的笔下流淌的友谊词句更是绵延不绝、亘古流传。将视线拉回生活,友情的難能可贵似乎每一个人都有着切肤体会。当中国社会发展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向前纵深推进之时,一代又一代的民众在国家政策面前得到了切实的幸福体会,有得有失的是,在这场前行的浪潮中,独生子女成为了社会中的一道风景线,独自一人奔波奋斗是社会常态。在这样的视域下,友情成为了人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成为了大众获取感情慰藉重要渠道之一。作为人之常情,委屈、寂寞之事都会同朋友讲述,因此朋友不仅仅是陪伴,更是承载太多泪水、太多痛苦的见证人。在这样的视域下,《跳舞吧!大象》以“梦想”和“友情”作为影片叙事的双线,一边是四人对舞蹈初心梦想的追求;另外一边,则是对四人友情瓜葛、情感波动的展现,或者说,正因为友情这条叙事线索的存在,影片的“梦想”内核才得以能够进行刻画。与其他青春片不同的是,《跳舞吧!大象》讲述的不是回忆中的酸楚与幸福,而是当下的生活境遇,四人的友情不存在相互攀附的功利化题旨,而是心连着心的平淡美。

黎春夏、芊芊、白糖、成小果四人从小学开始就是朋友,她们有着同样的舞蹈梦想,四人相伴共同完成了舞蹈梦。作为四个无话不谈的小伙伴,互相帮助是她们的交友宗旨,一方有难三方支援是其信奉的信条。影片的故事内容之所以能够推进,也同样是因为四人的友情:黎春夏之所以被飞奔而来的卡车撞倒,就是因为为朋友打抱不平。这样的情节刻画,无疑是将友谊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推向了高峰。自然,得到的后果就是成为了植物人在病床上瘫躺了十几年,醒来后的黎春夏成为了200斤的胖子,这是为友情的牺牲与奉献。自然,在黎春夏在病床上瘫躺的十几年时间中,另外三人也并未离开她的身旁,不停地同春夏的谈话,促使了黎春夏从植物人到健康人的生命苏醒。在春夏对生活丧失信心准备自杀之时,同样是白糖将光碟塞入门缝里,让春夏重新燃烧起来了梦想。四人最后的同台舞蹈让友谊之花再一次绽放。影片在展现友情的时候,没有选择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人轶事,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纵然千古流传,但以小人物、小视角的切入方式,才能让观众联想到自己、才能更让观众有感同身受的切肤体会。四人的友情展现的是,面临荒诞与不羁的社会,作为社会“底层”的人民,要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参与、改造自我。四个人的浮夸行动,造就了影片的叙事内容,巧妙地构造了以梦想为核心的笑料内容,这似乎正是超越现实矛盾表达自我认同的梦想叙述。

3.反抗生活与追回初心的副线叙事

一帆风顺的生活向来就是为普罗大众构筑的神话。《跳舞吧!大象》在追求梦想的背后,还蕴含著对生活的反抗与对初心的追回这一副线。四姐妹黎春夏、芊芊、白糖、成小果正如前文说的那样,她们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或者说她们的生活遭遇了众多坎坷。影片通过对她们四人生活的表述,隐喻了当下的社会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的底层贫民是电影艺术聚焦的重点内容,于是作为“中国民众普遍的共性”问题,面对生活的窘境,人在生活与梦想之间应当如何选择?这一现实思考摆在了《跳舞吧!大象》的观众面前。除了黎春夏之外的芊芊、白糖、成小果,在历经生活的辛酸之后选择了重新回归初心、重回追求梦想的道路,而黎春夏则面临生活的打击毅然决然地决定追寻梦想。虽然这是在百万现金面前的一种屈服,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反抗生活的方式?通过自我的努力改变现在的生存状态、完成羽化成蝶的蜕变,对普通人的关注让影片散发出浓浓的人情味。影片中的“四姐妹”没有引人鼓与呼的面容,没有小富即安的生活状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困窘生活,只能让她们沉沦于这个困境中无法自拔,但追梦了,不管成功与否,这至少是回归初心,至少在心愿达成时拥有了一瞬的幸福。

影片除了黎春夏、芊芊、白糖、成小果四姐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男性角色,也正是是因为他,四姐妹的舞蹈梦才得以实现。皮鲍十(艾伦饰),无疑是生活的失败者,自诩是现代舞大师皮娜·鲍什的徒弟,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快要被社会抛弃的人。因为舞蹈梦(或许还有其他)遭遇到了父亲的打击,得不到作为父权与规则象征的父亲认同,这似乎也隐喻了他的舞蹈梦的天堑。考入市舞蹈团也不过是一份安逸的工作罢了,然而即便是这份工作也因为同事的诬告而丢失。一个拥有舞蹈梦想的追梦人却最终在一处将要废弃的工厂内混吃、打牌、骗人。但是皮鲍十没有放弃自己的舞蹈梦,从开始只为骗取培训费到真正培训四姐妹,他完成了自我初心的蜕变。纵然曾经梦想失败,但回归初心、放下心结无疑是一次蜕变与成长。皮鲍十作为边缘化的人物,面对孤立无助的生存困境,最终的抗争行为为观众打了一剂强心剂。李泰延饰演的综艺节目制作人许老师,是在梦想路上跑偏的人物,曾经的少年宫老师也同样是拥有着舞蹈梦的,因其信奉“跳舞改变不了命运,不择手段才可以”的人生信条,他走向了事业与人生的巅峰,从舞蹈演员一跃成为电视综艺节目制作者。但登高跌重,没有初心的他最后成为了影片中唯一没有实现蜕变与成长的人物。没有正确的人生信条、没有初心、没有对梦想的倾心努力,终不能戴上人生成功的桂冠。影片关于梦想主题的表述,正是因为这两个男性角色得以升华。

二.喜剧精神缺失的桥段营造

1.故事喜剧核心的违和感

新世纪以降,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喜剧作为缝合大众与现实痛点的艺术形式,成为了观众喜闻乐见的题材之一。近年来,喜剧更是成为了电影市场上的一匹黑马,开心麻花系列、唐人街探案系列、囧系列均收获了口碑与票房,成为大众津津乐道的影片。上溯下沿,成功的喜剧影片均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以人性为内核、以喜剧为外核,喜剧元素是为主题而服务的。喜剧必须博人一笑, 这是影片的创作需求与审美的要求, 但真正的喜剧电影的喜剧形式,又不能以恶搞文化为叙事载体, 而是必须以揭露社会现实、引起社会理性思辨为己任。也只有这样,喜剧电影才能获得成功,否则即便在电影市场上获取了票房,但在艺术上失落,足以将其在电影艺术上当作反面教材,这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林育贤作为台湾著名的年轻导演,它对于青春题材电影的创作,可谓是轻车熟路,他创作了多部青春题材电影,这些电影在市场上可谓是既收获了口碑又收获了票房,但他也曾称道:“不要把拍电影当作一件很伟大的事。”于是乎,为了适应市场、获取观众,延续小人物坚定梦想主题的影片接连上映,他以哥哥林育信的成长故事为蓝本, 在《翻滚吧!男孩》的基础之上改写出了《翻滚吧!阿信》,这部影片大获成功。但喜剧电影《跳舞吧!大象》似乎是为了喜剧而喜剧,一些搞笑的拼贴化的段子在影片中流淌,无厘头式的搞笑、机械复制的片段、矫作杂糅的桥段,让这部影片在讲述梦想主题之时,被削弱了思想性。影片在讲述梦想之时,用黎春夏来隐喻笨拙而沉重的人们,黎春夏的梦想就是跳四小天鹅,但是黎春夏作为200斤的肥胖人员跳舞蹈四小天鹅本身就是一种不合逻辑的叙事。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在心理上,都脱离不了尴尬的局面。另外,她们对舞蹈梦想的执着追求,可以是辛苦跳舞、为舞蹈梦遭受挫折,但为了戏剧效果造就的桥段,实在是令人感到深深地遗憾:在夜总会观摩老年人的交谊舞、在弄堂之中同小学生跳皮筋、在跳舞机上肆意摆动身体、在舞蹈比赛现场尬舞、穿着痔疮膏广告人偶服的摆动……一幕幕尴尬的情境,不得不说这是拼凑出来的低端桥段,陷入了为了喜剧而创作喜剧的漩涡之中。

2.肥胖人员与同性群体的消费

人物的选取、形象的塑造是一部电影成功的一半。在青春梦想片中,为了更为明显地突出励志、追梦主题,电影在人物形象的选取上都慎之又慎。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的张娜认为:“励志电影通过对主人公在极致境遇下坚忍顽强、超越自我、追求梦想等品质的展现, 对现代文明中的个人命运与文化状态起到了一定凸显作用。”[1]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青春励志片才能够在浩如烟海的电影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口碑与票房上实现双丰收。比照而论,《跳舞吧!大象》选取的人物似乎具有极为突出的特点,拥有笨拙而沉重身体的黎春夏是影片中向大众展示的“大象”,虽然影片中真的有一头叫做“阿童木”的大象,但这头大象并非主角,也向观众昭示谁才是“大象”。作为青春励志片,影片选取肥胖人员这一形象作为叙事中心无可厚非,肥胖人群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社会对其的看法,实现了自我梦想,这种叙事方式是极为常规的,社会中的草根人物实现逆袭的叙事经验屡试不爽,因为这能够拉近观众与影片之间的距离,打破心墙。但是,让胖子来跳舞,从生理与心理层面来讲,总是显得那么尴尬,正如张文燕认为的那样:“虽然影片试图打破这种偏见,但这恐怕不是偏见的问题,而是生理和心理的问题。如果无法从春夏的舞蹈中看出美感或美好,那么影片贩卖的就是‘胖子的喜剧性了。”[2]

另外,影片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同性恋群体的相关内容。“同性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向人们呈现了一段暧昧的、被遮蔽的、曲折的感情进程。”[3]故此,在电影艺术家手中,同性恋题材电影也成为了关注社会现实、反思文化的重要载体,如《霸王别姬》《蓝宇》等影片,直面同性恋群体的现实生活,给予观众以思考。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在探讨影片展现一部分元素是否如同鸡肋时,就是看如果缺少了此类元素,影片的叙事是否还成立。但是本片显然不是关注同性恋生活态势的影片,同性恋题材元素成为了影片猎奇、吸引观众的手段之一。欲抱琵琶却半遮面,影片对于同性恋题材的处理一直处于打擦边球的状态。影片中的皮鲍十模仿张国荣的音乐电视《莫妮卡》中的桥段,把亲手制作的羽毛披肩与没有送出的玫瑰花呈现出来;皮鲍十之所以被市舞蹈团开除,除了不认真排练与喝酒之外,还有“调戏小学弟”的因素在,最后浮夸的“师哥师弟”相认桥段可能是囿于尺度、可能是出于“卖腐”的喜剧效果,让观众难见真情。“同性恋亚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始终在交错互动,成为社会主流文化的一面镜子”[4],但这面镜子在《跳舞吧!大象》中被击碎,同性恋群体成为了影片的噱头。

3.细节层面上价值观念的偏差

亨利·欧文说:“人们常常认为伟大的演员是依靠一时的灵感的, 没有比这种想法更荒谬的了。一个伟大的演员的惊人之笔,一般都是经过仔细地估量、研究和琢磨的。”[5]演员的表演如此,电影的细节更是如此。电影正是由一个又一个的细节元素构成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小故事都是反映主题的重要存在,观众能够从每一个细节中解读出众生百相,因此关注细节成为了导演的必修课。显然,影片《跳舞吧!大象》有着不少的漏洞,这些漏洞成为了影片致命的缺点,这也是为何影片观众评价不高的原因所在。首先,作为青春励志片,《跳舞吧!大象》重点讲述的主题是追梦,向观众展现的主旨就是“每一个被生活揍趴下的人,都有赢一次的权利”。但是这种赢是怎么赢的呢?众所周知,青春的梦想是奋斗出来的,但是影片却没有向我们展现这一点,或者说在这一点的展现上并不成功。黎春夏、芊芊、白糖、成小果四人在追梦路上,是否努力奋斗呢?显然不是,对舞蹈的热爱没有转换为成功的要素,纵然黎春夏为了舞蹈而摔得腿青胳膊肿,但是在选秀舞台上的成功,却是因为赖着不走。凭借插科打诨,而不是依靠踏实地奋斗晋级,这种叙事固然是影片的喜剧特色,但这种偶然性却是向观众展现了一个负面价值:“跳舞改变不了命运,不择手段才可以”。另外一点,在皮鲍十这个老师与教练角色的塑造上,只能见到千奇百怪的训练方式,诸如穿着痔疮膏广告人偶服的摆动、同小学生跳皮筋、看老年人跳交际舞……每一种方式似乎都看不出拼搏奋斗的影子。在青春励志片中,能够点燃观众心中泪点的就是主人公的苦,因为有了苦,观众才能切身体会到主人公的努力和付出,他们的逆袭才不会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但是影片中的苦似乎成为了无稽之谈。电影的每一个细胞都能向观众传递信息,但是《跳舞吧!大象》的细节元素在观众看来是那么牵强,导演必须在细节层面上加以关注,只有这样影片才能更为成功。

另外,在《跳舞吧!大象》的结局上,导演也没有选择观众司空见惯的大团圆式结局,但是青春励志片似乎只有大团圆结局才符合观众的心理期待,本片中的主人公无一不是在追梦,但是这种追梦的结果却惨不忍睹,除了反面角色被“规训与惩罚”之外,正面人物均未实现梦想。黎春夏依旧是那个13岁心理年龄与拥有200斤沉重肉身的胖子芊芊依旧需要抚养家中老母与年幼的孩童;白糖依旧没有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皮鲍十虽然遇到了“师弟”,但在“伟大友谊”面前,这种遇见之后的走向究竟如何?影片中的主人公在追梦之后既未赢得奖金,又未改变生活。一曲追梦高歌的背后,现实呢?还是没有改变。现实生活中的确追梦不一定有结果,但是电影作为文化产品,必须给观众以冲击力,而《跳舞吧!大象》没有达到观众心中的预期,这似乎也是观众在观影之后对影片感触未及心扉的重要原因吧。

作为青年导演,林育贤在青春片的主题创作上是成功的,对青春的残酷与人生需要追梦进行了较为生动地刻画。《跳舞吧!大象》没有像其他电影一样充满祥林嫂般地哀叹,而是通过黎春夏、皮鲍十等人物,高扬青春追梦之歌,契合了观众的心理期待。但是一部真正成功的青春励志电影,必须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从内心唤起观众对于叙事内容的认同点,而本片在喜剧内核的塑造与细节层面价值观念的刻画上,无疑还存在进步空间。另外,在人物的艺术形象上,本片还需加大塑造力度,因为大凡成功的艺术形象都有着复杂的内涵。让扁平化的人物立体化,这是所有电影导演的必修课!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娜.励志电影折射出的消费心理——以《摔跤吧!爸爸》为例[J].电影新作, 2017(06):113-115.

[2]张文燕.《跳舞吧!大象》:难以聚合的理想与现实[N].中国电影报, 2019-08-14(002).

[3]边静. 华语电影中的同性恋话语[D].中国传媒大学,2006.

[4]王佳. 女性意识的捍卫者:张艾嘉女性电影探究[D].南昌大学,2011.

[5]陈良飞.论细节在角色创造中的重要性[J].艺术科技,2017(10).

猜你喜欢
喜剧友情大象
“初创”杯喜剧大赛
友情也需要及时“修补”
友情
杯具们的喜剧
友情
爆笑喜剧
大象无形
认真的大象
大象
友情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