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郧阳区:以工代赈谋项目产业发展促增收

2020-01-21 14:12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郧阳项目区蓝莓

近年来,湖北省郧阳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好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以推动以工代赈项目为抓手,着力改善乡村交通路网等基础配套实施,促进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特别是助力产业发展,不断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渠道,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一、产业发展,基础先行

“产业好不好,基础要配套”。郧阳区青曲镇杨家沟村地处汉江河畔,悠悠汉水穿境而过,当地气候温润,适合规模化种植,但苦于水电路网基础配套匮乏,一批批投资客商现场查看后无功而返。2016年,郧阳区青曲镇政府统筹规划,从以工代赈项目申报入手,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500万元,成片流转土地1500余亩,通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建设650亩坡改梯,新修排水沟3000米,新修机耕路3200米,修建生产作业道2000米,修建覆盖1000亩土地的灌溉管网。

秤砣虽小,四两拨千金。看到当地政府如此大的决心,实施产业基础配套建设,湖北蓝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抢抓机遇,当年与青曲镇签订蓝莓产业发展协议,投资4000余万元,在原有流转土地基础上,再流转1500亩土地,引进蓝莓苗木,成片规模化发展有机蓝莓。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企业扎根发展,政府部门积极作为。为将蓝莓产业发展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郧阳区整合资金4500余万元,新建8.9公里景区公路直达蓝莓基地核心区,沿线配套景观休憩带,极大改善项目区休憩体验环境和农产品交通运输条件,产生的间接效益使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达600元/年。

二、授人以渔,抱团取暖

以工代赈项目不仅破解了当地产业发展瓶颈,也给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创造了就近务工、技能提升条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杨家沟片区按照每年3000余亩规模发展蓝莓种植,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在以工代赈项目实施过程中,当地50余户群众参与作业道修建、灌溉管网铺设等基础配套建设,10个月建设工期使每户就近增加务工收入约8000余元。项目完工后,大约110户群众依托600元/亩/年的土地流转费户均增收1000余元,在蓝莓丰产期的前后一个半月,当地45户群众通过蓝莓采摘、包装成品等工序增收3000余元,在日常种植管护期,20户农户依托施肥除草、修枝整叶等常年就近务工,月均增收2000余元,當地群众即获得了丰厚的劳动报酬,也学会了蓝莓种植管理技术,企业更是解决了用工荒难题。同时,采取“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将集体资源变资本,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8万余元。

三、以农为本,多点开花

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既带动了产业的稳定发展,也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机遇。杨家沟村地域面积广阔,生态环境优美,按照“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理念,突出乡土本色,把蓝莓产业精心打造成乡村体验休闲为一体的产业。从道路交通、环境整治等方面进行升级改造,目前已铺设村庄环形水泥路2500米,建成观景台3处,栽植桂花、红叶石楠、冬青等绿化树木600余株,安装路灯27盏,新修文化墙1500平方米。蓝莓深加工、厚皮樱桃培育、民宿旅游建设也在同步推进,据测算,杨家沟年游客量可达1.2万余人次,这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有效提振了当地贫困群众脱贫信心,完善了相关基础设施。同时,在郧阳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极大提升农业规模化种植效益,有效带动项目区群众实现就业增收。此外,贫困群众在参加工程建设、产业发展中,学到了各项技能,积累了管理经验,为转移就业、增收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家发展改革委供稿)

猜你喜欢
郧阳项目区蓝莓
蓝莓
致故乡郧阳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为20名“讲台之星”立传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甜甜的蓝莓果
蓝莓的光泽
Natural Environment in My Hometown
十堰市郧阳区中小学践行“五和”精神
宝鸡峡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