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

2020-01-25 16:10郑江林
职业·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评价机制培养路径职业学校

郑江林

摘 要:打造“双师型”教师是“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之中的核心所在,为“教材、教法”改革的顺利开展提供人才支撑。本文以江山中等专业学校为例,阐述了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来源、培养目标和培养途径。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培养目标    培养路径    评价机制    职业学校

一、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来源

(一)面向在校教师,建设素质提升工程

江山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到高校参加高学历、高技能培训,如安排专业课教师参加出国培训、国家和省级高技能“双师型”培训、专业负责人培训等。同时,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加强校本培训,定期开展教师技能比赛,着力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和专业技能水平。

(二)面向高等院校,招聘优秀专业人才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专业课教师短缺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学校先后从浙江师范大学、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院校招聘了一大批机械、电子、计算机、电子商务等专业课教师。通过在岗培训和锻炼,目前这批教师已成为学校专业建设的一支骨干力量。

(三)面向社会各界,广招高级技能贤才

由于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学校专业课教师技能水平整体不高。近几年来,学校根据实际需求和专业特点,先后从企业和行业招聘技能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技师和工程师来校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弥补现有教师实践技能上的不足,加强实训师资力量。

(四)善借多方外力,扩大兼职教师队伍

由于学校专业课教师的编制稀缺,因此学校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具备相应实践能力的及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通过采取兼职、客座讲授等形式来补足专业教师力量不足的短板。

二、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打造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学校培养教师的总目标是“1358”,即一年入门、三年成型、五年成材、八年成器。学校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对专业课教师按照“双师型”教师的要求进行培养,从常规管理入手,要求教师先过教学基本关,并提出具体培养目标。

(一)在岗三年内教师的培养目标:教学常规以及“八个一”要求

坚持教学是教师的底线,上好课是教师的根本,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对新教师的教学常規的管理。教学常规是指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听评课等,理解并践行教学常规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工作职责。学校对在岗三年内的教师提出了“八个一”的过关要求,即:撰写一篇所教学科的专业论文;撰写一个任教学科的“说课”教案;撰写一个任教学科的教学案例;制作一个教学课件;上好一节公开课(汇报课);讲评好一节课;讲好一个教学故事;参加一次专业技能比赛。

(二)在岗三年以上教师的培养目标:三会(会教学、会管理、会科研)

学校要求在岗三年以上教师在教学上熟悉教学常规,掌握教学基本功,能按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独立进行教学设计、上课、辅导、批改等;在班级管理上基本胜任班主任工作,掌握班级管理基本方法和技能;在科研上,能结合实际撰写出有一定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

(三)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专业带头人、各级名师

学校选择一批素质高、有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作为名师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并开展相应研修活动,为他们搭建成长平台,使他们在学校各项工作中起示范作用,力争成为江山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各级名师。

三、“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

(一)搭平台,促成长——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壮大,学校引进了一大批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在学校占比三分之二左右。因此,学校通过开展“师徒结对”“百师登高”,组建青年教师学习专班,实施青年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开展教学、德育、教科研、信息技术等方面培训,全方位对青年教师开展培训,加快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建设。

(二)给担子,增自信——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

专业课教师是学校教学科研的主力军。学校以创建教师团队、名师工作室为契机,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让他们多挑担子。如让他们在省“三名工程”项目建设的子项目担主角,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在历练中茁壮成长。

(三)下企业,练本领——打造德技双馨“双师型”队伍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双师型”教师是指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而目前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短板,其最大的短板是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因此,必须真正落实学校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制度。教师在企业不仅学技能,还要学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开展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线素材。

(四)出政策,引工匠——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一条成功经验。比如德国的职业学校中,外聘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而在我国,由于政策层面的原因,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的聘任一直是困扰职业学校的痛点。目前兼职教师队伍存在数量不足、稳定性不高等问题,特别是在引入企业的能工巧匠、工程师这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而这些人才恰恰是学校最需要的。因此,现在需要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打通人才流动渠道,让人才真正流得进、留得住。此外,学校要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确保兼职教师达到30%,切实提升专业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机制

(一)星级评价

由于学校部分专业课教师对业务已经比较熟悉,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如果没有业务上进一步的激励机制,这些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为进一步助推教师成长,学校从实际出发,基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出台了“教师星级评价制度”。教师星级评价分准星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和五星级教师。从“准星”教师到“五星”教师评价都有相应的条件要求,每年进行综合考核,实行动态评价考核。星级教师考核涉及教育教学、学生管理、教科研、技能比武、项目建设和个人荣誉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考核教师的综合能力。这项考核进一步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工作的实效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推动了全体教师的共同进步。

(二)教分银行

学校建立了以“教分银行”为载体的教师评价体系,这是一个全新的教师激励体系,它在教育行政管理中借鉴或者模拟银行的业务流程和功能特点,同时参考大数据分析的方式,对教职工的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业绩,以及遵章守纪、思想品德等进行量化评价考核。该系统最主要的特点是模仿银行的“零存整取”,就是将每位教师平时的工作进行量化,换算成“教分”存入“教分银行”,考核时根据“教分银行”中的教分来进行教师绩效分配,教分高者绩效高,低者绩效低,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以“教分银行”为载体的教师评价体系,突出以教师能力和实绩为主要评价导向的特点,旨在进一步优化学校薪酬分配改革方式,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1]马建富.职业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江山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评价机制培养路径职业学校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让管理更有效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