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段递进式毕业设计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0-01-25 16:06姜丽于洋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

姜丽 于洋

[摘 要]毕业设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达成应用型、复合型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与手段,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科阶段所学理论、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文章以梧州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探讨毕业设计改革的策略和取得的成效,以资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三阶段递进式;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20)05-0075-04

一、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时间与质量

目前,许多高校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安排时间不尽相同,但基本上包含两种课程安排。第一种是将毕业设计安排在第七与第八两个学期,这种课程安排在时间与质量上有着较为充足的保障,但留给学生的毕业实习时间相对较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对于专业类实习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月),因此对于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有一定的影响;第二种是将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这种课程安排在时间上较为紧张,同时与学生就业实习有着时间的冲突,毕业质量难以保障。如何平衡毕业设计的时间与质量成为环境设计专业改革的焦点之一。

根据梧州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安排和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任务要求,结合宝石与艺术设计学院毕业设计工作实际,确定四年级上学期即第七学期为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四年级下学期即第八学期为毕业实习时间。由于第七学期安排有两周的毕业设计考察,因此按照《梧州学院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学生完成毕业设计选题、中外文献资料搜集整理、文献评述、案例分析、确定调查研究与实施方案、开题报告撰写、开题答辩、设计调研、中期检查、设计实践(手绘草图、施工图、效果图、模型、视频等)以及毕业论文撰写等毕业设计环节时间仅仅为三个月。通过对往届毕业生的访谈,学生普遍反映毕业设计时间紧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毕业设计选题与写作

毕业设计选题是学生有效实施毕业设计实践的关键和前提,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也是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的重要体现。由于学生的学术积累、学术素养以及设计实践经验不足,造成毕业设计选题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不高,选题缺乏深度与新意[1]。此外,环境设计专业未开设科研训练与论文写作的相关课程,导致存在毕业论文写作逻辑、学术术语表达、参考文献格式等不规范、不准确的现象,写作水平不高[2]。如何提升学生的毕业论文学术规范与学术素养成为环境设计专业改革的难点之二。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平台

合理的师资队伍与完善的教学实践平台是保障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部分高校或学院的师资队伍、教学平台建设未达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对于设计类师资规模、师资结构与实践要求。如何构建合理的毕业设计指导师资队伍以及搭建完善的实践与教学平台成为环境设计专业改革的难点之三。

梧州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现有专任教師9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6人,师资结构较为合理。但教师除承担本科一、二、三年级的教学任务以及自身科研任务之外用于毕业论文指导的时间与精力相对有限[3],此外,师资队伍中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4],加之缺乏有效的校外教学与实践平台,这些都是影响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

二、梧州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毕业设计质量不仅是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学生毕业资格和学位授予资格的重要依据。针对上述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梧州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以“毕业设计”为突破口,实施时间与能力上的三阶段递进式毕业设计改革。将毕业设计培养过程由四年级向二年级、三年级与四年级的全覆盖,明确三阶段的培养载体、选题来源、教学平台、指导教师、能力培养、成果形式等,着力提升毕业设计质量与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第一阶段:以学年论文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论文写作与科研能力

《梧州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和专业课程设计管理规定(试行)》与《梧州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专业课程设计和设计性实验暂行管理办法》指出,学年论文是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在导师命题(优先以梧州市存在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以及教师科研项目或校企合作单位科研需求作为选题来源,选题范围和深度符合学生所在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下完成的一项科研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掌握某一科研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思路,成果形式包括论文、总结、调查报告等不同形式。学生可以在二年级(第三学期)申报,实施导师制。同时明确规定教务处、二级学院、专业教研室、指导教师的职责以及学年论文选题、实施、考核及成绩鉴定、学分、知识产权归属、归档与经费保障,确保学年论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梧州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基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本科二年级开展有针对性的学年论文教学活动,例如《“美丽乡村”建设升级背景下传统村落建筑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以梧州地区为例》科研项目,要求学生对梧州传统建筑(民居建筑、宗祠建筑)屋顶形式、梁架结构与类型、柱式与柱础类型、建筑装饰与建筑礼制进行研究;基于《西江流域近代骑楼建筑保护与开发利用策略研究——以梧州为例》科研项目,要求学生对梧州骑楼建筑概念、骑楼建筑发展历史、骑楼建筑空间进行研究;基于《梧州骑楼历史街区保护策略研究》科研项目,要求学生对历史街区概念、历史街区保护原则、历史街区再利用策略与案例进行分析;基于《梧州骑楼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更新设计研究》科研项目,要求学生对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设计历史与现状、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的设计案例、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的设计原则进行研究。

学年论文研究周期为1年,指导教师为校内专业教师。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给出的选题以及参考文献,对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中外文献资料搜集、整理、评述、案例分析,按照论文规范要求完成学年论文写作。学年论文作为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第一环节,为学生高水平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作品夯实了基础,同时获得相应的学分。

(二)第二阶段:以区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设计实践能力

在第一阶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区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该项目是以三年级学生为主体,在第五学期由学生个人或团队进行申请,融合校内与校外项目来源、教师资源、教学平台,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选题、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案、设计报告或设计作品以及结题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梧州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大创项目申报、项目评审、项目实施、项目管理与验收以及经费管理规定。

环境设计专业将第一阶段学年论文的理论研究进行深化与延续,申报区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例如,骑楼建筑学年论文选题申报《梧州骑楼建筑空间与装饰特征研究》《广西骑楼建筑装饰特征研究》《广西骑楼建筑的使用与保护现状研究》大创项目;历史街区公共设施学年论文选题申报《梧州骑楼历史街区公共设施改造设计》;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学年论文选题申报《西江流域传统村落形态及建筑特色研究》《梧州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研究与数字化表现》《梧州地区传统建筑在现代设计语境中的传承与发展》《广西传统建筑装饰研究》《广西传统建筑色彩研究》《乡村旅游背景下泗州村公共设施改造设计》《非典型传统村落建筑保护研究——以梧州地区为例》《基于地域文化背景下传统古村落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的研究——以广西梧州为例》大创项目。

大创项目研究周期为1~2年,指导教师为校内教师与梧州市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梧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梧州市社会福利院以及梧州市丽景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等校外行业企业专家,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设计作品等,着重培养学生在理论研究的基礎上通过大创项目在设计选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案、技术路线、设计调研、设计实践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升设计能力,实现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相融合。

大创项目阶段既是对第一阶段学年论文理论研究的延续与深化,同时也是对第三阶段毕业设计前期的分析与设计实践能力培养,此外,大创项目也可以延伸为毕业设计。

(三)第三阶段:以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为载体,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能力

第三阶段的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旨在综合运用第一、二阶段基础上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完成较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或论文,从而保证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学术水平。《梧州学院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作为制度保障,明确教务处、二级学院、专业教研室主任、指导教师、评阅人、答辩小组工作职责,同时对毕业选题、开题、过程考核、规范审查、论文评阅、毕业答辩、成绩评定等毕业设计流程进行了规范。

毕业设计阶段选题与设计实践由大创项目延申深化,例如梧州骑楼建筑研究包括《梧州骑楼城创客空间设计》《梧州骑楼城南中社区老年公社改造设计》《忆水缘主题餐厅设计——梧州骑楼建筑再利用设计策略》;梧州骑楼历史街区研究包括《梧州骑楼城公共设施设计》《体验经济视角下梧州骑楼城步行街改造设计》;梧州传统村落建筑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包括《梧州市大坡镇料神村景观规划设计》《梧州市新兴村白垢片景观设计》《梧州市广平镇扶达村景观设计》《梧州市培中村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梧州美丽乡村与乡村振兴研究包括《六堡镇公共活动中心设计》《六堡镇游客中心设计》《六堡镇创客空间设计》《医养结合视角下六堡镇社区养老空间设计》《六堡镇六堡茶文化展馆设计》《六堡镇茶亭建筑数字化还原与设计研究》《泗洲村景观改造设计》《泗洲村民俗展示馆设计》《泗洲村公共活动中心设计》。毕业设计周期为一个学期,通过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指导,在校内实验室与校外科研实习基地,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作品、建筑模型、动画视频的写作与制作。

三、梧州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成效

(一)毕业设计选题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毕业设计质量稳步提升

经过第一阶段的学年论文、第二阶段的区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第三阶段的毕业设计选题更加贴近地方经济发展所需,更加关注城市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诸如建筑及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城市景观与公共艺术提升设计,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家庭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带来的乡村民居改造、景观提升、公共设施设计等选题,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性与深度性。

同时,毕业设计以行业标准与学术规范为依据,在制图规范、设计合理性、效果图表达、设计应用、毕业论文写作的逻辑性、表达性与规范性等方面都有了提高,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二)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学年论文参加2019年广西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2019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获得2019年(第12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省级赛暨2019年(第1届)广西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2019年第六届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三等奖1项。毕业设计作品获得2014年广西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设计作品类乙组一等奖1项;获得2017年广西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设计作品类乙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得2018年广西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银奖1项,入围奖6项。

(三)构建政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共同推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毕业论文实践培养过程以协同育人为引领,2015年,梧州学院政校企联盟成立,政府、企事业单位与学校签订产教融合合作协议,共建育人平台,激发学校、政府、企业、社会等多元主体参与毕业论文培养过程的动力和活力,整合与优化学校资源、政府资源、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促进校地之间、校企之间师资、课题、平台、项目的流动、共享与融合,形成政校企多层次、多方位、实质化的协同育人机制。另一方面,有效解决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阶段递进式毕业设计改革模式在时间领域覆盖了本科二、三、四年级;在能力领域实现学生由单一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由处理单一任务的能力向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升,“专业学术”“专业技能”“综合能力”三阶段能力层次不断递增。实施校内、校外双导师,搭建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平台[5],科研训练与设计实践有机结合,拓宽了毕业论文培养路径,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钱兵.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策略[J].江苏高教,2017(10):60-63.

[2]陈登文.美术类毕业设计改革探微——以安顺学院艺术学院为例[J].美术大观,2018(1):150-151.

[3]夏晶晖,吴中军,谢吉容.应用型园林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改革——以重庆文理学院园林专业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1):188-192.

[4]郑桂玉.递进式校企合作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J].装饰,2014(10):120-121.

[5]翟红,宗望远.高等农业院校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2):24-26.

[作者简介]姜丽(1981-),女,山东威海人,梧州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与科研;于洋(1982-),男,山东烟台人,梧州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与科研。

[责任编辑 孔文静]

猜你喜欢
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实践研究
高职“四层三环节二抽查”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①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设计实施与探索
环境设计专业竞赛的辅导模式与运行机制
环境设计专业技术科学类课程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