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研学后教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

2020-01-25 15:48邓少英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5期
关键词:研学后教实施方法计算能力

邓少英

摘  要:在传统的小学教学课堂中,通常采用先教后学的方式,然后通过不断的题目训练来提升计算能力,导致很多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影响到学生计算能力的切实提高。根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学目标,为此,本文探究了影响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几大因素,并在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法,以期为学生计算能力提升提供教学指导。

关键词:研学后教;计算能力;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5-157-02

1.研学后教概述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研学后教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学习方式和性质,是以由教师为主导到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运用研学后教,可以帮助学生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融合在一起,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研学就是指教师根据所需学情,课程要求,学习方法等各方面整理出适合学生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学案。学生在指导性研学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实践交流。而后教则是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成果,针对学习过程中遗留下的疑难问题、困惑进行交流,并且进一步探究知识,深化知识点的利用,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根据研学后教的理念,各校各学科制定符合自己学科的教学模式,整体实施步骤上基本分为:(1)课前导学(2)设置提纲(3)讨论交流(4)展示自学成果(5)通过练习检验成果(6)增加练习,巩固基础。在研学关系中,包括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设置特定学习模式,学生了解教材内容,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根据教材内容产生的良性互动。在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充分了解、分析和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通过设定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有机导入新课程的目的。在后教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发现问题,通过合作探究进行解决,教师通过学生练习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讲解,从而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不应该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因此教师需要加强教材编排意图,深化教学策略研究,避免教材上学习资源的编排与学生研学需求产生偏离。要明确教材只是一个范例,应该活学活用,以简便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针对与小学生计算能力,我们根据调查研究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因素,结合研学后教模式对相关策略进行探究。

2.影响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因素

2.1非智力因素多方面干扰

大部分小学生由于年龄限制,感知水平不够精细,在做题计算过程中,经常出现抄错题,或写错数据、运算符号等现象,最终导致计算结果出错。另外,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和稳定,很难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力保持在某一起事物上,这种因素是不可避免的,只能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尽量减少。

由于小学生的短时记忆力比较差,在进行计算时特别是相对复杂的计算题,容易出现运算过程卡壳问题,最终无法计算。在有些问题中,还会出现思维定势的干扰,因为大脑思维受限,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不能有效地进行简化,只能依靠原来的计算方式导致计算步骤越来越复杂,消磨学生的耐心和信心,最终导致无法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并且会使小学生对计算题产生厌烦心理。

小学生在对于接受的信息进行编码和再处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信息混淆和错位的现象,小学生在信息编码的过程中,经常会将信息看待成为孤立的个体,由于短时记忆力不足以及注意力不集中,在信息处理时会受到干扰,最终信息输出时会与原来接受的信息有一定差异,最终导致出错。而信息的混淆即是指容易受到信息表征影响,例如在进行计算时,将除法当做减法处理,特别是二三年级的孩子,刚刚开始学习乘除法,要利用口诀解决计算的,最终导致出错。

2.2基礎不扎实,应用不熟练

数学计算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求具有非常高的综合能力,不仅要熟练了解和掌握数学计算的基本运算法则,还要求小学生有比较强的口算能力和观察能力,在有些题目中可以利用一些数学运算规律来使题目更简便,但是由于观察能力的欠缺,以及运算法则和计算基础不扎实,导致计算时采用繁琐的方法并且很有可能出错。由于惰性和信心的打击,可能会对小学生产生消极心理,以此循环,最终不能达到教学目的。

还有很多学生只是单纯的掌握了知识,却没有能够把零散的知识灵活地运用起来,在遇到就计算题时,尤其是有些题目考试的形式灵活,学生解题思路比较单一,甚至找不到思路,就会放弃不再进行思考,另外,在检查时,没有做到真正检查的作用,只是顺着原来的做题步骤看了一遍,根本查不出漏洞。在进行一些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由于解题思路比较单一,容易遇到瓶颈,并且不能很好的利用估算来检验计算。

2.3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的问题

在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一些教师不能很好的理解笔算、口算和估算的相互关系。例如:“102X95”、“99X36”等这些题的时候,很多教师认为笔算是最重要的,从而忽视了口算和估算的训练,最终导致学生集中训练笔算,不能很好利用口算、估算进行题目检验,更难以提高做题的效率和准确度。

在运用研学后教的模式教学中,很多教师会通过设定情景来导入知识的学习,引起学生学习知识点的兴趣。但是由于很多计算课问题情景设计不适当,偏离了教学目标,不能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不仅不能有效提升学生进入课堂导学的效率,还大大影响了教学进程,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解题方式、解题算法多样化,导致学生们在做题时选择算法容易糊涂,并且会影响基本算法的牢固掌握。在计算技能方法的养成中,影响了学生计算方法的选择。并且有很多教师在计算技能教学中认为没有可以教学的定义、机理可言,只要做出大量的计算练习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正确率和速度,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计算题的厌烦心理,但是也存在另一种极端,就是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误解,从而将练习量锐减,但是学生们在习得算理和技能后,不能配合以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也会大大降低计算能力的形成效率。

3.利用研学后教提高计算能力的策略

3.1课前导学

首先通过设置合理的导学学案,唤起学生生活体验,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比如在简单基础的计算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们回忆买东西的场景,进而提高学生们学习的乐趣。在相对复杂的计算中,可以根据数学知识前后衔接密切相关的特点,在之前学习过的计算基础上,比如在学习分数的四则运算中,可以利用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进行导入,锻炼学生运用类比的方式,根据对整数和小数的运算规则推算出分数的运算规则,并且最后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加以验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增加他们的积极性。通过设立教学情景,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场景,让学生在课程导学阶段产生浓厚兴趣以及熟悉感,有利于课程的进行。另外也可以在课堂导学阶段鼓励学生通过已学知识进行推理,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计算结果,让学生大胆的研究计算步骤和计算方法,在思考过程中锻炼了计算能力,也加深了计算方法的熟练程度。

3.2课堂交流研学

新课改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研学,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因为,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给予适当引导,比如列出适当问题供学生交流探讨,按照题目难度深度,有层次的安排给学生交流,让学生通过交流研学过程,一步步深入掌握计算过程以及方法。例如,在进行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过程中,只告诉学生们分数的混合运算方法与整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运算意义与分数的混合运算相同。之后给出简单的计算例题,让学生们进行交流,讨论出结果,并且交流整理出认为最简便的计算方法。不仅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还可以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3.3课后教学评价与指导

在通过课堂研学过程中,同学们经过交流讨论可能会出现错误结果或者错误的理解以及计算方法,教师在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探究之后进行总结梳理。将不适当的计算方法进行评价,给予一定的补充,并且给出其他解题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检验,以便于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在对学生交流结果评价时,也要注意语言和措辞,避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3.4课后加强练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适当的练习是巩固计算能力的重要阶段,此过程也需要教师科学合理的设置练习题目,既要控制题量也要保证质量。避免学生在过多练习压迫下产生厌烦心理,也避免过少练习导致计算能力巩固不到位。另外,学生在针对计算题的解决过程中,通常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定势,不主动检验导致计算出现错误。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初期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认真书写、认真检查的习惯。有很多同学在审题过程中就出现错误,之后进行的计算过程全是无用的。有的因为书写潦草或者竖式格式不规范,数位不对齐等,使计算出错。还有因为初学计算题目的解决、计算方法比较单一。就例如四年级下学期学习的乘法分配率和乘法结合率的运用,88X125,这道题的解决方案不一定用乘法分配率“(80+8)X125”来计算,也可以用乘法结合率“11X(8X125)”来计算。因为随着计算题难度的升高,计算方法也随之增多,应当教育学生贪多务得,要先把最基本的解题方法牢牢掌握,再进行多样方法的探究,并且多利用其他方法进行检验,在提高正确率的同时也锻炼了多样化的解题方法。

4.总结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各类科学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而从小学开始,计算能力则是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能力是数学基本素养,但是现在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有很多欠缺,通过查阅文献、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小学生很容易受到感知水平低、短时记忆力差、思維定势干扰、处理信息错位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缺乏高质量练习的影响。于是结合研学后教模式,通过查阅文献,调查研究,在课前导学、课上交流、课后补充、课后练习四个方面进行符合教学目标的特定研学后教模式设置。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升教学效果,但是研学后教这一教学理念的具体实施方法多种多样,因此还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具体计算能力,设置适合的教学模式,最终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洁玲. “研学后教”理念下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C]. 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教科研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论文集(七).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108-109.

[2]张军萍.初中数学中“研学后教”理念下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1):93.

[3]黄虹.“先学后教”,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1):98+100.

[4]何学栋,杨惠琴.小学数学课堂“先学后教、随堂检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宁夏教育,2019(Z1):79-82.

[5]冯军民.数学课堂实施“先学后教”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9(16):95.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沙墟二小学,广东   广州   510000)

猜你喜欢
研学后教实施方法计算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让游戏“畅游”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探索
反复确定 使研学问题显出实效性
利用“研学案”促进小学生读写能力
小学校园足球课程实施路径和方法研究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