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作业设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1-26 05:45王瑞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5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王瑞

【内容摘要】在现代教育发展中,越来越重视初中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数学学习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全面学习。针对数学教学的研究正在逐渐丰富,学者们纷纷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为现代数学教育提供了借鉴和新的思路。本文基于这些理论作为研究基础,首先介绍了发展性作业在初中数学中的功能,然后提出了发展性作业设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为初中数学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发展性作业  初中  数学  教学

一、发展性作业在初中数学中的功能

1.能够预习新的知识以及巩固已学知识

对于我们人类的大脑来说,是具有一定的遗忘规律的,大多数都是按照先快后慢的顺序,这就能够看出在最初阶段,记忆的遗忘是最快的,然后逐渐的减慢。如果缺少对旧知识的巩固,那么将会剩下所学知识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在课上进行作业安排主要是为了进一步练习,并且在课上完成,这样能够控制学生将要遗忘的时候进行复习巩固,加深记忆。然后教学在课后进行作业布置,能够在遗忘的第二阶段进行提高复习效果,并且学习到更多新的知识以及技能,能够基本掌握所学习到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提升学习的高度,这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任务的顺利实施。

2.作為教学诊断以及导向的方式

教学诊断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全方位的考察课堂的实际教学活动,其中作业就是教学诊断的重要方式。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需要收集反馈信息,通过作业的完成能够体现出教学的实际效果,这样教师才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与掌握,从而诊断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已经达到“了解、理解、掌握以及应用”的哪一阶段。每个阶段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判断,例如作业的情况可以被划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就是是否可以牢记基本的理论以及方法;其次就是是否可以进行常规性问题的有效解决;第三就是是否能够在类似的情境以及问题中进行反思。

通过诊断过程,能够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推理、运算、解决问题、思考以及情感方面的能力及发展情况,而作业能够为诊断提供工具,更加有效的获取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成效,能够成为教师进行教学任务安排的导向。教师根据诊断的信息,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进度安排以及教学策略的制定,可以保留原有的教学形式,也可以进行教学模式的更新,形成良性的循环,使教学计划更加高效的进行,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

3.能够满足达标且提优补差

通过上述的巩固学习、预习新的知识、教学诊断以及教学导向等内容的阐述,能够看出作业的功能是比较多的,除此之外,作业也具备满足达标和提优补差的功能。此处的达标主要指的是所有学生都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对于提优补差主要指的是提升优秀的学生,弥补落后的学生不足,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分类,采用相应的处理和优化方式,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应该戒骄戒躁,更加精益求精的提升理论知识,教师就需要安排一些挑战性与拓展性较强的作业内容。而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该改变学生的陋习,务实基础,教师需要选择一些典型性与基础性较强的作业,形成一定的基础体系,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处于中间水平的学生,在作业设计中,需要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稳定中逐渐进步,可以选择一些延伸性与基础性较强的作业进行结合,积极鼓励学生不断进取。所以,作业具备提优补差的功能,使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的目标。

4.可以独立思考以及合作交流

作业的安排一般需要学生独立完成,这个过程就是使学生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受到教师思路的牵引与影响,对教师产生较强的依赖性,这并不利于学生独立思维的形成。通过作业能够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分析与思考的习惯,提升独立学习的能力。作业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巩固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约束,不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也能够完成作业。合作交流学习需要以独立思考作为前提和基础,学生通过小组任务的分工完成相应的工作,合作过程中都需要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种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增进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感情,促进交流,同时也能够活跃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不仅仅需要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能够学会倾听,取长补短。

5.加强自我认识和信心的建立

初中生正处于自我认识的阶段,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逻辑能力来解决问题,能够根据假设进行推理,但是这些逻辑思维仍然偏向于经验型,只有通过不断的累积知识,才能够真正的进行问题的分析。很多学生过于高估自己,思维并不成熟,出现偏激、争论以及固执的现象。通过发展性作业设计,能够使学生真正的认识自我,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的同时也要冷静的分析,保持严谨的学习态度。初中数学发展性作业为学生创造情境,能够使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加直观和感性,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共同面对问题和分享知识,树立一定的信心。

6.能够提供评价依据和反馈激励

作业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也能够成为教学反馈的关键手段。作业是学生每天都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进行学生学习的评价,学生自己也可以进行查缺补漏,这种评价属于过程性评价,并不像考试卷子,属于最终性评价。评价主要分为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以及学生自评三种形式,教师的评价作为主要依据,使学生能够反思作业的完成效果。作业的设计能够进行科学的反馈,使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并且在作业反馈中也是具有针对性的,这样学生才能够受到不同的启发,更加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得到真实的体验。

二、发展性作业设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形成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的的作业观

在教育过程中,首先需要面向全体受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科学的数学教育,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其次就是选择能够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不同之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由此能够看出,初中数学课程主要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数学作业设计也需要以此为教学理念,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数学思考以及情感态度等不同方面进行数学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与组织合作者,同时也是发展性作业设计者,应该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重视学生数学发展的每个细节和阶段,有效利用作业统筹兼顾上述四个方面,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2.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设计预习作业内容

教师授课之前,预习是重要的阶段,如果没有完成预习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会十分理想。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预习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新的知识,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在预习阶段,教师尽可能使学生广泛收集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枯燥学习形式,进一步延伸书本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视野,形成广泛的学习空间,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3.通过分层设计能够体现出作业的差异性

作业的设计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需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所以,应该进行分层次设计。通过分层作业设计,能够使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认知水平都比较符合作业设计的内容,使各个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均衡的发展。在分层作业设计中,可以按照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学习兴趣等多个方面综合考量,并且设立相应的标准,而且进行动态调整,使学生不断的进步,挑战自我。分层作业设计能够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提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乐于挑战作业,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知识的吸收。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潭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