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老火靓汤里的家长里短

2020-02-02 03:53覃颖敏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汤水煲汤砂锅

覃颖敏

酒鬼醉心于玉液琼浆,烟民惦记着一支好烟,这种“馋”,与广东人馋一餐饭里精心熬制的汤水那般,使人心痒难抑。

从早餐的一碗汤粉,到晚餐的一锅骨头汤,再到夜茶的一小炖盅,汤水几乎贯穿了广东人的一天;从少不更事时被催促着喝汤,学生年代里各种神汤补身,到离家、成家后心心念念的老火靓汤,汤水几乎链接了广东人的一生。

在“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的“家规铁律”里,那一碗又一碗的靓汤中倒映出来的,依旧是平凡又温馨的家长里短。

最怕日日要煲靓汤

论起广东的“长寿”剧集,整个说粤语方言的地区都知道,《外来媳妇本地郎》从2000年11月4日开播以来,在2016年就已经突破3000集大关,成为中国播出时间最长、集数最多的“长寿剧”。

来自天南地北的4个外地媳妇与一大家子居住在广州西关大屋内,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和感动,19年过去了,“光宗耀祖”开枝散叶,搬离了西关大屋。然而“四分”却不“五裂”,维持着这一大家子的,正是主题曲中唱的那句“最怕日日要煲靓汤”,哪家有汤就上哪家聚。

汤要靓,就得靠煲。就如同“煲耳机”一般,要将耳机的机械系统煲“老”了,才能使耳机的音质性能趋于稳定。广东汤也是如此,煲上三四个小时,才能将食材的味道融进水里,这才有了喝汤比吃渣更重要的说法。

时间是将汤与食材融为一体的“杀手锏”,煮汤的锅就是能否煲出精髓的“灵魂”。在广东,哪一户人家里不备上两三个砂锅呢。我的母亲就十分热衷于买砂锅,一个小点的锅用来文火煮粥,一个稍大的用来煮煲仔菜,再大点的用来煲汤,此外还有一个黑漆漆的用来熬药。总之,一切皆可砂锅。

小时候因为我的无知,毁了不少砂锅,也因此习得了一手“煲”砂锅的法子。没错,砂锅也要“煲”。新买的砂锅要用水泡一天,让其吸收水分,再倒入3/4的洗米水,煲上10分鐘,这是为了让洗米水中的淀粉渗入砂锅的细缝中。用久了的砂锅产生细小的裂缝,用同样的步骤也可修复。

曾经想着,为何离家后煲的汤水没有熟悉的味道,渐渐地才明白了,是少了那一口在家中熬制了多年的老砂锅。

煲了一整天的汤里,都有什么

煲三炖四,是广东老火靓汤的标配,煮开后文火煲3个小时,再放进盅内炖上4个小时,这就好像一种神奇的仪式,但凡有谁说“我家炉上煮着汤”,哪怕是在麻将桌上,都没人敢拦着他回家看火。学生时代,父母们忙于工作,家里倒也不缺一口煲了十几个小时的老火靓汤,这都要得益于电砂锅的发明。

锅里到底是什么山珍海味,值得广东人如此耗费精气神呢?首先回顾一下课堂上老师讲了无数遍的地理知识:广东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充沛,气候湿润。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湿热。无论是春夏秋冬,无论什么病痛,甚至是失眠多梦都可以总结为这个症状:湿气太重。然而并不是什么汤都具有祛湿的功效,这就要考验主厨的食材搭配能力了,因此,各大酒楼的靓汤能否俘获人心,关键不在于猎奇的食材,而在于搭配。

在家里,一家主妇可以不会炒菜,却不能不会煲汤,她们对于食材搭配都有自己的一套原则,抓住了家里人喝汤的胃等于抓住了他的心,在坊间流传的那句 “他不在家喝汤了”就是老广人对“他变心了”最接地气的说法。通常未来女婿、媳妇第一次来家里,一锅老火汤少不了。如果哪一天广东的男、女朋友跟你说:“我妈说今晚煮了汤,让你来家里喝”,这门亲事就成了。

外乡的食物纵然再丰盛,却总也抵不过家里人弄好的那一煲老火汤,虽说无法随身携带,可母亲百煲不厌的红萝卜排骨汤,外婆热衷的虫草花鸡汤、雪梨猪肺汤、花生煲鸡脚……这些味道早已镌刻在心里。

快过年了,回家喝碗家常老火靓汤吧!

Tips

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又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在餐前喝一碗汤,可以让人少吸收100~190千卡的热量。

广东素来有煲药膳的习惯,但并非人人都适合食用。

猜你喜欢
汤水煲汤砂锅
音乐家的“无理”要求
音乐家的“无理”要求
4大煲汤误区,你犯了吗?
微笑的铲子(大家拍世界)
做炖菜砂锅最好选无釉的
早餐喝“汤水”讲究多
煲肉汤别超过两小时
砂锅里也有重金属
打破砂锅问到底
饮食新知:煲汤六个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