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院政治共识教育系统化及其进路

2020-02-04 07:53贾亭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系统论

贾亭

摘 要:系统论是提供新方法、新思想的重要科学理论,对于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共识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政治共识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政治共识教育系统可以划分为教学目标系统、教学主体系统、教学平台系统、教学保障系统。从提升政治共识教育的整体性、强化政治共识教育的系统多样性、创新政治共识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构建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共识教育系统,对提升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共识教育实效性、针对性和生动性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系统论 ;政治共识教育;党外代表人士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0.05.021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20)05-0108-05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社会转型、价值观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政治共识教育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2016年10月,习近平在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建院6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坚持‘社院姓社,突出政治培训,强化政治共识。”[1]2018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要求社会主义学院应“优化以政治共识教育为核心、以文化认同教育为基础、以能力素质培养为重点的教学布局”[2]。政治共识教育作为社会主义学院区别其他干部院校的特色优势,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社院政治共识教育已经取得普遍认同,各地社院紧紧围绕政治共识教育打造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但仍有需要提高的空间。本文对政治共识教育进行深层透视,形成政治共识教育系统化发展理念,构建政治共识教育系统化发展的理论模型和具体可操作的实践范式,以期為提高政治共识教育实效性、提升政治共识教育水平提供一种尝试性思路。

一、对政治共识教育的再认识

当前,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共识教育工作存在认识不足,缺乏内涵与特征的科学认识,把政治共识教育等同于政治宣传等问题,在具体培养中,难以做到围绕高素质、有影响、作用大的党外代表人士培养要求推进政治共识教育体系的建构与运行。因此,需要遵循党外代表人士独特的成长规律,进一步分析政治共识教育的本质与特征,从系统论的视角聚焦社会主义学院政治共识教育。

(一)政治共识教育具有整体性

所谓共识教育,即旨在增进共同体成员政治共识的教育培训[3]。政治共识教育作为广泛凝聚共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引导广大党外代表人士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任务。教学系统是以教和学为协同的主体活动,由处于特定联系之中的教学诸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目标、形态和功能的有机整体[4]。政治共识教育在教学目标、要素、内容、运行机制等方面具有相互依存性,是一个有机整体。由此可见,内部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依赖是政治共识教育系统化发展的关键。一方面,政治共识教育是社会主义学院教学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它遵循社会主义学院教学系统的发展规律,并致力于实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系统的运行目标;另一方面,政治共识教育也影响着文化认同教育、能力素质培养目标的实现,只有把政治共识教育、文化认同教育、能力素质培养三者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学院教学整体效能的最大化。

(二)政治共识教育是一个动态稳定、多维开放的系统

人——教育——环境共同构成共识教育的基本框架,党外代表人士通过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达到思想上的共鸣、认识上的提高,但前提条件是接受的教育与党外代表人士的需求完全契合,这就需要教育根据环境的变化而作出适当的调整。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正面临着西方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抬头、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多重挑战,政治共识教育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愈加凸显。因此,应根据形势的变化、成人培训的特点及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规律,紧密追踪当前党外代表人士的现实需求,时刻关注当今国际形势,积极拓展国际视野,科学处理好政治共识教育各个有机组成部分、各个环节的作用、地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性的政治共识教育培训体系。

(三)政治共识教育的本质是思想政治工作,但同时也是情感教育

党外代表人士多为科教文卫等领域的领军者,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社会影响力较大。他们思想观念多元,善于思考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所以增强政治认同是政治共识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政治共识教育本身而言,是一个改造主观认识的过程,需要剔除谬论。为党外代表人士营造增进共识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既需要硬环境的支持,同时也需要诸如情感交流、生活关怀等软环境的营造,因此与普通的学历教育、社会技能培训相比,在政治共识教育过程中不仅注重知识传播,也应注意情感上交流,并兼顾软环境和硬环境的构建。

上述三者,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是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总而言之,通过系统论的方法来建构政治共识教育,就是要研究政治共识教育的整体意义,以凸显其独立的地位;就是要梳理政治共识教育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指引教学目标的达成;就是要揭示政治共识教育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探寻其运行的规律。

二、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共识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

政治共识是指政治共同体的社会成员对于政治基本目标和基本结构的一致观念[5]。立足于坚定理想信念、增进政治认同的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共识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所涉及的要素复杂繁多,以系统论方法对其加以厘清,有利于更加清晰地认识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共识教育的各要素、环节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期实现“1+1>2”的系统功能。按照这一方法论要求,可将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共识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概括为以下四个子系统,即教学目标系统、教学主体系统、教学平台系统、教学保障系统,而这四个子系统又有各自的构成要素。

(一)教学目标系统

目标系统的设置,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系统自身的整体性和存在价值。政治共识教育目标系统的构成要素反映为教育目标,最终体现为党外代表人士培养目标,即培养成为什么样的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共识教育的目标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夯实理论基础。政治共识教育的基础在于理论学习,只有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中国道路为什么走得通等重大理论问题,才会破除思想上的误区、弥补理论上的不足,系统地建立起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政治制度的知识体系,真正做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二是提高“五种能力”。思想得到升华,落实到履职尽责中便是能力的提升。要紧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大力提升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帮助党外代表人士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以适应履行岗位职责的迫切要求。三是增强政治认同。增强政治认同是政治共识教育的最终目的。通过一系列教育、宣传和引导,最终目的就是从内心深处增强党外代表人士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共识,继承发扬老一辈党外代表人士的优良传统和崇高风范,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三个层次的目标,层层递进、相互关联。政治共识教育应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对既有价值取向进行理性调整,培养出政治坚定、理论素养好、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党外代表人士。

(二)教学主体系统

政治共识教育系统的主体性要素具有双主体的特征,即开展政治共识教育的主体和接受教育的主体,二者在政治共识教育中的分工不同。就社会主义学院而言,开展政治共识教育的主体即是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师,他们担当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党的创新理论忠实研究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透彻宣讲者、统战联谊交友的自觉践行者等多个角色[6]。所有关于政治共識教育的认知、研究、解读和指导,都是由开展政治共识教育的主体来进行。同时他们也是政治共识教育的目标、路径的制定者,使教育过程朝着价值目标的方向发展,在整个共识教育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党外代表人士包括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和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等不同群体。群体不同,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也各有不同,探讨问题的切入口也不尽一致,需要社院教师分类施教,深入了解学员的所需,做到精准施教。

(三)教学平台系统

教学平台系统是政治共识教育的载体,是沟通中双主体之间的桥梁、纽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方式、手段。政治共识教育系统中的平台系统分为宣传、培训和引导三个要素,他们均对政治共识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区别在于发挥作用的范畴和方式不同。宣传主要通过依附其他文化传播领域,对社会整体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培训一定程度体现在思想上解疑释惑,针对特定群体,具有实效性和精准性,其作用易于评测;引导介于二者之间,又蕴藏于二者之中,方式灵活。宣传、培训和引导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彼此渗透,共同发挥着主体教化客体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党外代表人士个体差异将宣传教育引导目的、宣传教育引导内容、宣传教育引导方式、宣传教育引导情境等与党外代表人士相匹配。在政治共识教育中,教学平台系统更多体现出工具性,因此,在政治共识教育系统中教学平台系统处于辅助地位。

(四)教学保障系统

开放、动态和多层次的政治共识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障系统确保整个系统的顺利运行。政治共识教育的教学保障系统包含三个要素,即制度保障、综合保障、信息反馈。制度保障主要是指开展政治共识教育的明文规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度”[7]。从制度层面强化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规范性,其中包括对党外代表人士开展政治共识教育进行制度化安排。综合保障是指社会主义学院开展共识教育的师资配给、经费来源、教学硬件设施、教学场所等问题。信息反馈主要是明确主体要素之间就具体的培训情况进行效果反馈。

三、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共识教育系统构建思路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系统工程就是从系统的认识出发,设计和实施一个整体,以求达到我们所希望得到的效果。我们称之为工程,就是要强调达到效果,要具体,要有可行的措施,也就是实干,改造客观世界。”[8]基于这一理论要求,政治共识教育不仅要对政治共识教学系统内部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结构功能进行深入探究,同时还要根据系统的动态性要求,考察政治共识教育的运行模式,以便提高政治共识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一)提升政治共识教育的整体性,提高政治共识教育实效性

系统的精髓在于整体。通过优化整合各个组成要素,系统的特性越发凸显,系统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提升政治共识教育的整体性,提高政治共识教育实效性,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政治共识教育改革。在新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坚持将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新动力,注重在培训理念、培训管理、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中融入创新元素,跳出社院规划社院发展,跳出固有思维谋划共识教育新局面,充分借鉴干部培训体系中其他政治院校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属于社会主义学院自己的一条特色发展之路;用协调实现发展的新合力,在人才队伍建设中优化人员结构,建立一支由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后勤保障人员构成的、以党性+业务为核心的人才梯队;以绿色贯穿教育全程,在培训中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掀起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绿色培训风尚;以开放促进办学,开拓视野,联合办学,让有限的资源活起来,建立“大培训”格局;以共享丰富办学,做到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共享学术研究成果、共享人才资源。二是以全方位的支持力量保障政治共识教育的顺利开展。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对党外代表人士开展政治共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对党外代表人士开展政治共识教育与抓党建工作齐头并进,密切与党外代表人士的沟通与联络,充分调动各方有利因素参与党外代表人士培养工作中,为广大党外代表人士创造成长的宽广舞台。

猜你喜欢
系统论
系统论视域下小学生手球教学研究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微博外交的研究进路与评估框架
基于系统论和协同论视角的有效教学探讨
关于高校学科建设要素及其规划制定的思考
环境治理路径的现代系统论与系统方法检视
系统论视域下的高校实验室发展探讨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系统论视角下的园本教研体系研究
系统论视阈下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培养研究及外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