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之传统文化教育

2020-02-08 03:37龚锡龙
文理导航 2020年34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核心素养

龚锡龙

【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可以更好的有助于道德品质培育和爱国教育的实施。让学生能够逐渐地形成正确的三观,将语文课程的内涵和价值展现出来。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将核心素养作为导向,更好的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让语文课程的内涵得到不断的展现,真正的促使学生对文化进行继承和传播。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师;核心素养;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

在现阶段的背景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导向。能够让教学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学生的素质生成。至此,初中教师在语文教学的开展中也应该立足于核心素养,持续地推动课程当中传统教育的实施。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化品格,让学生获取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师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之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价值

(一)弘扬民族精神

所谓的传统文化一般情况下就是指,民族所共同享用并且创造的一种文化。对于传统文化来说,本身具有较强的精神力量,能够不断地提高民族之间的凝聚力。所以,每个国家、民族都有着对传统文化宣扬的重任。这样才可以对历史文化进行承载,带领中华民族更好地走入到文明社会当中。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通过传统文化的有效实施就能够更加有助于民族精神的发扬,让学生受到感染和触动,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二)促使素质增强

在课程教学实际的开展中,借助渗透传统文化也可以使得学生更好的对道德品质加深理解。这样就可以对学生日常的思想和行为起到一定的导向和约束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当中都能够认真积极、尊老爱幼,也能够在他人遇见困难时伸出援手。这样就可以让良好的社会风气得到积极的构建。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这样也能够推动祖国未来的稳定和长远的发展,真正的让学生的行为能够与道德要求相符,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得到不断的增强和提高。

(三)发扬传统文化

在我国文化历程当中,传统文化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珍宝,可以在无形当中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文化发展的过程当中,汲取了各个时代背景下的思想、理念,是值得人们在现代社会当中不断的继承和弘扬的。所以,借助文化渗透的加强可以使得学生在文化的接触的同时产生浓厚兴趣,并可以让学生逐渐的认知到所要承担的使命和责任感。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行为当中以身作则,更好的对周边的人、事、物进行感染。让学生实现知识的累积和学习,加大文化的创新和渗透。这样就可以让文化在新时代下富有更加强烈的生命力,有效地进行发扬和流传。

二、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的标准也倡导,教师在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不仅要注重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提高,更应该对文化的渗透和发扬加大重视。这样就可以讓学生受到相应的感染和熏陶,使学生能够兼济天下,树立起良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念,真正的做到胸怀大志,树立崇高的理想。所以,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通过传统文化的有效熏陶,不仅可以更好的展现出核心素养的导向性,也能够让学生的知识内涵得到培养,让学生可以洞悉世事、通透、形成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素养,并能够在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过程当中展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更好的凸显语文学科的价值和内涵,让学生立足于课堂之上就能够追求人文素养,感受到文化的深厚和感染力。

三、初中语文教师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之传统文化的实施对策

(一)提高文化修养,渗透传统文化

作为一名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真正的展现自己的专业素养,特别是对于教材当中古诗文的讲解时,一定要对文本进行认真的研读。这样才能够对文化精髓进行领悟,更好的找寻到现代社会和古代诗文之间的连接点。做到因势利导,因地适宜,让学生在接受文化的过程当中更加自然。所以,要想更好地保障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渗透,教师首先就应该追求自身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这样才能够保障课堂教学的实施,推动教育得到有效开展。例如,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除了要挖掘教材当中的古代诗文之外,也应该对其他课外的文化书籍进行潜心的学习,努力的对自身的文化修养进行提高,真正的为学生起到一个榜样示范的作用。比如,对于《水浒传》、《弟子规》等古典著作,教师都应该不断地进行熏陶,并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进行渗透。可以在教学当中对作品的社会背景、名家的一些品性情怀更好地渗透其中。这样就可以带给学生熏陶和感染,让学生在文化的海洋当中不断地畅游。

(二)锻炼语言能力,渗透传统文化

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中所蕴含的道德因素不断的进行挖掘,并带领学生学习古人身上的伟大胸襟和博大的力量。这样也可以为学生自身的道德建设产生强大动力,让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得到科学的构建。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趁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对文化产生更加深厚的体验感。例如,在讲解《醉翁亭记》这篇课文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加深分析,作者借助“山水之乐”以含蓄的方式对封建社会背景下地方长官隐秘在山水后的苦衷进行表达。并借助借景抒情来展现出情感思想,将自己与民同乐的情怀充分的展现出来。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就可以让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体会,让学生对古仁人的高尚情怀进行感受。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转变文本的载体,可以让学生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文,让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融入到其中。这样就可以在无形当中也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

(三)生成文化品质,渗透传统文化

在语文教学实际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将传统文化作为立足点。这样才可以将文化的价值展现出来,也能够使得文化特性得到不断的凸显。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不断的加大引导,使得学生不断的生成文化品质,将传统文化的渗透价值和效果展现出来。例如,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无论是在情感体验能力还是文本解读水平等方面都是亟需提升的。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对文化产生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就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多看,真正的做到阅读过程当中的准、全、精,推动学生的综合和全面发展。如,在日常生活当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论语》、《山海经》等相应的经典作品。这样也可以为学生的诗词和文言文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去阅读一些杜甫和陶渊明的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之后开展互相交流和互动。也可以让学生品读《史记》,对爱国情怀更好的进行生成。在日常当中,也可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撰写演讲稿、和读书笔记。这样都会让学生对背后的文化内涵产生深刻的感受,达到理想当中的文化品质的培养效果。

(四)培养思维品质,渗透传统文化

在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当中,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辨,不断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好地抓住文化的精髓,能够站在多个角度、视角下对文化精髓进行挖掘,让学生在方方面面上都得到良好的生成和发展。例如,在讲解《木兰诗》一课的过程当中,本节课的目标教师就可以设定为感知传统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语言的特点和结构更好地进行掌握。让学生对孝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深刻的体会。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主要可以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首先是文章当中所蕴含的孝文化,让学生对孝文化的魅力进行深刻的感受。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使得学生加深对于历史背景的理解和挖掘,感受到中国古代制度的不足和弊端。让学生对古代的历史文化产生深刻的认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积极转动思维,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加强诗词鉴赏,渗透传统文化

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审美情趣也是核心素养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设定一些诗词鉴赏的环节。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入情入境。真正的有良好的感受和体会。例如,在讲解《三峡》一课的过程当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三峡地势险峻等特点,教师就可以一边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三峡的视频,一边在氛围下进行范读。并可以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自主的对一些三峡相关的古建筑资料来进行查阅,在课程当中进行共享。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让学生在情景中更好地进行鉴赏,并能够加强对古代建筑的理解,让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当中得到良好的渗透。

四、結束语

综上所述,立足于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文化的渗透和熏陶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加大课程当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和体会。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提高文化修养、锻炼语言能力、生成文化品质、锻炼思维品质、加强诗词鉴赏。让传统文化在这一过程当中得到真正的渗透和加强,让学生受到文化的带动和感染,获取到更好的成长和收获。

【参考文献】

[1]任建兵.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J].学周刊,2020(22):69-70

[2]岑礼霞.初中语文诗歌创作教学活动策略探析[J].青海教育,2020(03):38-39

[3]张国宁.初中语文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2020(08):3-4.

[4]张言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策[J].当代教研论丛,2020(03):43

(本文是建瓯市2019年度教育科研课题《语文核心素养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B19047)阶段性成果)

(福建省南平建瓯市东游中学,福建 南平 353100)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

在我国传统的文化中包含了较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如诗词底蕴、历史底蕴、文学底蕴、民俗底蕴、文言底蕴等几类。学生在中学阶段是进行个人涵养的重要储备阶段,学生在这一时期学习诗词、历史、文学等都会帮助其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并在无形之中逐渐形成个人文化积累。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其发扬。

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更加依赖于科学技术,但是无论科学技术如何发达,在对个人进行衡量时,还要对其个人修养与思想内涵进行评价。因此,加强个人修养,是永远不会褪色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对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