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几点传统文化教学助力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0-02-08 03:37彭晓娉
文理导航 2020年34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传统文化核心素养

彭晓娉

【摘 要】语文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关注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立足课程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传统文化蕴含着诸多优秀精神品质和道德追求,语文教师将传统文化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核心素养的进一步落实,通过传统文化推动核心素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样既可以增加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又能立足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针对性培养。所以本文分析语文教师将传统文化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培养起到的作用,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几点有效运用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师;核心素养;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情感认知

传统文化是国人应该学习和运用的一项内容,这是因为传统文化中蕴含诸多优秀的价值品质、思维模式以及行为准则等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学习有助于人们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语文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时需要关注传统文化所具备的运用价值,立足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素质教育,通过传统文化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这样可以推动传统文化渗透和核心素养培养的有序开展,给初中生打造更高层面的知识探究平台,立足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传统文化运用对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一)立足传统文化对初中生进行爱国主义以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度研究,可以得知它蕴含多种情感态度和思想品德。在对初中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时,语文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要立足多项教学引导学生养成爱国情感。这样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运用是比较贴合核心素养的要求,语文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课程教育时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灵活性的运用,关注传统文化中其核心思想是爱国主义。通过对班级学生进行儒道法等多家学派思想的讲解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认知程度,也可以借助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的熏陶教育,这样能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助力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通过传统文化渗透对初中生进行语言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语文教师在核心素养指导下需要对初中生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掌握课程知识运用的价值,也能结合具体情况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性的运用。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是当代青年所需要掌握的一项内容,无论是儒家所提倡的仁爱思想,还是墨家的无私大爱理念都是源自于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服务。所以语文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也能提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和思维批判能力。立足传统文化的课程融入,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初中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或者是情感体验,有助于提高班级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立足传统文化渗透教育提高初中生的知识构建能力

核心素养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更高层面的要求,教师需要在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构建能力的培养,立足课堂教学强化学生对知识进行实践运用的综合能力。通过将传统文化纳入到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能借助传统文化丰富的底蕴调动学生进行知识探求的兴趣,关注中华文化在历史演变中的特点。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具体课程知识对初中生进行汉字文化发展,字体演变以及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讲解,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认识程度,也能立足汉字体验到传统文化所具备的独特魅力。所以说传统文化可以推动语文教师对初中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立足文化熏陶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语文教师合理借助传统文化助推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分析

(一)立足传统文化创设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对初中生开展道德品质的熏陶教育

研究指出语文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课程教育时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灵活性的运用,通过传统文化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推动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传统文化体现出的特色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语文教师应该立足传统文化创设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对初中生开展道德品质的熏陶教育。这样一方面能展示出传统文化呈现出的魅力,另一方面也能立足传统文化对初中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引导,有利于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有序开展。

以“木兰诗”课堂教学为例,语文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的解读,分析初中生体现出的理解能力与学习基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以吸引班级学生的关注力。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选取关于木兰诗内容的电影视频,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给学生打造针对性的知识学习情境。在引导班级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之前观看的视频资源对木兰诗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思考,也需要让学生分析目前所表现出的人物形象以及呈现出的情感态度。通过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初中生感受到木兰身上那种代父从军以及保家爱国的精神,立足传统文化推动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二)鼓励初中生在课堂学习之前做好预习,在课堂中进行资料分享与情感交流

因为传统文化蕴含着诸多优秀精神品质和道德追求,所以语文教师将传统文化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核心素养的进一步落实,通过传统文化推动核心素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语文教师需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與能力培养思维,重视通过多种方式强化班级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基于初中生所体现出的认知特点和课程基础,语文教师在运用传统文化助推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也需要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做好预习,重视在课程中进行资料分享与情感交流,这样有助于学生获得更高层面的熏陶教育。

以“《论语》十则”课堂教学为例,语文教师需要通过导学案的方式引导班级学生进行课程预习,分析课程中所讲解的内容是什么,通过电脑或者是书籍阅览的方式搜集相关的课程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多个层面的分析与整理。立足导学案引导班级学生对《论语》的背景资料进行探索,分析《论语》中所浓缩的情感态度与认知观点,立足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思考以《论语》为代表传统文化所体现出的价值追求与道德追求。语文教师需在班级学生预习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知识讲解与情感教育,让班级学生掌握到文章所表达出的情感思想与道德情怀。

(三)围绕传统文化组织初中生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强化学生们的思想体验

研究指出语文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同时也能提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和思维批判能力,体现出比较强的教学应用价值。基于传统文化体现出的学习需求与传统文化的魅力,语文教师除了对初中生开展理论层面的知识讲解,也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进行实践探索,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进行深刻地感知,立足传统文化对初中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本文认为语文教师也需要围绕传统文化组织初中生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强化学生们的思想体验。

例如组织班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在身边”的实践调查,通过实践调查的方式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传统文化,结合生活实际分析传统文化在教育工作中运用的价值,提高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立足传统文化对学生们进行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语文教师也可以组织班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我知道”的主题交流,结合自身所掌握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交流与探索,分析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与实践运用的价值,结合现代化发展对传统文化与核心素养实施多个层面的分析,深刻感知到传统文化体现出的教育与实践运用价值,强化学生们对传统文化中优秀思想品质与情感态度的认知程度。通过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语文教师能将传统文化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立足多种实践活动的开展强化学生们的了解程度,也可以强化学生们的道德认知与思想情感,推动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开展。

三、结束语

本文認为传统文化蕴含着诸多优秀精神品质和道德追求,符合核心素养提出的能力培养要求,利于培养学生们正确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追求。基于传统文化体现出的特色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语文教师应该立足传统文化创设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对初中生开展道德品质的熏陶教育。同时,语文教师在运用传统文化助推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也需要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做好预习,重视在课程中进行资料分享与情感交流,这样有助于学生获得更高层面的熏陶教育。此外,语文教师也需要围绕传统文化组织初中生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强化学生们的思想体验。

【参考文献】

[1]黄素贞.入情入境地体验 潜移默化地熏陶——初中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路径[J].求知导刊,2019(32):71-72

[2]赵雅思.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路径与方法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J].才智,2019(19):180-181

[3]许书跃.传统文化与“语文味儿”——从核心素养角度看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化“气息”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9(06):24-25

[4]罗先慧,李金云,李胜利.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热点问题回顾与展望——2017《复印报刊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论文转载情况分析[J].语文建设,2018(07):27-32

(本文是建瓯市2019年度教育科研课题《语文核心素养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B19047)阶段性成果)

(福建省南平建瓯市东游中学,福建 南平 353100)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传统文化核心素养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