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磺必利或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观察及对体质量、糖脂代谢、内分泌的影响

2020-02-10 11:34蒋志锋何泽民胡庭刚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1期
关键词:利培泌乳素糖脂

徐 勇,蒋志锋,何泽民,胡庭刚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性精神疾病,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为3.8‰~8.4‰,我国发病率为5.69‰~6.55‰[1]。目前,药物治疗仍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手段,长期服药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然而临床实践发现,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可致体质量增加、糖脂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不仅会直接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而且还可能增加糖尿病、冠心病等的发生风险[2-3]。因此,临床迫切需要寻找效果好、安全性佳的抗精神病药物。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均属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二者对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均有确切疗效,在临床应用广泛[4-7]。但目前关于它们对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国内尚少。为此,本研究选取分别采用氨磺必利、利培酮单药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两种药物对患者临床疗效、体质量、糖脂代谢及内分泌的影响,以期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2名副主任精神医师确诊,符合国际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第10版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8];②首次发病,尚未采取抗精神病治疗;③年龄18~45岁;④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总分≥60分;⑤患者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有其他精神疾病史者;②有酒精滥用或物质成瘾史者;③伴有严重躯体疾病或内分泌系统疾病者;④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⑤过敏体质者;⑥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⑦依从性差,无法坚持用药者;⑧正在服用对糖脂代谢有影响的药物者。

1.2对象及分组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符合上述纳入及排除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注:PANSS为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1.3治疗方法

1.3.1氨磺必利组:氨磺必利组予氨磺必利(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02)口服治疗,起始剂量200 mg/d,2周内可据患者耐受等情况逐渐增加剂量至400~800 mg/d;服用剂量≤400 mg/d时单次服用,>400 mg/d时分早晚两次服用。疗程8周。

1.3.2利培酮组:利培酮组予利培酮(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0160)口服治疗,起始剂量1 mg/d,2周内可据患者耐受等情况逐渐增加剂量至4~6 mg/d;服用剂量≤2 mg/d时单次服用,>2 mg/d时分早晚两次服用。疗程8周。

1.4观察指标 ①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测定PANSS评分以评价患者精神症状,评分越高表示精神症状越严重[9];并根据PANSS减分率评定疗效[10],其中减分率≥75%为显效,≥50%为有效,<5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体质量指数: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测定患者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③糖脂代谢指标: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采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④内分泌指标: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采集患者空腹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泌乳素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⑤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安全性。

2 结果

2.1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PANSS各因子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PANSS各因子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8周后,两组阳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氨磺必利组阴性症状评分低于利培酮组(P<0.01)。见表2。

表2 不同方法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两组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P<0.01

2.2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8,P=0.297),见表3。

表3 不同方法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两组疗效比较[例(%)]

2.3体质量及糖脂代谢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体质量指数、FBG、TG、T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氨磺必利组体质量指数、FBG、TG、TC较治疗前变化均不明显(P>0.05),而利培酮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明显高于氨磺必利组(P<0.05或P<0.01)。见表4。

表4 不同方法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及糖脂代谢指标变化±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bP<0.01

2.4内分泌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泌乳素、T3及T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泌乳素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氨磺必利组泌乳素水平低于利培酮组(P<0.01)。氨磺必利组治疗前后T3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利培酮组治疗8周后T3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低于氨磺必利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8周后组间T4水平均无明显改变(P>0.05)。见表5。

表5 不同方法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两组治疗前后内分泌指标变化±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P<0.01

2.5治疗安全性比较 治疗期间,氨磺必利组出现4例锥体外系反应,利培酮组出现3例锥体外系反应,均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后缓解,两组均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氨磺必利及利培酮作为临床广泛应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已被国内外学者充分肯定[11-14]。氨磺必利属于苯甲酰胺类药物,其可选择性拮抗D2、D3受体,在高剂量时通过抑制边缘系统突触后DA受体活性发挥抗精神病作用,而在低剂量时则能够阻断突触前DA受体缓解阴性症状。利培酮是一种苯异唑类化合物,阻断D2受体及5-羟色胺(5-HT)受体是其抗精神病的主要机制[15-16]。有报道显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17]。研究表明,相较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氨磺必利对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更好[18]。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PANSS量表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病理症状评分、总分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氨磺必利组阴性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利培酮组,表明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总体疗效相当,但前者在缓解阴性症状上具有优势,与既往报道[19]相符。但也有学者认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无差异[20],这可能与研究对象、样本量、用药疗程不同有关。

近年来,抗精神病药物长期使用对患者体质量及糖脂代谢的不良影响引起了临床的广泛关注。报道显示,长期应用氯丙嗪引发高血糖的风险高达19%,而利培酮为3.5%[21]。抗精神病药物可阻断组胺H1及5-HT2A受体,引起食欲增加,刺激摄食,从而使得体质量增加;抗精神病药物能够降低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表达,并可阻断5-HT1A受体使得胰岛素B细胞反应性降低,从而引起血糖升高。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体脂增加,促进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是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关键因素[22-23];抗精神病药物还可能破坏外周脂肪组织胰岛素功能,从而引起脂肪蓄积、脂质代谢异常[24]。本研究显示,治疗8周后,氨磺必利组体质量指数、FBG、TC、TG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变,而利培酮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氨磺必利组,这表明利培酮对患者体质量、糖脂代谢有明显影响,而氨磺必利影响相对较小,这与吴耀等[25]报道结果一致。原因可能是利培酮具有较强的5-HT2A受体、组胺H1受体亲和力,易引起体质量增加及糖脂代谢异常;而氨磺必利对5-HT受体、组胺受体等的亲和力较弱,故对糖脂代谢及体质量影响相对较小。但韩兴玲和王惠玲[26]研究显示,在体质量及糖脂代谢影响上,氨磺必利的影响大于利培酮,这与本研究结果不同,可能与研究对象存在差别有关,该研究以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而本研究观察对象未进行性别区分。

泌乳素升高为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之一。泌乳素是一种垂体前叶激素,通常而言,其水平>60 ng/ml便可引起相关症状,男性高泌乳素血症可引起性功能低下,而女性则可会出现月经失调等[27]。抗精神病药物长期应用引起泌乳素升高可能与其对多巴胺D2受体的抑制作用有关[28]。本研究显示,治疗8周后,两组泌乳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而氨磺必利组泌乳素水平低于利培酮组,表明两种药物对机体泌乳素均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氨磺必利影响相对较小。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和甲状腺激素密切关联[29]。利培酮、氨磺必利均可阻断多巴胺受体,并可能抑制甲状腺轴而致T3、T4水平下降。但有研究认为,氨磺必利对甲状腺激素影响较小,安全性较好[30]。本研究亦显示,氨磺必利组治疗前后T3无明显改变,而治疗后利培酮组T3水平明显降低,且低于氨磺必利组,提示氨磺必利对甲状腺激素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均可有效缓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总体疗效相当,但氨磺必利可更好地改善患者阴性症状,且对体质量、糖脂代谢及内分泌影响较小。

猜你喜欢
利培泌乳素糖脂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利培酮药物不良反应/事件277 例临床特点分析
聚乙二醇沉淀法筛查巨泌乳素血症1例报道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糖脂代谢、肝功能及心功能影响分析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降低高泌乳素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舒适度的临床研究
辣木叶水提取物减缓奥氮平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糖脂代谢及骨密度特点
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孕晚期糖脂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探讨
男性为何也会 患高泌乳素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