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中医养生调摄研究*

2020-02-13 02:28宋鑫丁之旺蒋维晏蒋维昱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
江西中医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情志脏腑气机

★ 宋鑫 丁之旺 蒋维晏 蒋维昱*(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健委)公告,将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和检疫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和检疫传染病管理[1]。世界卫生组织于1月30号宣布将新冠病毒肺炎(2019-nCoV)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研究认为2019-nCoV可能于2019年12月初从湖北省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的某种野生动物外溢及其市场环境污染感染人,进而造成人与人之间传播[2]。2019-nCoV从进入人群传播至今近2个月,根据目前疫情现状,疫情迎来拐点并进入后期阶段指日可待。根据目前的研究,某些特别大的灾害发生后,受灾区域的人群精神障碍的出现概率高达10 %~20 %,一般心理应激障碍出现的概率表现的更为普遍[3]。可预料疫情结束后,疫区将有很大一部分被治愈患者、被隔离人员、医护人员等相关群体会被创伤后心理障碍长期困扰。

创伤后心理障碍(PTSD)指人在遭遇或对抗重大压力后,其心理状态产生失调之后遗症,这些压力包括生命遭到威胁、严重物理性伤害、身体或心灵上的胁迫[4]。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将PTSD定义为:是经历一次或多次创伤后,大脑产生创伤性的记忆侵入、躲避相关刺激、认知行为和情绪发生某些消极改变、并同时唤醒增强和行为过激等症状的现象[5]。PTSD对患者的睡眠、社交、日常工作和生活都具有极大的消极影响。

因此,疫情结束后,对相关人群中的PTSD患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诊疗将是今后阶段社会亟待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但从目前相关现状和研究来看,临床上以应用抗抑郁化学药物等西医治疗手段为主的诊疗措施有其自身缺陷性,无法从根本上疗愈创伤后群众因受相关刺激和打击引起的一系列后续生理及心理问题,而且长期服用化学药物对患者身体具有严重伤害,而中医药技术作为我国传承数千年之久的传统医学,在治疗精神情志类疾病方面有着西方医学难以比拟的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并且中医药理论在精神情志领域独树一帜、历史悠久,尤其是其方法多样、简便效廉、融入生活的中医养生调摄方法可为灾后心理创伤的干预,群众精神情志障碍调理提供一条全新途径。

1 PTSD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PTSD属于精神情志疾病,其发生是外部环境和身体自身内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主要为来自外界的灾难性的刺激,大惊大恐,比如突发性自然灾害、社会突发性事故等等;内因主要是指素体禀赋不足所导致的脏腑功能失调,在2005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版《中医临床心理学》中将PTSD的主要病机分为肝气郁结型、气郁化火型、心脾两虚型、心阴亏虚型四型,多责之于肝、肾、心脾等脏器,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肾主藏精,涵养神明之府,定志安神;心脾失养,导致心悸怔忡。创伤后导致的压力心理障碍症状繁多,病程长,其主要病机是惊则气乱和恐则气下,气乱则身体气血运行失常,痰饮停滞,恐惧则伤肾,导致肾气肾精受损,妨碍肾主藏精和生殖的功能[6]。

2 调摄原则

2.1 形神并治 《灵枢·本神》:“心,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 脱肉……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即说明形与神在生理上关系密切,二者在病理上常相互影响,表现为形病则神病,神病则形亦病,在情志致病中尤为突出,临床常精神障碍和躯体病变并见,即神形俱病。过度情志伤神,在神病的同时可出现相应的形体病变,依据现代的相关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因素可以在某种度上对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上的改变,包括自主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等,并且将进一步导致相关系统的组织器官发生功能性的变化,而且当这种应激反应强烈而长期存在时,会导致器质性的伤害,并进而引发身体疾病。

因此,“形神并治”是疗愈PTSD的重要原则,应同时涵盖调神、调形两个方面,通过两者相辅相成的作用,从而达到“精神进,志意治,故病可愈”之目的。

2.2 调畅气机 气机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气机和畅在维持各脏腑生理功能,协调脏腑组织之间的整体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情志的产生及调节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因此,气机和畅是疗愈创伤后心理障碍的重要基础,如《灵枢·平人绝谷》云:“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即气机升降正常,则五脏六腑功能协调,血脉畅行,气机通调。同时过激的情绪变化则易致气机乱,脏腑气血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身心疾病。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喜怒伤气…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生乃不固”,《灵枢寿天刚柔》云:“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不同的情志会引起不同的气机变化,“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可见气机紊乱,代谢失常,津停成痰,血滞为瘀,则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调畅气机对PTSD的治疗至关重要。

2.3 安和脏腑 脏腑系统以五脏为核心,由心、肝、脾、肺、肾五个子系统相互配合,对内通过协调气血津液等在经络中的循行交会,保证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得以正常运转,相互统一协调,促进人体各系统的功能和代谢活动有序进行,从而进一步维持身体内部环境的稳定;对外通过对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与外环境协调统一,从而保持内外环境的平衡,维持着人体的心身健康状态。

人体的情志活动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产生于脏腑功能活动中,脏腑精气面对身体外部各种不同的刺激,会有不同的情志活动现象产生,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这些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事物刺激而做出的肯定或否定的情绪体验和情感反应。因此,脏腑功能安和协调,使精、气、血、津液得以正常生化输布,在情志的产生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灵枢·平人绝谷》所云:“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若脏腑功能紊乱,则影响精、气、血、津液的正常生化输布,致使气血阴阳出现虚盛衰变化,对外界刺激的应答异常,出现情志伤脏等病变,如《灵枢·本神》说:“肝气虚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素问·调经论》说:“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因此脏腑本身的安和及其气血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情志活动,对PTSD人群的调摄康复的影响也必然有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2.4 因人制宜 “因人制宜”是指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的个体特点,来制订适宜的养生原则。体质因素是情志致病的主要生理原因,由于人体的秉性、生理、成长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都不尽相同,从而导致人体具有体质的差异而这种体质上的差异会直接导致某些体质对于某种情志具有一定的偏向性。

在《灵枢·论勇》中对勇士与怯士描述说:“夫勇士之忍痛者,见难不恐,遇痛不动……目深以固,长衡直扬,三焦理横,其心端直,其肝大以坚,其胆满以傍,怒则气盛而胸胀,肝举而胆横,眦裂而目扬,毛起而面苍,此勇士之由然者也”;怯者则相反,“见难与痛,目转面盼,恐不能言,失气,惊,颜色变化,乍死乍生……怯士者,目大而不减,阴阳相失,其焦理纵……虽方大怒,气不能满其胸,肝肺虽举,气衰复下,故不能久怒,此怯士之所由然者也。”勇士与怯者这两者在形体结构和脏腑气血功能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对比,从而导致其面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境遇时有着完全不同的应答和反应,并且在对某些病症的易感性及预后转归都有不同。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及各种复杂条件下产生了各种类型的个体特异性行为模式。因此,在情志病症的治疗中,特别是PTSD患者中更应注重个体体质、人格等差异而“因人制宜”,制订具有个性化的康复调摄方案。

3 养生调摄

3.1 生活起居 生活起居与精神情志调养的关系密切,良好的四时生活起居习惯有助于情志的条畅,缓解PTSD的紧张焦虑情绪。《四气调神大论》言:“春三月,此谓发陈……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此为蕃秀……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奉生者少。”一方面强调四时养生应该顺应四时、知所宜忌,对我们的起居、饮食、运动等都做了概括性的指导意见;同时建议通过顺应四时自然的生活起居规范,如:春季早睡早帮助阳气的生发,而冬季要避寒就温早睡晚起潜藏阳气;使得人体充分的顺应天地自然,从而帮助PTSD群体在精神情志上得以纾解。

3.2 食疗药膳 PTSD人群常表现为肝气郁结证的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寡欢少言,委屈欲哭的症状及心脾两虚证的精神抑郁,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不华,神疲乏力,多思忧虑,纳呆消瘦,便溏的症状。合理的膳食搭配有助于患者的康复调摄,特别是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药食同源食疗方,对PTSD患者而言,更具操作性和日常便捷化。

根据两者的不同推荐:1)肝气郁结(1)食疗方 玫瑰参茶:玫瑰花、西洋参、薄荷各5 g,另加适量冰糖。三者直接开水浸泡5~10 min即可,不拘时饮用。三药共奏疏肝解郁理气散郁之功,对肝郁气结导致的诸多心理疾病颇为有效。(2)食疗方柴郁莲子粥:柴胡、郁金各10 g再加莲子(去心)15 g,粳米100 g。先将柴胡、郁金清水煎煮,去渣后,再加入莲子、粳米煮粥即成。《本草备要》明确记载其可“行气,解郁……散肝郁。”此粥用以治疗肝郁气滞导致的诸症具有良好疗效。2)心脾两虚 食疗方:龙眼酸枣仁饮、茯苓山药粥等。龙眼酸枣仁饮:选用龙眼肉l0 g、炒枣仁l0 g、白糖适量。炒枣仁捣碎,用纱布包,煎煮0.5 h后取出,加入龙眼肉再煎煮0.5 h,加入白糖,不拘时服,吃龙眼肉。可用于心脾两虚所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症,与酸枣仁合用,具有补心养血安神之功,适合长期服用。茯苓山药粥:主料为山药、茯苓、粳米,煎熬成粥,具有补益心脾,养心安神的功效。茯苓山药粥健脾的功效较强,而且粥食的形式尤其适合于虚证体质的人,滋润脏腑,养阴益津[7]。

3.3 情志相胜 中医情志疗法是指医者引导患者产生某种情绪,治疗患者因不良的情志活动导致疾病的一种方法[8]。心理因素的积极治疗作用在中医学中历来被各大医家所重视,《素问·汤液醪醴论》曰:“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直接强调了心理治疗的重要功效。“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治疗患者的心理、情绪、认知及行为等方面障碍。心理治疗不但能改变个体的心理功能,而且也能影响躯体功能,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来实现。中医学不仅详细阐述了情志疾病的病因,在《内经》中还记载了较为完整的心理诊疗方法:1)言语开导法 即通过言语劝说开导;2)以情制情法 即喜伤心者,以恐胜之,思伤脾者,以怒胜之,悲伤肺者,以喜胜之,恐伤肾者,以思胜之,怒伤肝者,以悲胜之;3)情绪转移法 《儒门事亲》中说:“好棋者与之奕,好乐者与之芦笛,投其所好以移之,则病自愈”,即通过吸引和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并培养其情趣,移其心则忘其病;4)暗示法 中医学中有诸多以暗示为主要机制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积极地心理暗示主动树立某种信念,以改变情绪行为,从而达到缓解不良情绪的作用,同时要避免消极的言语行为给患者造成压力。这些诊疗手段和方法,都是通过调理脏腑气血的气机运行,从而增强PTSD患者的积极心理与,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状态,消除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从而达到治愈和恢复健康的目的。

3.4 气功导引 气功是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方法,是以呼吸、形体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目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气功疗法包括导引、呼吸吐的,叩齿、按摩等方式,通过自我有意识地放松身体,宁静思想,意守丹田,调整呼吸,能改善情志,协调气血阴阳,扶正宁神,同时,可增强对PTSD患者心理和生理活动的自我调整和自我控制能力,从而修正负面认知和行为,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认知与行为模式。

气功中的气息调节对情志养生具有重要意义。即通过调身、调心、调息让身体各个部分肌肉达到放松,使患者的情绪放松下来,这样坚持不懈下去,使疾病达到自愈[9]。有规律地吸气和呼气,可使全身气运行通畅,并使内脏得到适当的刺激和按摩,增强脏腑功能。由于脏腑直接与情志相关,故可起到调摄情志的作用。现代研究也表明,呼吸功能与大脑边缘系统及大脑皮层情感分区的功能紧密联系。因此,气息调节可使精神放松、情绪安定、注意力集中。同时,气功的渐进性松弛,可有效地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

气功中的导引也是情志养生的重要方法。情志导引即是针对心理失调,尤其是情绪障碍,不用过强的集中意念,如每天进行0.5 h的八段锦、六字诀、五禽戏、调息静坐等功法的练习,通过采用特定的肢体动作,并配合经络穴位的按摩及呼吸吐纳,能够达到舒缓PTSD患者心情的作用,对情志的调节具有极为良好的效果,并且由于其练功过程中极为强调形神合一、松静自然、凝神静气、独立守神,通过创造良好的心境,导引顺理郁结之气、调畅气机,而达到疗愈康复的效果。

3.5 针灸按摩 针灸推拿疗法从古至今都时常被作为治疗精神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在临床应用。现代研究中发现推拿疗法在治疗精神类疾病的过程中具有缓解焦虑紧张、安抚患者情绪,增强医患交流、促进睡眠、缓解疲劳、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康复等显著作用[10]。针灸对于PTSD导致的失眠调理作用比较好,可以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让身体的功能恢复,改善睡眠。据相关研究表明对于PTSD失眠患者,采用针刺百会、四聪神、内关、神门、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对于改善失眠症状具有良好效果[11]。《内经》云“脑为元神之府”,适当的推拿治疗可以通过某些特定的腧穴,从而作用于头部的肌肉、神经、经络,促进学业的循环和运行,对PTSD患者起到放松心神、调节压力、镇静安神等作用。

另外耳穴压豆是根据人体经络腧穴的性能和耳与脏腑经络的密切关系,通过刺激耳穴,达到可调理各脏腑的功能,使气血阴阳趋于平衡目的。对相应的器官产生治疗和保健作用,耳穴取神门以镇静安神,皮质下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心主神明,交感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改善烦躁、紧张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12]。耳穴压豆用于缓解PTSD患者的诸多心理障碍症状都有较为良好的疗效[13]。

3.6 音乐疗法 音乐治疗是音乐、医学、心理学相结合的一种非药物疗法。中医学中音乐养生历史悠久,运用阴阳学说将五音阶中宫商角徵羽与人体的五脏和五志等生理、心理内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因此,音乐疗法是帮助PTSD患者康复的有效手段之一。五音通过不同的音阶韵律来协调激发五脏,同时五脏对应五种情志状态,所以分属不同的音乐能够通过对五脏影响,从而反方向调节改变人的精神情志。据相关研究表明宫调和微调欢乐明亮,具有健脾养心的作用;羽调和角调舒缓平和,具有补肾疏肝的作用;商调介于两者中间,具有清肺作用。建议PTSD患者可以多聆听具有宁心安神怡情悦志的音乐,如:《阳关三叠》《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空山鸟语》等优美动听、节奏舒缓和清幽和谐的曲目。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疫后PTSD患者,建立在中医形神并治、调畅气机、安和脏腑、因人制宜等中医养生及治未病理论原则指导下的中医养生调摄方法,将在疫后长期发挥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其简便效廉、丰富多样、贴近日常的特色,一方面将为广大PTSD患者的疗愈,提供具有中医药养生理论特色的解决之道;同时也将为国家公共卫生医疗建设节省医疗资源,更好为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情志脏腑气机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便携电子打气机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浅析LNG加气机工作原理及现场检定方法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论中医气机升降出入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
中医脏腑与西医内脏之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