旴江医家万全养生思想的形成渊源探析

2020-02-13 02:28丁虹霞蒋力生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南昌330004
江西中医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万全养心道家

★ 丁虹霞 蒋力生(1.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南昌 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南昌 330004)

万全(1499—1582),字密斋,江西豫章人,明代著名医学家及养生学家,出生世医,幼承庭训,勤奋好学,精通内、妇、儿诸科,于养生方面亦颇有建树,为旴江医家代表人物。万全著书立说颇丰,其在收集前贤养生学资料基础上,汇萃诸家之长,参以已见,并结合自身实践,著成《养生四要》,透过《养生四要》可窥见万全养生思想的形成渊源。本文从三方面论述万全养生思想形成的渊源:一是汲取古代哲学思想;二是本诸医学经典理论;三是发挥前贤各家之说[1]。

1 汲取古代哲学思想

1.1 儒家思想 万全幼时师从罗田张玉泉、胡柳溪攻读儒家典籍及律历、史学,自称儒医,由于自幼便受儒家文化熏陶,他尤其推崇儒家“仁德”、“天人合一”、“中和”思想。

1.1.1 重德思想 儒家有言,“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认为养生须养心,而养心重在养德,主张将养生与道德修养相结合,提倡善养生者,必须注重道德修养。万全在继承儒家“仁者寿”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修德养生的具体方法,他认为通过早晨习刀剑之武,傍晚郊游,可以修身养心,涵养德性,使气质清明,德业有成,有利于养生长寿。此外,万全在儒家仁德思想熏陶下,行医一生奉行仁心仁术。他提出:“医者,仁术也,博爱之心也,以天地之心为心,视人之子犹己之子,勿以势利之心易之也”[2]。“良工当以爱其己子之心,而爱人之子,怜惜之,抚摩之,未可轻治,为儿作祸……其病可治,视人之子如己子,调护保养,无所不至。”,且将“爱人之子亦如爱己之子”,“治己之子亦如治人之子”[2]作为医训教导其门徒。而万氏虽有十子,却著书立说将毕生心血公诸于世,其品德之高尚值得后世敬仰。

1.1.2 天人合一思想 儒家思想的精髓之一,即主张“天人合一”,万全在汲取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法时”的养生原则,即顺应自然规律,顺应四时养生。万全认为“阴阳和则气平,偏胜则乖,乖便不和”,他认为人与天地,是同呼吸共命运的整体,由此提出养生的整体观,主张机体活动当顺应自然规律,保持机体阴阳平衡,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此外,他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从饮食、起居、娱乐等方面,提出顺应四时养生的具体方法,“春食麦与羊,夏食菽与鸡,秋食麻与犬,冬食黍与牛,以四时之食,各有所宜也”“春夏教以礼乐,秋冬教以诗书,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法也。”

1.1.3 中和思想 中和原则,即《中庸》所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3]万密斋对儒家“中和”原则,提出自己见解,他认为当一个人内心平静时,也就是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平和状态下,就是所谓的中和状态。所谓中,就是使自己的德行与天地相吻合,使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像日月那么清晰,使自己的行动像春、夏、秋、冬四季那样井然有序,使自己的吉凶与鬼神相适合。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对他没见过的事物警惕谨慎,对他没听说过的事物要感到恐惧,不要使自己有片刻偏离,而违背天地自然之道。当一个人运动时,正是他不见不显、十分平静的时候,如喜怒哀乐表现适中,这就是和。所谓和,是指与中没有任何悖逆的意思。稍有不和,就是不中,这就远远违背了天地、日月、四时、鬼神,不利于养生长寿。出于养生长寿的目的,万全主张君子立身处世要时刻合乎中道。(《养生四要·卷之二·慎动第二》)。在用药原则上,万全主张“治寒以热,治热以寒,中病则止,勿过其剂也”(《养生四要·卷之四·却疾第四》),也体现了其中和思想。

1.2 道家思想

1.2.1 道家提倡“保精节欲” 道家主张“清净无为”,崇尚道法自然,提倡“保精节欲”。保精节欲是中医养生学的核心与精华,万全受道家“保精节欲”思想影响,提出当正确看待色欲他认为性欲为人之本性,男女结合为子孙繁衍之道,不可绝欲。故其在《养生四要》提出“寡欲”,寡欲非灭人欲,而是主张保精节欲,万全认为色欲不可纵,尤其是青少年,血气未定,精气未满,纵欲使精室早泄,五脏六腑过早衰竭,使人未老先衰,不利于养生长寿。故万全提出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男子可常服八羔丸,补气固精,养生益寿[4]。

1.2.2 道家提倡“修心炼性” 道家主张“修心炼性”,强调清静养心,以养生健身、延年益寿为目的。万密斋汲取道家养生精髓,主张慎动于“心”,提倡静心养生。他认为,心为一身的主宰,所谓视、听、言、动都是由心来控制的,心不宁,思虑太过则神不安,神志不安就会影响人的精、神,导致便溺不通,形体受损,因此,宜养清净之心,心思清静则神志安宁,神志安定则人的七神也就安定。养心,有利于养生长寿。在道家养心思想基础上,万密斋结合自身经验,主张打坐调息以静心养生。他认为养生者,在于静养其心,养其性情也,而打坐,调息,都是主静的功夫,可以收敛心思,摒除杂念,专心致志的修身养心。

2 本诸医学经典理论

2.1 尊崇《黄帝内经》治未病观 《黄帝内经》书中比较全面的阐述了秦汉以前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历代的养生著作,多数是在《内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万密斋《养生四要》。万全在继承《内经》“治未病”观的基础上,提出“吾闻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将病,下工治已病。治未病者十痊八九,治将病者十痊二三,治已病者十不救一”,他认为疾病在不同阶段,治疗效果也不同,如疾病在皮毛的时候,病邪较浅,正气没有损伤,可以使用攻下和针刺的方法治愈;当病深骨髓,邪气已经深入,正气即将衰败,针药都无法施展其治疗作用。故万氏主张未病先防,病宜早治以防其变,诚如邵子所言:与其病后才服药,孰药病前能自防,即圣人所谓不治已病治未病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5]。

2.2 推崇《千金要方》养生观 唐代孙思邈所作的《千金要方》较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其中不乏养生理论。在饮食方面,《千金要方》提出“含气之类,未有不资食以存生”,“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孙思邈认为饮食是摄生养命的物质基础,“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主张食疗,“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万密斋受其影响,亦主张食疗,但是在其基础上,提出“生药三品,神与气精”的上中下三药理论,将调养精气神视为上药;食疗为中药;金石草木,药性猛烈有毒视为下药,他认为人安身立命之本在于调养精气神,正气充足则无病生,若有疾主张先服食疗方,若不愈再服药,反对“弃上药而不求,饵中药而不知,至于有病,以下药为良剂”的做法。在养护形体方面,《千金要方》提出“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书中还涉及导引,调气,服饵,万密斋“慎动”专篇,指出形非不动,亦不能过动,物极必反,不动或过动均可伤形体,且万氏结合自身经验提出“打坐”“调息”的养生方法。在房中养生方面,《千金要方·养性》中《房中补益》篇,提出“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善摄生者,凡觉阳事辄盛,必谨而抑之,不可纵心竭意以自贼”。万密斋秉承其旨,在《养生四要》中提出相近观点,“夫食、色,性也。故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他认为欲为人之本性不可禁,亦不可纵,主张寡欲,“夫寡欲者,谓坚忍其性也”“坚忍其性,则不坏其根矣”。此外,《千金要方》有言:“道不在烦,但能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曲直,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形勿极,而兼之以导引行气不已,亦可得延年”“善摄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者,养生之都契也”,万密斋亦有相近观点,认为善养生者,在于恬淡虚无,心思清明,去除名利喜怒,无欲无求,故以“养生之道,只要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恼,形无劳倦,而兼以导引,助之服饵,未有不长生者也”为养生总论。

3 发挥前贤各家之说

3.1 秉承孔子养生观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博学多才,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虽然没有养生专著,但是其思想内容涵盖养生,其养生思想可概括为贵生、慎疾、保体、怡情。孔子注重人本身的价值,爱惜生命,他认为“食无求饱”“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人自取之。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佚劳过度者,疾共杀之”,故主张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慎用医药,动中有静,劳逸结合以养护形体,此外,他认为音乐可以怡情养性,故提出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受其影响,万密斋《养生四要》“寡欲 ”“慎动”“却疾”篇有相近观点,主张节制饮食,顾护脾胃;动静结合,养护形体;无病慎药,防病却疾;并且提出春夏教以礼乐,秋冬教以诗书以陶冶情操,养生延年[6]。

3.2 近采李东垣脾胃论 李东垣,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脾胃学说”创始人,他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在治病立法上主张顾护脾胃和培补元气,扶正以驱邪。万全十分推崇的李东垣《脾胃论》,他认为“脾为己土,主运化,胃为戊土,主受纳腐熟。脾胃为谷气之主,脾胃充盛,则可运化水谷;土气盛,中土调和,肌肉充足则无病。若伤脾胃,则水谷摄入减少,气血不足,形体受损而性命无所依附矣。”(《养生四要卷之四·却疾第四》),故而其主张养护脾胃,并且提出具体的调养方法,主张节制饮食、适量饮酒,戒饮食偏奢以不伤脾胃,药养以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为主[5]。

3.3 法宗朱丹溪滋阴培元固精 朱丹溪,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派代表人物,主张培元固精以补肾,有名方滋阴大补丸。万全认为,肾,是生命的根本,是阴阳的枢纽,营卫的根底,所以只能补不能泄,在补肾养生方面,尤为推崇朱丹溪的滋阴大补丸,并且提出滋阴大补丸的方解,方中五味子补肺,滋养化水之源;山茱萸补肝体;山药、红枣补先后天之本(脾肾);石菖蒲补心气;熟地黄、枸杞、苁蓉、山茱萸、杜仲、牛膝可以培元固精;山药、红枣、五味子、小茴香可以补元气;巴戟、远志、石菖蒲、白茯苓可以补心安神。方中各药性味清而不寒,温而不热,温和凉相互济生,阴阳调和,滋补巧妙,是补肾的最佳方剂。(《养生四要卷之四·却疾第四》)。此外万氏认为“补肾”的根本不在于饮食药石,在于“寡欲、慎动”,节制性欲,慎动情戒,以养后天肾精,保养形体,延年益寿[5]。李东垣重视脾胃,朱丹溪重补肾,万氏认为脾胃为谷气之主,为先天之本;肾为元气之根,为后天之本,没有元气则形体灭亡,没有谷气则神无所依,二者需要相互充养,故善养生者当节制饮食,起居有时,充养脾胃;节欲保精,培元顾肾,亦可用参苓白术散补助脾胃,间服滋阴大补丸补肾,尤妙也。

综上所述,万全养生学术思想对于现代养生有重要意义,研究其养生思想形成渊源有利于更好的学习万氏养生学术思想,并指导现代养生。

猜你喜欢
万全养心道家
夏至重养心
篆刻欣赏
夏至养心喝“三茶”
夏季穴位养心
万全“水幕”
万全准备
抗日英雄万全策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