旴门医案
——谢强辨治声嘶疑难病案探析

2020-02-13 13:23吴钟标邓琤琤谢强江西中医药大学208级硕士研究生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嗓音言语听力医学研究所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声嘶声门合谷

★ 吴钟标 邓琤琤 谢强(.江西中医药大学208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 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3.江西中医药大学嗓音言语听力医学研究所 南昌 330006)

江西旴江流域是我国戏曲和喉科成长的重要摇篮之一。“戏曲”一词最早由旴江流域南丰人刘埙(宋代)提出,我国最早的喉科医生范叔清(元代)、著述最早的喉科医籍专卷危亦林(元代《世医得效方·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著述最早的喉科专著聂杏元(明代《咽喉说》)及著名戏曲大家汤显祖(明代)就诞生在旴江流域,戏曲的繁荣亦促进了喉科的发达[1-4]。旴医谢强教授开展咽喉嗓音医学研究40余年,临床擅长声病的诊疗,笔者有幸侍诊,受益良多。现将其辨治声嘶之疑难病案作一探析。

声嘶,常发生于职业用嗓工作者,如演员、营业员、企业家、行政管理者,罹患声病后又常常因为仍然要过度用嗓,故声嘶迁延难愈。声嘶日久,多属气阴不足或痰瘀互结,皆因肺、肝、心、脾、肾失调所致。声嘶表现为音嘶不清、发声不彰、漏气明显、音调低沉、单调而不清晰,常伴有清嗓、咳嗽、喉痛、痰黏不爽、喉前压迫感等不适。声嘶,开始仅在唱高音时出现,以后逐渐发展成全音域各个音都嘶而不清,甚至平时说话的声音亦不例外。由于有明显的发声漏气现象,歌者往往无法坚持演唱。声嘶,可见于急性喉炎、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镜检可见声带常有充血, 或肥厚、小结、息肉,妨碍声门的闭合及声带振动,严重的喉肌弱症亦可出现声嘶[5-6]。

1 痰热困结

刘某,女,27岁,声乐老师,2018年1月13日首诊。患者“声嘶2个月余”,多方治疗无效后,因急于参加演出来我院就诊。症见:声嘶不清,发音不彰,咳喘痰黄,鼻息灼热,胸痛,咽喉肿痛,口干,夜寐差,小便黄赤,大便结,舌红、苔黄,脉数。间接喉镜检查:声带充血水肿。诊断:声嘶(慢性声带炎);证属痰热困结。治疗:清热涤痰,利喉靖音。(1)针灸: 采取旴江明代李梴“上补下泻”法。主穴选合谷、神门,应穴选开音1号、开音2号、廉泉。先针主穴合谷、神门,泻法,中途行针1次;再针应穴开音1号、开音2号、廉泉,平补平泻,以应答主穴,中途不行针。留针20min,隔日1次。针刺期间,即感咽喉松畅,声音即开,但声不亮。(2)耳穴贴压:选肺、肝、咽喉、内分泌、皮质下、肾上腺等,用王不留行籽粘贴压于穴上,隔日1次,双耳交替。(3)中药:枇杷叶12g、桑叶10g、蝉蜕10g、紫金牛15g、肿节风15g、竹茹15g、鱼腥草15g、杏仁10g、黄芩10g、南沙参10g,每日1剂。

1月20日复诊:患者声音清脆悦耳。检查:声带无红肿,声门闭合好。针刺及耳穴贴压守原方,中药守上方加西洋参10g。继续治疗1周,以善其后。

讨论:本案乃肺胃肝蕴热、痰热困结所致声嘶。肺主气, 喉主发音,肺气清,痰热消,喉窍利,则声音清亮。故治疗清肺泻热、涤痰消肿、利喉靖音为主,针药结合治之。

针灸选穴上,主穴合谷, 属手阳明大肠经,善治头面五官之疾,泻之有助于清肺开窍,消肿清音;神门,属手少阴心经,泻之有助于清肺肝,宁神安魂魄、靖神利音。应穴开音1号、开音2号,为谢老师经验穴,位于足阳明胃经区域,有助于泄热涤痰、消肿利窍、清气开音,配合任脉廉泉,加强近治作用,能生津清痰、润喉开音。如此主应相合,上下应答,则肺喉清利。

耳穴贴压选肺、肝、咽喉穴清热化痰,内分泌、皮质下、肾上腺消炎消肿,如此咽喉清利、声音易恢复。

中药枇杷叶、桑叶、黄芩、鱼腥草为君,清肺消痰,清利咽喉;紫金牛、肿节风、竹茹母为臣,涤痰消肿,开利声门。配杏仁、蝉蜕、沙参为佐,南沙参顾护肺阴、清养咽喉;杏仁、蝉蜕清肺利喉、开声靖音,蝉蜕又可作为引药,引诸药上达清窍,利喉开音。

2 气阴不足

夏某,女,55岁,大学教师,2018年3月24日首诊。患者“声嘶2个月余”,多方治疗无效后,因急于下学期开课来我院就诊。症见:音嘶不清,发声不彰,口燥咽干,咳喘无力,心悸心慌,痰少而黏,低热心烦,神疲体倦,自汗盗汗,小便少,大便可,舌红、少苔,脉细无力。间接喉镜检查:喉黏膜色微红,室带微红肿,声带干燥,变薄,松弛无力,声门闭合不全。诊断:声嘶(慢性喉炎,喉肌弱症);证属气阴不足。治法:养阴益气、润喉悦音。治疗:(1)针灸: 采取旴江明代李梴“上补下泻”法,主穴选太溪、合谷、神门,应穴选开音1号、开音2号。先针主穴太溪、合谷、神门,泻法,中途行针1次;再针应穴开音1号、开音2号,补法,以应答主穴,中途不行针。留针20min,隔日1次。针刺期间,即感咽喉润畅,声音未开。(2)耳穴贴压:选肺、肾、咽喉、内分泌、皮质下、肾上腺等,用王不留行籽粘贴压于穴上,隔日1次,双耳交替。(3)中药:西洋参15g、覆盆子15g、五味子10g、乳参15g、瓜蒌皮12g、(川)贝母10g、麦冬12g、炙甘草10g、西藏青果12g、凤凰衣10g。日1剂。

3月31日复诊:患者声音已亮。检查室带表面淡红,无明显肿胀,声门闭合尚可,声门闭合好。患者因要去外地出差,故嘱其内服麦味地黄丸1个月,用西洋参泡水送下,以善其后。

讨论:本案乃肺心肾虚弱、气阴不足所致声嘶。《景岳全书·卷二十八》云:“声由气而发,肺病则气夺,此气为声音之户也。肾藏精,精化气,阴虚则无气,此肾为声音之根也。”故治疗以养阴益气、润喉悦音为主,针药结合治之。

针灸选穴上, 主穴太溪属足少阴肾经善滋阴止嗽,能润喉利音;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善治头面五官之疾,《素问·血气形志篇》云:“阳明常多气多血”,故能益气养血有助于气阴,且可利喉开音;神门,属手少阴心经,有益肺肾,安魄益志、养神利音。应穴开音1号、开音2号,为谢老师经验穴,位于足阳明胃经区域,有益气阴痰、 消肿利窍、壮气开音耳穴贴压选肺、肝、咽喉穴清热化痰,内分泌、皮质下、肾上腺消炎消肿,如此咽喉清利、声音易恢复。

中药以西洋参、覆盆子、乳参、为君,益肺心肾,敛气养阴,润利咽喉。用五味子、麦冬、瓜蒌皮、(川)贝母为臣,五味子、麦冬益养心肾、生津利喉,瓜蒌皮、(川)贝母润肺化痰、利喉开音。配西藏青果、凤凰衣为佐,助君臣之药养护肺肾、润喉喉悦音。凤凰衣又可作为引药,引诸药上达清窍,利喉开音。

3 痰凝血瘀

王某某,男,55岁, 行政人员,2018年6月19日首诊。患者因“声嘶8个月余”,多方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症见:音嘶不清,发音不彰,甚至失音,

6月26日复诊:患者声音稍开。检查室带、声带红肿略有改善,声门欠佳。针刺及耳穴贴压守原方,中药守上方加干地龙15g,继续治疗3周。

7月18日复诊:患者声音亮,诸症悉除。检查室带、声带、杓间红肿消失,声门闭合好。停止上述治疗,嘱其内服金匮肾气丸五瓶,以善其后。

讨论:本案乃脾肾阳虚、痰凝血瘀所致声嘶。《景岳全书·卷二十八》云:“声音出于脏气,凡脏实则声弘,脏虚则声怯。”故脾肾阳虚致阳气不升,水湿不化,痰瘀内生,阻滞经络,则发音不彰,甚则音全无。故治疗以温阳行气、化痰开音为主,针药结合治之。

针灸选穴上,主穴合谷、漏谷、阴谷,属大肠、脾、肾经,以通经活络,调畅阳气,升阳煦喉;应穴开音1号、开音2号,为位于足阳明胃经区域,可益气温阳、化散痰瘀、煦喉宏音。耳穴贴压,选脾、肾、咽喉穴温阳化瘀,内分泌、皮质下、肾上腺消炎消肿, 如此咽喉畅利、声音宏亮。

中药以红参、苍术、制附片、补骨脂、菟丝子为君,温养脾肾,煦喉宏音。用石菖蒲、(川)贝母、当归、三棱、莪术为臣,化浊祛痰,活血祛瘀,开窍利音。配瓜蒌皮、(川)贝母润肺化痰、利喉开音。配香附、郁金为佐,行气散郁,助君臣之药,温里散寒、化痰行瘀、利喉畅音。石菖蒲又可作为引药,引诸药上达清窍,利喉开音。

猜你喜欢
声嘶声门合谷
支撑喉镜下声门暴露困难的相关因素
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小儿声嘶的结果分析
支撑喉镜声门区暴露困难影响因素的logistics分析
尴尬的打嗝
气管拔管后咽喉痛与声嘶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声嘶的病因分析和临床价值浅析
声乐学习中“声门适度感”的掌握
牧竖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