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欧阳中石先生的逸闻趣事

2020-02-14 02:44口述人张同印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大学书法 2020年1期
关键词:题诗扇面作画

口述人:张同印(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欧阳中石先生病愈后的第一幅书作

1993年对于首都师大书法学科而言,是令人难忘的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申报书法博士点成功,成为我国第一个书法学科博士点。这一年欧阳中石先生本可以招收第一届博士生,却突发脑溢血,只能延期。不幸中之万幸,先生经治疗痊愈出院,手脚灵活,头脑聪敏,没有落下什么大的后遗症。出院后不久,学校电教中心采访,我作陪。访问结束后,先生当场书写“以书养德,以德育人”,加盖印章“愈后愈青”。这是欧阳中石先生出院后的第一幅书作,我有幸收藏,倍感自豪。

欧阳中石 行书 《以书养德 以德育人》

向欧阳中石先生“讨债”

书法所购进一批扇面纸,我选了一部分送给欧阳中石先生。先生当场挥毫书一扇面以试纸性,不甚满意,便对我说:“这幅扇面虽不甚满意,尚可观,弃之可惜,你先拿去,待有时间再书一幅送你。”我牢记先生的话,每次与先生见面总不忘“讨债”。先生果不食言,又写一幅扇面送我,为唐李播《见志》诗:“去岁买琴不与价,今年沽酒未还钱。门前债主雁行立,屋里醉人鱼贯眠。”落款是:“李播诗《见志》,欠同印便箑久,今日可以偿愿矣。”

欧阳中石先生两次停书作画

20世纪80年代欧阳中石先生住朝阳门内平房。一次造访先生,见室内贴一便笺,大意是:“近日写字总找不到感觉,不见长进,甚是苦恼。故暂不习书,改为作画。”我问其原由,先生说:“写意画不计工拙,取其大意,重在神似,有更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可以增加灵感悟性,有灵动之姿、率真之态,或许会对书法有所启发借鉴作用。”

我有一学生在《中华英才》画报当兼职记者,他想请我写一篇欧阳中石先生的专题文章。我去朝阳门内平房拜访先生,说明来意,先生说咱俩聊天,你可以从中选择内容,文章写完让我看看即可。之后我写出了《书坛一学子》的文章在《中华英才》画报上发表,这是较早专题介绍欧阳先生的文章。

90年代先生搬入首都师大教工宿舍楼。拜访先生时又见其第二次停书作画,案头摆放着一摞画作。我与先生对坐聊天,边聊边翻看画作,从中选出三幅。临别时恳请先生赠我。先生看后便说:“我正待挑选,却被你把好的先选了去。”心有不舍也没有回绝,我便得寸进尺,请先生当场落款钤印,先生欣然应允,更为难得的是在每幅画上还题诗一首。

菊花题诗是:不逐春光斗紫红,东风过处敛芳容。何须卖笑分高下,独傲秋霜看落枫。

玉兰题诗是:大觉亭亭白玉兰,香清色雅不辞寒。先花盛谢多情客,未负东风三百年。

兰花题诗是: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欧阳先生的画,很少有大幅作品,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构图简洁,用笔凝练,内容丰富,格调高雅。在画作上题诗也不多见。用印则用“石中画”,反过来看就是“中石画”。题名用“石中”,“石”字草写又像“不”,“石中”又有“不中”之意,以示自谦。

欧阳中石 行书 唐·李播《见志》

欧阳中石 《菊花》

欧阳中石 《玉兰》

猜你喜欢
题诗扇面作画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郭沫若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题诗
折段麦秆来作画
扇面山水
墨水作画
有趣的羽扇
画竹题诗
李一氓工作情景与《石头记》题诗
舒强扇面作品选登
《君子萧萧》画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