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童同伴关系的家庭培养策略研究

2020-02-14 06:11鲍梦珂车丽萍
戏剧之家 2020年2期
关键词:同伴关系培养策略家长

鲍梦珂 车丽萍

【摘 要】儿童的同伴关系对个体的人格、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使儿童获得归属安全感,影响着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本文在探究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尝试提出培养同伴关系的可行性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同伴关系;培养策略;家长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2-0142-02

一、同伴关系的含义

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共同并相互协作的关系。一个人是否被同伴所爱和接受,反映了他与同伴关系的好坏,就是所谓的同伴接受。受欢迎的孩子非常喜欢与人交往,也同样受同伴喜欢和欢迎。不受欢迎的孩子也会积极参与同伴交往活动。但是,他们可能会因为做了不合适的行为不被大家理解。导致他们比较懦弱和内向,不敢与人交流。因此不能进入公众的视线,往往被周围的人所忽视。

二、同伴关系的重要性

在参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儿童假如能与同伴相处愉快,受到同伴支持和喜欢,他就会产生依恋感。与奖励和成功形成对比的是,如果孩子们在群体中得不到别人的关注和关爱,被拒绝或忽视,他们往往会感到孤独和自卑。长此以往就会影响他们与同伴正常交往,如果得不到很好地解决,甚至可能导致他们长大后难以融入社会。所以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一)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良好的同伴关系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让孩子学会说话,学会倾听,学会谦逊、宽容和耐心,学会与人沟通和相处。因此,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得到更好的人际关系,使得孩子的心理更加健康的发展。

(二)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适应

儿童对社会认知主要体现在对他人行为态度的理解。而良好的同伴关系会增加儿童与他人交流的频率,这一理解也同样必须通过交往来完成。在这个交往过程中,可以促进儿童加深对他人的理解和关注。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更加关心他人的亲社会现象,帮助他们学会怎么与人相处等等。因此,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帮助儿童理解他人和社会。[1]

(三)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帮助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

儿童关于自我的概念在童年时期会加速形成。但是,儿童的自我概念在这一时期是不稳定的,经常是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得出的。良好的同伴关系使儿童有更多机会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人和社会,从而形成儿童的自我理解和评价。这一过程对儿童理解自身和社会必不可少。这样他们才能深入区别自我与他人,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同伴关系对儿童在与同伴交往中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孩子们相互学习、相互模仿,可以促进个性的初步发展。

三、家长对儿童同伴关系培养的策略

(一)提高儿童参与同伴活动的自信心是培养的前提

我们可以观察到与同伴关系不好的儿童在参与同伴活动的时候,经常会表现出不自信的状态。自信心是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一种强大动力,也是成功的保证。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呢?在确定了孩子的智力水平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他们的专长为儿童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儿童在其他方面得到更有效的发展。

(二)被忽视的儿童是培养的重要对象

一方面是因为被忽视儿童确实存在很多;另一方面,忽视儿童的同伴关系原因也是多样性的。然而,根据临床心理学研究,儿童退缩和羞怯并不是行为问题或行为障碍。[2]这些造成被成年人忽视的外部条件,使得问题或行为的发展更受阻碍。而培养措施不是为了减轻现有问题的表现,而是通过预防性干预来预防。所以,才应该更加关注被忽视的儿童的发展和培养。

(三)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是培养的重点

1.应注重对儿童的教养方式

父母是孩子接触的首要对象,是孩子社会规则的重要来源。家长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儿童的同伴交往。事实上,许多研究证实,母亲是儿童社会行为和社会交往发展的重要基礎。同伴关系和母子关系,这些关系极大地影响到儿童未来关系的形成和其他方面。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父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父亲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3]与父亲频繁接触的孩子,表现出的是勇气、毅力和意志力。对生活有更大的热情,这些个人特征影响着孩子的同伴交往和同伴关系的质量。

2.应注重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作为儿童与外界环境互动的基础,家庭是影响孩子成长最直接、最具体的微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同伴交往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成员间的友谊,促进了孩子的积极模仿,有助于孩子发展互动。在社会方面,帮助孩子建立同伴交往发展。[4]因此,要从家长做起,改善孩子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然后有意识地调整不适合同龄人的行为。家长也要用正确的思路提出必要的建议,给孩子一个合适的方式去争取他们的合法利益,机智地解决问题。

(四)教给儿童最缺乏的交往技能是培养的关键

在幼儿交往中直接观察法是我们最经常也最方便使用的方式, 这一方法对培养儿童交往技能效果显著。[5]只有从儿童日常真实的活动中观察研究, 才能更有效地确定培养的目标, 只有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 才能找到更具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才能教会儿童需要的交往技能,才能真正改善儿童的同伴关系。在使用这一方法时要注意,不要操之过急,会适得其反,因为儿童的接受理解能力有限,要懂得循序渐进,慢慢引导。还要注重不同儿童间的差异,关注个性引导和发展。

要强调同理心在促进儿童同伴关系中的作用。同理心也叫情绪转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绪理解和换位思考,去切身体会他人的情绪。一个孩子感知到的共情越多,他们就越善于社交,未来也会更幸福。所以家长要帮助让孩子体会别人的情绪状态,懂得了解和体验别人的情绪。而五岁是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关键时期,人际发展水平如何,将决定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建立好的同伴关系。如果父母做好榜样,对孩子关怀备至,孩子观察父母及通过亲身体验就会学到同理心。在此期间,家长也要关注他们的交往和发展,特别是那些被拒绝和忽视的儿童。

四、农村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留守儿童的家长更要重视孩子的关系教育,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不能因为时间和距离的影响,而漠视了对儿童的关注和关心。[6]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因为不得已的原因,每年回家的时间很少,而且很少有空闲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孩子对他们也比较陌生。对儿童来说,他们的父母虽然不能陪伴,但他们一定需要父母经常与自己交流,尽最大的努力參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一交流是重要的和必要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建立和谐美好的亲子关系,增加亲密度。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有助于帮助儿童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儿童越自信,就越有可能拥有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力。

同伴关系是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发展成才、社会交往、社会认知都有重要影响。所以,家长在同伴关系上要具有培养意识,懂得培养策略,才能更好地引导儿童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刘新蕊,邢晓沛,张轶男. 学前儿童执行功能与同伴关系:外化问题行为的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03):546-550+527.

[2]刘少英,王芳,朱瑶. 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稳定性[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28(06):588-594.

[3]孙晓军,周宗奎,汪颖,范翠英. 农村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和孤独感研究[J]. 心理科学,2010,33(02):337-340.

[4]彭文波,余月. 农村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及引导策略[J]. 青少年学刊,2018(12):31-34.

[5]龙红芝. 对我国幼儿同伴关系干预研究的反思[J]. 甘肃科技,2006(05):41-42+44.

[6]张献英,朱龙凤. 儿童同伴关系研究概述[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11):31-34.

作者简介:鲍梦珂(1995-),女,河南驻马店人,上海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猜你喜欢
同伴关系培养策略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同伴关系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途径及启示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