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度智障学生问题行为有效矫正方法研究

2020-02-16 17:36刘小钰
教育界·A 2020年1期
关键词:问题行为

刘小钰

【摘要】为了解行为矫正方法是否能对问题行为起到积极的作用,研究者选取本班一名问题行为较突出的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作为研究实例,并采取代币制、行为代价和合同法三种行为矫正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行为矫正方法对该生问题行为的解决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中重度智力障碍;问题行为;行为矫正

问题行为(behavior problem)又称行为问题,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内涵陈述,人们往往将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异常、偏差、犯罪行为等都等同于问题行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孟邵兰教授认为:“人对自己要有自我的认识,特别是要认识自己的智慧能力、情感动机和个性习惯。”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自我认识不足,需要他人进行该方面的培养和提升。近一年来,笔者根据不同阶段实际情况,对小文采用了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行为矫正方法。

一、研究对象

1.研究对象背景资料

小文,男,23岁,脑瘫,智力残疾三级,精神发育迟滞,听力正常,能进行简单的语言沟通,有一定理解能力及数理概念,能识写较多汉字,能进行汉字组词,能进行简单对话,喜欢运动,尤其是打篮球;自理能力较强,可以自己保管物品,清洗自己衣物。小文自小被遗弃,曾生活于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后转入广州市残疾人安养院,对自己幼年生活无记忆,现为附校启航班学生,曾进行法洛四联症手术,因住院期间同期手术的同伴手术失败过世,后一直担心自己会有生命危险。小文性格孤僻,时常有不正常服药等行为,且常因小事与他人斗嘴,并多次出现殴打同学、砸坏公共设备等暴力事件。在校心理医生及社工心理辅导小组多次引导无效的情况下,2015年6月被送往广州市脑科医院就医,被诊断为抑郁性精神疾病,治疗后出院,需长期服用抗抑郁类药物。

2.研究对象问题行为详细描述

(1)情绪控制问题行为。小文经常觉得其他同学说他坏话,并且因此出现情绪低落现象;另外,即使小文自己做错了事情,在老师对他进行引导教育时,会立刻出现情绪激动现象。小文情绪波动时的具体行为表现为:不吃午餐,不吃常嘱药,单独坐在楼顶的楼道拐弯处哭或躲在宿舍不下楼,拒绝参加正常教学活动,需3~5天的教育引导,其情绪才会趋于平稳。

(2)暴力问题行为。小文在自己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尤其是购买电子产品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会借故跟同学产生矛盾,时常出现恶意破坏公物行为。事后经过引导教育,小文会感到后悔并写保证书,但此类暴力事件屡屡发生。

3.研究对象问题行为形成原因归纳

小文自幼生活在全托养性质的公益性质机构中,照看人员出于责任尽心尽力照顾每位学生,对与小文能力相应的生活、学习物品无条件满足;小文能通过欺负其他同学、自残甚至暴力破坏公物行为,要挟教职员工从而获得想要的物品。

二、行为矫正方法在解决问题行为中的具体实施过程

1.代币制

(1)含义。教师将某一固定物作为班级流通币,学生表现好时会获得币奖励,表现不好时则取消币奖励。学生可以用一定数量的币换取想要的奖品,教师以此增强学生的良好行为,减少或消除其问题行为。

(2)代币制的实施情况。代币制实施时,教师事前与小文沟通好代币发放的条件,即当天小文不出现暴力及情绪问题行为,下午教师交班时按照本班学生表现,给予一个代币作为奖励,由其自行保管,教师进行数量登记。当代币集到一定数量时,他可以使用相应数量的代币换取相应食物奖励,或在周六日使用5个代币换取班级平板的使用权。

代币制使用初期,小文表现较好,能存到一定数量的代币。但根据2018年2月至5月的月总结,教师发现其问题行为较多,其中3月出现13次不下楼吃早饭、不按时服药行为,18日出现打同学、砸烂器材玻璃窗、恶意损坏班级平板屏幕行为;5月25日无故对同宿舍同学发脾气,并将消毒灯管砸烂。暴力行为出现后,教师与其沟通时,小文表示自己和其他同学不同,不要和其他同学一样的代币,但他没想过跟教师合理沟通。

研究者根据小文自身需求及实际情况,决定将行为代价法与代币制结合,改良矫正实施,并继续观察矫正问题行为效果。

2.行为代价法

(1)含义。为促进目标行為形成,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取消原有的某种权利,如使用平板的权利,以减少不良行为发生。

(2)行为代价法的实施情况。经过与小文协商,教师制订以下规则:一周内(周一至周五)表现良好,不出现严重问题行为,周六、周日可以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平板。但如果出现问题行为,如打同学、无故发脾气、私藏班级公用平板等,则取消使用平板的权利。为保证方法实施的有效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班次教师需要沟通,切实在交班本上做好小文每天每班次行为的详细记录。周六早上教师必须依据交班本记录情况,与小文一起分析本周表现,共同决定本周是否能使用平板。

2018年6月至9月四个月的月总结中,小文未出现暴力行为,不按时下楼吃早餐及服药行为明显减少。但是,8月份开始出现多次私自玩班级教学电脑的情况;9月23日出现试图殴打宿舍舍友行为;25日起自诉想要买新平板,未得到满足出现情绪低落,连续几日不按时就餐及服药,在教师和医务室工作共同教育引导下,其情绪逐渐平复。

行为代价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其暴力及情绪问题行为,但其天天都表达自己想要购买新平板。教师与其分析客观情况,允许其使用零花钱购买新的平板,但是必须完成购买前合同,同时协商使用时需要遵守的使用合同。研究者计划使用合同法对其行为进行矫正,并与其商定购买平板的具体事宜,如订立购买前需要完成的合同条款、使用时的合同条款及相关记录表的设计。

3.合同法

(1)含义。通过口头或是书面合同制订计划,学生按照合同要求完成任务后,可以从事自己喜欢且被他人认可的事情。

(2)合同法的实施情况。第一次实施合同法情况:与小文一起制订购买新平板的合同,并以文字形式呈现,解释清楚合同条款后,小文及教师均要签字,并有监督员签字。

合同内容主要包括:①小文行为表现: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事情和教师进行沟通。为小文特设行为自律表,根据小文前一天的所有班次表现,决定是否打“√”,数量达到30个,即可购买新平板。②使用平板需要遵守的规制:周末及放假期间训练班次使用,当班教师下班前必须上交。

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的月总结显示,其问题行为明显减少,出现问题也会跟教师报告。但是,晚餐后多次出现不向教师报告提前回宿舍的情况,为方便班级管理,特将按时上下宿舍也作为行为自律表的一部分。但是在开始使用平板后,其出现数次将平板藏于宿舍内,并假装平板去向不明的情况。经过讨论,我们决定重新订立合同。

第二次实施合同法情况:鉴于小文对平板强烈渴望的现状,针对合同内容,研究者进行了部分修改:合同内容基本要求不变,小文继续使用行为自律表,当“√”数量达到5个,可以在周末以5个“√”换取一天平板的使用权。

2019年3月至6月的月总结显示,小文的问题行为出现频率更低,且当情绪低落出现时,其可以与教师进行沟通,同时也会主动跟教师表达自己的需求。

通过记录和观察汇总研究者可以发现,通过行为矫正中的代币制、行为代价法及合同法,小文的情绪及暴力问题行为有日益减少的趋势,同时与他人沟通的意愿有所上升。由此可见,行为矫正对小文问题行为的解决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晓柳. 特殊教育研究方法[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问题行为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与纠正策略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高中体育课堂学生问题行为剖析及管理策略探究
失落的一角
留守初中生看护人教养方式对问题行为的影响:自控能力的中介作用
“规则”先行,追求高效语文课堂
“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与心理资本实证研究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