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奇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临证经验

2020-02-17 01:02高张敏王彩青刘宏奇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仙茅易怒肾阴

王 娟,雷 升,高张敏,王彩青,高 建 ,刘宏奇

(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030600;2.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山西 太原030000)

绝经前后诸证,即绝经综合征,是女性正值绝经前后,性激素水平发生波动,身体的各个系统随之出现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1]。中医认为,绝经前后诸证即女子在绝经前后,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失眠健忘、精神倦怠、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腰背酸痛、手足心热,或伴有月经紊乱等与绝经相关的症状,又将绝经前后诸证称为经断前后诸证[2]。绝经综合征的特点在于其临床表现、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其病程长短不一,短者数月,长者可迁延数年以至于十几年不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约有1.3亿围绝经期妇女,预计到2030年将达2.8亿[3],其中有超过90%的绝经期妇女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绝经综合征对女性工作、学习、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超过20%的女性因各种症状的困扰选择就医。

刘宏奇教授系山西省首批名中医,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在各种妇科疾病的诊疗中屡获奇效。刘宏奇教授认为绝经前后诸证当从肾虚、阴阳失衡角度论治,治疗效果颇佳。

1 病因病机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记载:“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女性的生长、发育、生殖、衰老与肾气的生长盛衰密切相关。刘宏奇教授认为绝经前后诸证发病的根本就在于肾虚,加之素性抑郁,或体弱多病,或受到家庭、社会等生活环境的影响,容易导致肾的阴阳平衡失调,而发为本病。

1.1 肾虚为本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女子七七之年,肾气渐衰,天癸渐竭,则冲任虚衰[4]。《景岳全书》指出:“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说明肾为五脏阴阳之根本,若肾气亏虚,则五脏阴阳无以滋生,而出现脏腑功能失调。再如《景岳全书不寐》中提到:“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其中所述真阴及肾阴,肾所藏之精血不足及肾阴不足,阳无以入阴,因此绝经前后女性出现夜不能寐的根本原因在于肾阴不足、阴阳失调[5]。《灵枢·海论》指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腔酸弦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肾主骨生髓,肾虚则髓海空虚,故可发为眩晕耳鸣等症状。女子以肝为先天,肾虚则水不涵木,肝失疏泄,则容易出现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等症状[6-7]。

1.2 阴阳失衡

阴阳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双方属性的概括,呈对立统一、消长转化、相反相成的关系,人体的生理病理发生、发展、变化也根源于此。“阴平阳秘”“阴阳自和”方可保证人体的健康,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如若阴阳失去平衡,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即《济生方诸汗门》中所言:“人之气血,应乎阴阳,和则平,偏则病。”彭卫东[8]从阴阳失衡的角度,解释了女性在绝经过渡期,生理因素的变化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脏腑阴阳在逐渐衰竭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步、不协调,从而出现阴阳失衡,继而发生一系列的证候。刘教授据多年临床经验,将绝经前后诸证的基本病机概括为肾虚及阴阳失衡,认为女子后天经、孕、产、乳等伤及精血,在绝经前后天癸耗竭,形成了肾气虚衰的根本。又因这个时期的女性,容易受工作、环境等七情因素的影响,在肾虚的基础上,牵连心、肝、脾三脏功能失调,机体阴阳自和的状态被打破,因此出现潮热汗出、失眠、心烦易怒等阴不敛阳、阳不敛阴的失衡表现[9]。

2 诊治经验

2.1 补肾为主,调和阴阳

刘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对绝经综合征患者的诊疗上,遣方用药严谨缜密,紧扣肾虚为本、阴阳失衡的基本病机,选方用药以补肾为主,调和阴阳,兼顾心肝脾等脏腑功能,临证以仙河右归饮加减化裁,药物组成为熟地黄15 g、山药15 g、枸杞子15 g、仙茅6 g、炙淫羊藿6 g、炒白芍15 g、香附10 g、炙甘草6 g。方中熟地黄、山药、枸杞子滋补肾阴,仙茅、炙淫羊藿等品温补肾阳,炒白芍、香附柔肝理气敛阴,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滋阴药与补阳药合用,以取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效。临证时若见盗汗、手足心热、心烦等症为主,偏肾阴虚者,加知母、黄柏各10 g,以增加滋肾养阴之功效。若见畏寒肢冷、关节冷痛、夜尿频多等症为主,偏肾阳虚者,则仙茅、炙淫羊藿等温补肾阳之品用量增加至10 g。临床兼见头目眩晕者,加天麻、石决明平肝潜阳;眼睛干涩者,加菊花以清肝明目;夜寐差者,加炒酸枣仁、合欢皮、远志等宁心安神助眠;纳差者加炒鸡内金、神曲、砂仁等消食和胃;腹胀者,加陈皮、厚朴等理气止痛。

2.2 心理疏导,身心同治

刘宏奇教授认为,绝经前后的女性,激素水平的波动较大,容易受到社会、家庭等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情绪变化较为明显,出现心烦、易怒、低落、抑郁、多疑等不同的情绪,严重者无法自我调节。因此,刘教授在接诊绝经综合征患者时,格外注重身心同治。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开导患者,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另外,建议患者多参加室外活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既可以保持愉悦的心情,同时修养身心。

3 临证验案

叶某,女,51岁,已婚。2019年4月4日初诊,主诉月经3个月未来潮,伴潮热汗出1月。平素月经尚规律,周期30天,经期4~5天,量中,色黯红,伴血块,无痛经。末次月经为2019年1月5日,量色质同前。至今月经未来潮。既往:孕3产1,绝育18年。2019年3月初开始出现潮热汗出,每日4~5次,汗出湿衣,偶有盗汗。情绪易怒,遇事多疑。现症见:潮热汗出,咳嗽咳痰,色黄不易咳出,容易疲乏,纳差,饭后腹胀,腰膝酸软,眠差,不易入睡。舌质淡暗,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滑。化验性激素:FSH:42.41 mIU/mL、LH:29.71 mIU/mL、PRL:8.86 ng/mL、E2:67 pg/mL、P:0.03 ng/mL。中医辨病辨证为绝经前后诸证之肾阴虚证,西医诊断为绝经综合征,治以补肾养阴、化痰安神,处方:山药15 g、枸杞子15 g、炙淫羊藿6 g、炒白芍15 g、知母10 g、黄芪15 g、北沙参15 g、合欢皮30 g、炒酸枣仁30 g、郁金10 g、竹茹10 g、牛蒡子10 g、蜜枇杷叶15 g、炙甘草6 g。7剂,水煎400mL,每日1剂,分早晚空腹温服。二诊:2019年5月16日。自诉服药后,精神明显好转,咳嗽咳痰、潮热汗出症状基本消失,仍有腰膝酸软,纳差,眠差。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滑。继用上方加减,熟地15 g、山药15 g、枸杞子15 g、菟丝子15 g、仙茅6 g、炙淫羊藿6 g、续断30 g、杜仲30 g、桑寄生30 g、合欢皮30 g、珍珠母30 g(先煎)、砂仁6 g(后下)、炒鸡内金10 g、竹茹10 g、炙甘草6 g。继用14剂。

本例患者年过七七,且既往多次流产伤肾,致肾中精血不足,肾的阴阳失衡,阴不敛阳,导致潮热汗出;肾精不足,水不涵木,故肝失所养,疏泄失常,故见烦躁易怒,肾阴亏虚,水火不济,故见失眠,夜不能寐;肾虚累及他脏,又见脾虚运化无力,故见纳差、饭后腹胀等症状;肾虚肾不纳气,故见咳嗽,肾阴偏虚,阴虚内热,故见咳吐黄痰;舌质淡暗、脉沉滑均为肾虚之象。故拟滋肾养阴、化痰安神治法,方中山药、枸杞子、炙淫羊藿滋补肾阴,先天肾阴得到充养,则得以助脾运化;白芍、郁金疏肝理气;知母、北沙参、牛蒡子补气养阴清内热;合欢皮、炒酸枣仁安神助眠;另加蜜枇杷叶、竹茹清热化痰。二诊时咳嗽咳痰症状已消失,重点转为补肾填精,健脾安神;故在原方基础上加用仙茅、续断、杜仲等温补肾阳、强筋骨之品;同时注重健脾助运,濡养后天,故加砂仁、炒鸡内金。

4 结语

随着人口高龄化趋势,绝经期妇女的比例日益增长。同时,社会竞争压力的剧增,女性不仅会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也会因工作、学习中的压力导致情绪的波动。因此将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被绝经前后诸证所困扰,对该病的重视也有增无减。总结刘教授对本病的认识,认识疾病需审证求因,用整体观念去思考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在认识绝经前后诸证上,刘教授首先基于女性先天禀赋不足,及受后天经、孕、产、乳等的影响,伤精耗血,因此女性常处在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状态,结合女子一生数伤于血,到了七七之年,冲任虚衰,天癸耗竭的肾虚之本,又考虑到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容易受七情所伤,导致阴阳失衡。因此,临证之时,从肾虚、阴阳失衡的基本病因病机出发,治疗以补肾为主,注重调和脏腑阴阳,力求恢复阴阳的平衡状态;同时抓住患者的情绪变化,在缓解患者躯体症状的同时,帮助其调节情绪,建立信心也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仙茅易怒肾阴
冬季熬夜比夏季 更伤肾
Talking About Sleep
“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
基于《医宗粹言》探析新安医家罗周彦“元阴门”学术思想
仙茅化学成分的研究
仙茅酒炙工艺的优化
仙茅不同炮制品对巨噬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
潇洒才年轻
潇洒才年轻
仙茅多糖对氟尿嘧啶增效减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