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学习幸福感的关系

2020-02-17 06:59
林区教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幸福感个体维度

(齐齐哈尔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一、问题提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挑战逐渐增多、压力增大,其心理发展现状不容忽视。生命意义感是一个人的生命意义感与价值感,它是由意义治疗创始人弗兰克尔最早提出。弗兰克尔认为,人最基本的原始动机是追寻生命的意义,当一个人缺乏生命意义感时,就会产生空虚、无聊、厌烦的感觉,严重者会导致“心灵性神经官能症”[1]。众多研究表明,生命意义感较高的个体,在面对挫折困难、焦虑情绪和人生重大选择时会有更好的表现[2]。大学生群体正处于由校园向社会过渡的特殊阶段,也是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时期。如何使当代大学生积极面对日益剧烈的社会竞争压力、缓解心理适应不良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的部分。学习是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学习的过程中大学生的主观体验尤为关键,较高的学习幸福感也是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学习幸福感是指学生在学习的活动中所体验到的愉悦感、满足感和成就感[3],包含心理幸福感与主观幸福感两个维度,是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作出的评价。提高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增强大学生学习幸福感,对提高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本研究探索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学习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旨在从生命意义的角度出发提升大学生学习幸福感。鼓励大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提升生命意义感,来获得学习幸福感。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以及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31份,回收率94.57%,最终录入的有效问卷323份,问卷有效率为97.58%。其中男生121人,女生202人;大一学生60人,大二学生131人,大三学生76人,大四学生56人。

(二)研究工具

1. 生命意义感量表

《生命意义感量表》由Steger等编制,该量表在国内经过多次修订。本研究采用王鑫强修订版的《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MLQ-C)》,共计10个项目,分别由寻求意义感和拥有意义感两个维度构成,采用七点计分法,从1“完全不符合”到7“完全符合”,总计70分。得分在38分以下的个体表示具有低水平的生命意义,得分介于38分与51分之间的个体表示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得分在51分以上的个体则表示其生活具有明确的意义,分数越高代表生命意义感越高。第二题为反向计分题,其中寻求意义感的项目为1,3,5,6,10;拥有意义感的项目为2,4,7,8,9。《生命意义感量表》的信度为0.866,是目前测量学生群体生命意义感的有效工具之一。

2. 大学生学习幸福感量表

本研究对大学生学习幸福感的测定,采用的是由高俊杰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幸福感量表》。该量表共计17个项目,采用五点计分法,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总分为85分。一级维度包括学习主观幸福感和学习心理幸福感;二级维度由认知和情感,成长和品质构成。《大学生学习幸福感量表》的信度为0.890。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2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录入、统计和分析。数据处理采用描述统计、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

三、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在本研究中,由于采用的量表均为自评量表,所以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会存在着共同方法偏差。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的严谨程度,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法进行主成分分析。检验结果表明,第一个因子解释了总方差变异量的28.844%,小于40%的标准,表明了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二)变量间的描述统计及相关关系

表1列出了两个变量及其各个维度的平均数、标准差以及相关系数。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学习幸福感的得分均处于较高水平。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及其各维度与其学习幸福感及其各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表1 变量间的相关性

注:①表示在0.01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三)变量间的回归

由表2可知,以学习幸福感为自变量,以生命意义感为因变量时调整后的R2为0.613,说明生命意义感这个自变量对于学习幸福感的解释水平较高;根据显著性水平显示,生命意义感对学习幸福感具有显著性影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表2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对学习幸福感的线性回归分析表

四、讨论

(一)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学习幸福感的描述统计及相关关系分析

根据本研究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看出,所选取的大学生被试的生命意义感总分较高,这个结果也与陈秋婷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4]。但是也有许多研究显示大学生群体生命意义感较低[5—6],这与本研究的结果相反,其原因可能是抽样群体以及量表的不同。现阶段的大学生,其中大部分可以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从而确定明确的目标,对生命抱有积极的态度。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对未来相对较为迷茫,他们对生活缺乏热情,急需具有针对性的生命意义教育来改变他们的现状从而让生活变得更积极。在本研究中,大学生学习幸福感及其各维度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该结果与王淑燕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7],这也说明大学生学习幸福感普遍较高。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我国高校注重学风、校风建设,教育改革优化了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增强了大学生的学习认知感,继而提高了大学生学习幸福感。另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于原生家庭的关注,促使父母更新了教育观念,重视孩子的需要,了解他们的想法,慢慢形成更加民主的家庭氛围,从而形成了更好的亲子关系。有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强度[8]。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逐渐兴起,有关生命意义感以及类似的研究被愈加重视。有学者提出,只是简单快乐的生活并不能给人带来长久的幸福感,而只有目标清晰、充实且有价值的生活所带来的幸福感才是长久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获得生命意义感是个体体验幸福感的心理基础和前提[9]。目标理论认为,个体目标与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对于幸福感的体验[10],这一理论在学习幸福感领域也同样适用,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幸福。生命意义可以看作是个体的内在追求,那么学习幸福感则是其对于学习过程这一客观现实的直观体验,由此可见,生命意义感与学习幸福感之间联系密切。

(二)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学习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以生命意义感作为自变量,以学习幸福感作为因变量,生命意义感能够正向预测学习幸福感,且预测作用显著。弗兰克尔也曾指出,幸福感不能直接获取,它总是伴随着生命意义而来[11]。生命意义感较高的个体,总是伴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以及正确的归因方式,这会使得个体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更为积极乐观的态度,也使个体的主观体验更好、更加幸福。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是如此,在面对学业失败时,生命意义感高的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存在的不足,内、外因相协调,从而体验到更强的学习幸福感。

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明确的目标可以给予个体持续不断的心理动力,从而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种愉悦的心境。当大学生拥有较高生命意义感时,对自身的认知及评价也会更加积极,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不轻言放弃,而是努力寻找症结所在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自我强化,形成良性循环,获得更高的学习幸福感。因此,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对其学习幸福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五、建议

刘慧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的视界,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并遵循生命昭示的规律所进行的教育”[12],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生命教育是其个人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主题。有研究发现,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提高有重要作用[5]。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探讨,有助于大学生对生命意义感的内涵有更清晰的认识,也能更好规划与指导大学生活。高校应引导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生命意义体验[13]。同时,高校也应将生命意义教育与学习幸福教育有机结合,开展一个全新的课题,由学校来引导、学生自己针对自身的特殊情况,学习与研究生命意义感与学习幸福教育结合的研究,如通过良好的学风建设增强大学学习幸福感,“学风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思想 、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4]。这也就要求各个高校不仅要优化学生学习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同时还要从点滴入手,将积极的学习理念贯彻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猜你喜欢
幸福感个体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