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与对策思考

2020-02-17 06:59
林区教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藏族校本民族

(青海民族大学 师范学院,西宁 810000)

一、研究背景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民族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民族教育事业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而民族地区教育又是我国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藏区的民族教育事业更是备受关注,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作为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托,其作用不容小觑。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为本民族学生学习民族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对传承民族文化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藏族聚居区拥有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如节日文化、服饰文化、礼仪文化、文学艺术、科技工艺、音乐、舞蹈、绘画等。藏文化中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正随着社会化的不断推进而渐渐遗失,而教育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民族地区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能够弥补国家和地方课程民族文化教育内容的不足,民族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传承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作用,所以民族地区学校应该承担起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责任。

2.优秀民族文化中的教育价值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藏族文化是一座具有巨大开发价值的课程资源宝库,在长期文化积淀下藏族人民形成了吃苦耐劳、勤俭朴实、善良率真的美好品质,更形成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诸如藏族文学、音乐、舞蹈、绘画以及工艺制作、民间医药等。将这些优秀的藏族文化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纳入学校课程活动中培养藏族聚居地区学生努力进取的品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际需求,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实践操作、艺术欣赏等能力的塑造,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3.促进学校办学品牌的形成,推动特色办学目标的实现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地方学校结合本地区的特色优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打造学校特色办学品牌的目标。许多民族学校根据当地特有的文化资源开设校本课程,为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直接推动了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在开发具有藏文化特色的民族校本课程时,藏族聚居区所在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利用地区优势深入挖掘藏文化宝库中有益于教育教学的资源,有利于民族地区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完善。

4.满足学生民族文化习得的需要

青海省各少数民族中,藏族人口约有137.50万,占总人口的24.44%,藏族作为青海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居住最广的一个民族,其地区的教育问题就是本地区教育发展中最需关注的问题。从藏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态度调查中可以看出(见表1),52.5%的学生喜欢教师在课堂上讲有关本民族的知识,52.3%的学生认为教师讲的民族知识对自身学习和生活有帮助,藏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态度是积极的,学生对学习本民族文化知识具有强烈的愿望,并认为民族知识的学习对自身是有益的。民族地区学校应在认可民族文化价值的前提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多样性发展。

表1 藏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态度

三、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1.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的观念淡薄

在对当地学校领导、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很多学校仍然存在明显的“主课”和“副课”的划分,教育者普遍认为参加升学考试的课程才应该被重视,而其余的实践活动课程都不是很重要,只是学生玩耍游戏的课程。管理者和教师存在明显的教育功利化思想,缺乏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没有看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到保护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导致优秀的民族文化没有在学校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2.校本课程的开展具有形式化和空心化的特征

藏族聚居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人文气息,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但实际上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况并不乐观。在调查中有教师谈到对于校本课程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开展和实施,甚至有教师说:“我们哪有时间开设校本课?那些主课都忙不过来呢,有时候主课安排不过来还会占用校本课程呢!”民族地区的许多学校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困扰,因为民族地区教育条件和教学水平本身就与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校本课程开发更难以抵制功利化的教育目标。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萌芽阶段,没有专业规范的领导小组和开发方案,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还不能称之为“校本课程”,学校大多都只是开展一些藏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简单的活动。

3.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无明显区别

调查发现,很多学校都没有明确的校本课程,大多都把校本课程归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或者认为综合实践课就是校本课,对两种课程的概念模糊不清。从课程论的角度出发,二者在课程设计的理念、目标等多个方面存在很大区别,单从课程的内容来说,校本课程是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社区资源等而确定,一般侧重于学生兴趣、学校地方特色、民族文化等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内容是围绕四大指定领域从生活和兴趣中提炼的主题活动[1]。教师的日常工作主要以教学为主,很少对课程进行研究。一方面是由于教师专业素养不够高,参与教学研究的观念不强;另一方面是因为民族地区在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中压力也较大,整体来说学生的基础薄弱,因此教师基本都把教育重点放在抓基础上,也无暇顾及校本课程的研究。

4.校本课程的开发缺乏师资团队

在调查中发现校本课程教材和课程内容的开发基本属于空白状态。虽然在藏区学校中藏族教师占一大部分,但精通藏语和藏文的教师却不多,很多藏族教师也表示自己虽然是藏族,但藏语水平不是很好,有的只是能进行口头交流,但不会使用藏族文字,甚至有的教师都不能流利地说藏语,只能进行简单的交流。因此,当地教师的语言问题也极大地阻碍了藏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因为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以及非常专业的课程开发团队,民族地区本身在教师队伍和教学资源方面明显存在短缺的情况。在尽力维持正常教学情况下,再进行民族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大多数民族学校来说是难上加难。

综上,通过对本地区民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现状调查,发现大多数民族学校都没有开设专门的、正规的校本课程,但是个别学校也有将藏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意识,比如举办藏文演讲比赛、藏文知识竞赛活动等,但诸如此类的活动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都不算是正规的校本课程,学校也都没有开展对教师的校本课程培训。对本地区民族学校校本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对校本课程概念认识不清,理解不深入;对其开发价值有一定的认可度,但熟悉度不够;管理者与教师的课程观认识狭隘,观念陈旧。

四、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展望

1.增强教育管理者及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的观念

为增强藏族学生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能力,应积极开发具有本地区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各地区应加强和重视藏区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重视本地区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需求,深刻领悟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教育者开发民族校本课程的观念,开展真正有助于加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校本课程培训。

2.学校重视并开展课程研讨活动,增强教师的课程观

学校应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研讨会,教学之余引导教师观看优秀的教学视频和案例研讨。举办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比赛,让教师乐于主动地参与课程开发,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加强教师对课程概念、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的深入认识,尤其是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提升教师对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

3.制定相关制度,落实校本课程的开展和实施

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在对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同时,应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以进行课程评价制度、内容选择等方面的管理,从而为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教育的需求提供积极的帮助。此外,要对各学校开展校本课程的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和检查,要把校本课程真真切切做出来,减少流于形式和应付检查的活动。

4.优化师资,引进课程专家和民族文化传承人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引进课程专家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邀请本地文化传承人加入到开发团队中。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化复制,而是要依据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去创新和发展,使民族文化保持长久的生命力[2]。其次必须始终坚持国家认同高于民族族群认同的地位,通过构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的文化基础,增加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重叠内容,以巩固和统一中华民族共同体[3]。

综上,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各地区应尽力克服种种阻碍和困难,积极开发以保护和传承藏族文化为理念的民族校本课程,将藏族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担肩负在学校教育当中。解决当地民族学校校本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使藏族优秀文化真正走入民族地区学校,进入课堂,融入教学,进而使藏族优秀文化深深根植于学校教育中并使之焕发生机。

猜你喜欢
藏族校本民族
我们的民族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