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本土教师培训者专业素养培育策略刍议

2020-02-18 11:14鲍赫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培育策略专业素养

鲍赫

摘要:农村的教育问题是教育均衡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国民对教育公平期待的紧迫性问题。尽管国家对农村教师 专业发展的在职培训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农村教师继续学习面临的实际困境仍然严峻。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关键在于培养一批用得上、够得着、用得方便、接得地气的乡村本土教师培训者团队。“国培计划”十年以来,农村教师培训的发展迎来了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需求,以教师培训的视界审视并发挥乡村本土教师团队的基点作用,应是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有力支撑点。

关键词:乡村本土;教师培训者;专业素养;培育策略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1.008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1—0030—05

一、乡村教师培训的现状

“乡村教育是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 实现教育现代化最后的攻坚阵地”[1],乡村教育发展的进程关乎国家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面貌,关乎教 育公平、关乎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关乎乡村振兴 战略的有效实施,关乎是否办得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的根本问题。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乡村 教师继续教育的培养模式直接影响了乡村教育的 质量。因此,着力探索乡村教师未来发展路径的根 本在于厘清乡村教师培训的藩篱和桎梏。

(一)近十年来乡村教师培训的政策转型

以国家意志全面开展乡村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应是以 2010 年以来,国培计划开始启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 通知》要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 目,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 训,同时,引导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农村教 师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 平。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 修、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农村中小学教 师远程培训。”这一时期,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力 点在于骨干教师队伍的梯队性建设,骨干教师在乡 村教育体系中发挥龙头和示范作用。乡村骨干教师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一时期乡村教师的 专业能力普遍较弱,教研体系发展不成熟,教师缺 乏教学的标杆,亟需专业能力的引领,骨干教师队 伍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填补乡村教育质量普遍较低 的缺口。但是由于乡村教育的特殊性,其教师分布 地域广且分散,乡村骨干教师自身能力发展的不均 衡,导致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很难具备普惠性价 值,骨干教师的个性化能力带来的教学经验也很难 搭建起较为完整、较成系统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模 式。

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乡村教师支持 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突出强调了:“采取 切实措施加强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 师队伍建设,明显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每个 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支持计 划》是建国以来,首次基于乡村教师团体出台的具 有国家意志的针对性政策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惠及 乡村教师的普惠性、激励性政策,出台了大幅度提 高乡村教师待遇的政策,为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 位,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这 项政策的出台留住了优秀的乡村教师,同时为输送 年轻的师范教师到农村解决了后顾之忧,极大可能地为城乡教育公平提供了政策支持。

与此同时,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改革实 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则全 面深化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 纲要,规范出台了《“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 实施方案》,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培训工作的 全面开展,统筹打造五类项目一体化实施。至此,乡 村教师培训阔步前进,具有如下特点:

1.聚焦项目县,落实重心下移的教师培训整体 规划,“按年度分批遴选项目区县,对乡村中小学幼 儿园教师进行 2~3 年的周期性支持,持续提升乡村 教师能力素质”。

2.推進校本研修常态化发展与远程培训、网络 资源的整合。

3.打造本土团队(县级培训团队),“全面提升骨干教师教研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打造一 支“干得好、用得上”的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实现本 土专家的常态化教研能力提升,教学引领作用辐射 更广。

4.大力支持“送教下乡”培训项目。拓展乡村教师培训的边界,整合城区教师优质资源和乡土专家 团队,开展递进式和针对性输出式的送教下乡培训 模式,示范诊断,帮助整县推进校本教研的规范化 和常态化。

5.开拓乡村教师教学视野,开展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更新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样态的迁移应用。

6.集中力量抓住关键少数,开展校园长培训,解 决校园长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解构,个性化发展乡村教育的内涵文化问题。

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出台纲领性地指出:“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转变培训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 修。改进培训内容,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一线实际,组 织高质量培训,使教师静心钻研教学,切实提升教 学水平。建立健全地方教师发展机构和专业培训者 队伍,依托现有资源,结合各地实际,逐步推进县级 教师发展机构建设与改革,实现培训、教研、电教、 科研部门有机整合。”乡村教师培训模式开始向关 注教师成长规律转型,学科业务能力提升向服务大 局的教学能力转型,项目设置从数量铺开向提质增 效转型,乡村教师培训进入了新的篇章。

(二)乡村教师培训的新需求

(二)乡村教师培训者队伍建设应该多元构成

乡村教师培训团队应有针对性地构建,其不应由培训实施单位自上而下设计,亦不应该脱离乡 村教育的研究者,完全以实践为导向的一线骨干教 师构成。乡村教育改革的发展应是量力而行,切不 可急功近利,到头来依葫芦画瓢,将自己的教育发 展成“四不像”。乡村教师培训队伍的师资构成应该是多元的,但重要的是,这些专家应有相同的价值背景,即:有着乡村教学研究或相关经验。从这个角度来说,构建乡村教师培训队伍应是一支针对性极强的团队,应区别其他教师培训项目,选择有着丰富乡村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可着重选择一些具有可迁移能力,距离农村教学实际并不遥远的优秀教学方法和案例。也可结合优秀农村校长的文化构建案例,打造区域教师教研发展的常规形态,但是,要注意不能忽视高校农村教育研究专家对区域教师发展的整体诊断,把握区域教师发展的科学方向。

三、乡村本土教师培训者的培养策略

(一)着力加大乡村教师培训者继续学习的政 策支持,使培训成为项目规划外的常态

国培计划10年以来,中西部项目县培育项目逐渐完成,各级项目县培训团队的组建基本完成。县区级乡村教师培训团队逐渐发挥区域片教研的优势,开始建立起区域性教师合作学习体,促进校本研修乃至教研片研修机制的常态化进行。但是,应该注意到,乡村教师培训者自身的教学能力水平还不足以带动乡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学视野、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等能力还应持续提高。关注乡村教师培训者队伍的专业素质水平再提高问题是解决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2019年,国培政策加大了对三州三区的政策倾斜力度,但是解决乡村教育整体水平持续提高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省级政府和行政部门的重视与支持。或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将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纳入省级名师工作室,增加省市区县四级联动学科发展的纵向梯队,打通乡村教师学科与顶级名师之间的常态化联系桎梏。

(二)注重乡村教师培训者特殊专业素养构成 的培育

关于教师培训师的专业素养,吴卫东大致规划了“从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 个领域、8 个维度,37 个能力项(详见吴卫东:教师培训师专业素养结构表)[5],笔者基本认同此观点。但是对于乡村教师培训者来说,还应关注到这一群体的特殊专业素养需求。如:特殊的职业认同感乃至职业信仰的素养、乡村教师处理学生校外学习的管理能力素养、关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能力素養、乡土文化传承及校本课程建设的素养、乡土知识技能学习的素养等。真正关注带有特定地域色彩的乡土文化和教情学情,才是解决乡村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

(三)注重乡村教师培训者的长期建设规划和 阶段性培养目标

乡村教育与城区教育的发展模式不同,乡村学校往往学科教师数量较少,校际路途较远,各学校 教学教研时间不统一,工学矛盾更激烈,面对这样 的问题,乡村教师的教研片活动更难开展。“互联 网+教研”模式的开展逐渐在解决乡村学科教师集 体备课难的问题,但是很难攻坚教学难点。乡村教 师培训者团队在职学习的主题应逐渐转向为以培 训的形式集中力量解决乡村教师普遍面对的教学 共性问题。培训项目的方案设计应逐步考虑乡村教 育教学的学科发展,应聚焦农村特有的教学问题,找教学模式和方法的交集,以学科建设的整体规划散装带动学科教学的具体问题,将实践取向放在培训的第一价值序列。

(四)加强发挥乡村骨干教师的教研辐射

乡村本土教师培训团队的构成包含部分业务校长、教研员,督学,骨干教师,但整体应以骨干教 师队伍为主体。对骨干教师能力提升的培训,重心 要扎根在农村区域教研片教研活动中,以实践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式学习,倒逼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价值。乡村骨干教师要比教育先进地区的骨干教师更多地进行教学展示活动,要通过研修活动搭建学科骨干教师同课异构、异课同构、跨学段教学研讨、跨学科教学融合展示的平台。让骨干教师们同台竞 技,进行教学设计背后的深度反思,促进引领乡村 教师教学能力。

(五)注重培养信息技术能力的专项团队

乡村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现代化教学能力不足,发展受环境制约严重。国家对乡村基层学校教学设备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是乡村教师普遍 年龄结构偏大,接受新型技术教学模式的意愿不 强,传统教学方式还是农村教学常态,综合性实践 教学的开展更是有限。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应考 虑针对性地培养一部分青年教师成为农村教师信 息技术能力提升的专项团队,要至少保证这支队伍 的建设均衡在各个学校都有名额,让这一部分教师 先行先动,专门设置项目培训前沿的教育技术和信 息化的教学方式、理念,跟踪指导这部分教师在自 己学校常做常用,逐渐带动农村学校其他教师的发 展。

(六)注重“一专多能”教师的培养,缓解乡村教 师结构性问题之痛

很多乡村学校面临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学科教师配置不均衡,有些学科缺少教师的现象严重。面对现实问题,应考虑在适当培训项目中加入学科教育融合的课程,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 源,专门为有需要的学校配备导师指导,短周期、常 态化对“一专多能”型教师进行学科能力的补偿性 培训,在省级项目规划培训中,为这些教师开通“绿 色通道”,鼓励这些教师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无门 槛地参与各地区学科培训项目。

(七)加大送教下乡培训力度

在乡村教师培训的整体绩效评估中,送教下乡的形式是效果最好、最受欢迎的培训项目。其优势 在于,优质师资用农村学生进行教学示范的展示活 动更具说服力,更能贴近乡村教师的教学实际,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更能够有效迁移。因此,送教下 乡形式的培训应持续大力开展。送教下乡培训的内 容安排可以增加对教研活动指导、诊断和对农村学 生教学目标的把脉设定环节。一是将课堂教学的示 范拓展到主题性的教研片研修指导,可以有效地帮 助农村学校建立常态化研修机制;二是学科教学专 家对农村学生的教学目标设定可以进行科学规 划。

乡村本土教师培训团队是乡村教师的“师之 师”,是农村学生厚植乡土文化的传承、乡土热爱的 情怀的筑梦群体,乡村教师的师德教育、知识技能 的培养依赖于农村本土有一批可以扎根实际、常规 长效、业务精湛的本土专家。这支队伍的建设应不 局限于培训项目的规划,要打破乡村一线教师专业 成长的客观束缚,为乡村本土专家团队设立“绿色通道”,创造性解决农村教师培训工学矛盾的刚性 需求,要给予农村学校更多的政策支持,要让这支 队伍真正在乡土大地发挥不可替代的效能。

[参考文献]

[1]任胜洪,黄欢.乡村教师政策 70 年:历程回顾与问题反思[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

[2]赵兴龙.互联网时代乡村教师深度培训模式[J].电化教育研 究,2018(04).

[3]程明喜.培育以教师学习为核心的校本培训文化[J].人民教育,2019(07).

[4]王光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路径研究——基于云南省乡 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实施情况分析[D].西南大学,2018.

[5]吴卫东.教师培训师:教师培训者的专业化目标[J].教育发展 研究,2012(08).

On the Cultivation Strategy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Local Teachers' Trainers in Rural Areas

BAO He

(Jili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Changchun Jilin 130012,China)

Abstract: Rural education is an urgent problem of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 tion, and the expectation of education equity. Although the country's on-the-job training support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rural teachers is increasing,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faced by rural teachers' continuing learning are still severe. The key to the over- all improve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rural teachers li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a group of rural local teacher trainers who are available, accessible, convenient and grounded. Since the "national training plan" ten years ag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eacher training has ushered in new opportunities, but also brought new needs. To examine and play the basic role of rural local teacher te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 training should be a strong support point to solve rural education problems.

Key words: rural native; teacher trainer; professional quality; cultivation strategy

[責任编辑:王 辰]

猜你喜欢
培育策略专业素养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写作技巧培育策略分析
现行研究生教育评价体制下的优秀学位论文培育策略思考
论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当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议国开教师专业素养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
德才铸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