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入淀河流水环境现状分析

2020-02-19 06:36赵丙昊赵世高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0期
关键词:白洋淀河流河道

罗 义 马 恺 赵丙昊 赵世高 苏 梦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省张家口市 075000)

0 引言

白洋淀流域地处河北省、山西省和北京市,大部分面积位于河北省,接纳从南、西、北流来的府河、孝义河、潴龙河、唐河、漕河、瀑河、萍河、白沟引河八条河流的天然水源,汇集成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型天然湿地,具有蓄洪滞沥、生态涵养、生产生活和休闲游憩等多元功能。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白洋淀流域生态问题严峻。2015年国家发布“水十条”,白洋淀作为京津冀重要生态涵养区,白洋淀及其入淀河流成为重点治理对象[1]。与此同时,《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中明确提出,白洋淀入淀河流水质应稳定在国家地表水环境治理Ⅳ类标准。因此本文将焦点聚集白洋淀入淀河流,分析其河流水质变化原因以及为白洋淀入淀河流治理出谋划策。

1 白洋淀入淀河流现状

白洋淀曾承担着9条河流的洪水调蓄,被称为九河下梢。随着时代更替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现有八条河道流向白洋淀湿地。其中萍河起源于定兴南幸村,经安新县三台南汇入藻苲淀;瀑河早期分南北两支,发源于易县狼牙山东麓犄角岭,现北瀑河已淤废,仅剩南瀑河(主河道)作为季节性泄洪河道,由徐水大因东经安新县寨里村南入藻苲淀;漕河,又称徐水,发源于易县五回岭,途径安新县东马村南汇入藻苲淀;唐河发源于山西省浑源县南翠屏山,1966年改道(唐河新道)后由韩村入马棚淀;潴龙河作为大清河南支最大的行洪河道,多条河流于安国市军诜村北汇流后于安新县高楼村北入马棚淀。由于白洋淀地处华北,对气候变化敏感脆弱,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气候变化加剧了白洋淀流域水资源供应的紧张,区域降水量持续减少、地表径流补给减少,周边地区干旱缺水,大量植物枯萎、地面裸露、造成水土流失,加剧蒸发渗漏;同时自1958年以来,白洋淀上游大量修建大中型水库,水库的拦蓄进一步削减了白洋淀河流水量,致使多条河流失去自然补给水源,处于断流状态,仅剩府河、孝义河和白沟引河有水入淀。

虽说目前府河、孝义河、白沟引河有水入淀,但入淀水质不容乐观:府河汛期入淀水体中,总磷和氨氮含量均劣于国家地表水环境Ⅴ类标准,属重度污染,入淀水体水质呈现富营养化趋势,污染日益严重;孝义河和白沟引河水质状况也不容乐观,存在富营养化问题。

2 白洋淀入淀河流水质变化原因

2.1 白洋淀入淀河流污染负荷输入高

白洋淀流域作为人口聚集地,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污水排放量增加,白洋淀上游多家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与作坊存在偷排、漏排现象。虽然高排污工业企业已经整改,但仍存在大量污水排入附近河流;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增加,居民用水量增大的同时生活污水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大部分生活污水经污水管网处理后排入附近河流,部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则私自排放入河,导致河道内囤积大量污染物,造成水质污染。

沿河村落农村污水排放和垃圾堆积是白洋淀入淀河流污染源;随着沿河村落的经济发展,种植业所需农药、化肥不合理的使用和养殖业投放的饵料与动物的粪便堆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增大,对附近河流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人口增加导致白洋淀流域耕种面积的不断开垦,大面积开垦耕地会造成水土严重流失,河道淤积变浅、土壤肥力下降,并直接影响地表水水质[2]。

2.2 白洋淀入淀河流水量不足

白洋淀流域地处华北,对气候变化敏感脆弱,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气候变化加剧了白洋淀流域水资源供应的紧张,区域降水量持续减少、地表径流补给下降,周边地区干旱缺水,大量植物枯萎、地面裸露,造成水土流失,加剧蒸发渗漏。

白洋淀流域不仅地下水超采严重,还存在河道外引水和沿河截取地下水等现象,同时自1958年以来,白洋淀上游大量修建大中型水库,水库的拦蓄使多条河流失去自然补给水源,处于断流状态,经济社会发展与流域水资源关系失衡,致使白洋淀入淀河流水质污染。

2.3 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

2002年后白洋淀自然湿地保护区再次成为旅游胜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周边产业,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时,重经济轻生态、重局部轻全局、重眼前轻长远等观念助长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和掠夺式经营[3]。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不完善,对水资源、能源消耗控制不到位,未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生态环境审批制度和环保督查制度,缺乏生态空间管控长效机制。

3 白洋淀入淀河流治理与保护对策

3.1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负荷

白洋淀入淀河流污染源分为内源与外源。针对外源,我们要控源截污,严格规范污水处理厂排污标准;完善临河农村排污系统,对城乡垃圾进行统一清运、分类处理、资源化利用;妥善处理经济增长与农业面源污染的关系,种植业方面出台农药、化肥合理使用的相关政策,推行农业清洁生产、智能种植,养殖业方面优化养殖模式,控制养殖规模和容量,发展有机与生态养殖,粪便资源化处置,减少养殖污染,控制水体富营养化[4]。针对内源,我们要全面清除河道内垃圾,并发文明确禁止向白洋淀流域河道内倾倒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同时展开河流底泥清理行动,进行生态清淤,防范底泥沉积物内源释放对水质二次污染。

3.2加强水系连通,实施补水工程

白洋淀入淀河流水量不足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针对内因,我们要统筹管理白洋淀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白洋淀流域水库资源,修建水库与水库之间、河流与河流之间的连通工程,拆除无用水利工程,增加入淀河流水量;落实节水措施,合理利用再生水,杜绝河道外引水和沿河截取地下水等现象。针对外因,由于海河流域为资源性缺水地区,需建设多重应急补水措施来保障水量补给,同时应合理延长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补水时间,为淀区补水的同时惠泽淀区入淀河流。

3.3建立健全生态环保管理机制

协调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的同时落实环境保护。制定白洋淀入淀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循环利用、白洋淀流域管理等区域生态环境法规,规定河道污染排放限值,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生态环境审批制度和环保督察制度,建立完善的生态空间管控长效机制。

4 结论

白洋淀入淀河流生态环境面临严峻考验,入淀河流水质污染负荷高、区域降水量持续减少、地表径流补给减少、周边地区干旱缺水,大量植物枯萎、生物多样性破坏。为解决入淀河流生态问题,既要将控源截污和内源治理相结合,又要统筹管理流域水资源,加强水系连通;同时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以健全生态环保法规与标准体系作为保障。总而言之,以宏观调控和精准监测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手段才能推动白洋淀入淀河流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修复。

猜你喜欢
白洋淀河流河道
河流
雄安新区首个永久性水利工程通水
河道里的垃圾
流放自己的河流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白洋淀深冬挖藕人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从白洋淀逃荒到北京
当河流遇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