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生产制造中的质量控制

2020-02-19 06:36李文超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0期
关键词:压机集成化技术人员

李文超

(天津(中材)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00)

0 引言

自动化技术使机械制造产业的生产工艺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开始转变,提高了生产力,使生产技术不断向着完善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本文着重探究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生产制造中质量控制的有关问题。

1 智能化控制,减少计算误差

机械制造在生产工序上具有科学性和严密性,生产工序环环相扣,任何一点细小的错误都会影响产品质量。在自动化技术的支持下,把每一个环节都置于计算值的控制下,操作人员仅需观测数据变化就就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予以改正,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达到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产量的需求。

例如:在实际操作中,人员设备等因素都会导致机器运转与先前的设定出现偏差,所以技术人员要在初期的方案设定中要为合理误差的出现留有波动空间。首先技术人员在初期的程序设定上要进行科学规划,改变传统的经验主义而采取大数据收集整理的方式。如在辊压机的加工制作中,技术人员开展信息收集,根据数据库中保留的辊压机关键设备报损情况推断出影响辊压机质量的原因。物料粒度超标、安全销故障、液压系统故障以及辊面完整程度等方面对质量起到主要作用。安全销故障主要是指凸形块受到力的轴向分量大于碟形弹簧的弹力,使安全销损坏或碟形弹簧失效,会造成安全销频繁脱出、系统跳停。技术人员针对这几方面开展多次实验并进行信息记录。之后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计算机通过大数据分析计算出一个合理的误差范围。技术人员在编程中依据所得设定合理误差,用程序指令计算机进行大规模生产,机械设备就可以自动生产加工。操作人员仅需在电脑前监控各项指标的波动情况,确保其在既定的合理范围内变动,这样就可以减少人工因素的干预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除此之外,在程序编制阶段还要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功能,把相似数据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使自动化控制系统对生产工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进行预测,以便于在失误出现的第一时间做出判断并提供最高效的解决方案及时止损。同时人工操作具有经验主义色彩,所以在程序的设定上技术人员可以合理借鉴其经验传递的优点,利用自动化系统的前定控制功能,把以往的经验积累融入到程序的设定中。从人工与大数据信息处理两个方面入手开展预判工作,制定出一套严密规范化的生产标准,使自动化系统实时进行自我监测,保证在错误出现的第一时间完成认定与修复,把机械制造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技术人员通过计算系统输出的结果,了解生产的全过程提高检修工作的准确化程度保障生产的稳定性。最大程度上改善了生产依靠工作经验的情况,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2 虚拟化应用,提高生产效率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企业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开展兼并活动,这就使企业从单一产品的生产向大规模集成化的方向转变。传统的生产技术以人力为主并且实行区块化管理,各部分之间相对独立联系性不强适合小规模生产。因此为满足综合性发展的需要,企业要积极进行技术升级形成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和多媒体等多项技术结合的虚拟化应用模式。通过模拟生产环节,检测出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提前规划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大程度上保障生产的稳定运行以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开展虚拟化应用模式,提高生产效率。技术人员通过模仿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如在辊压机加工项目中,技术人员将机架、轴承座以及端部件作为辊压机的重要部件进行加工。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生产器械,原料等转换为3D立体图的形式后进行缩小还原。技术人员通过智能化应用在数据库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几组数据把它们输入到模拟系统中,操作人员开启预先编制好的程序,虚拟系统即可工作。如输入轴承宽度为720mm,轴承支撑中心距尺寸为3000mm,数据库就自动为其匹配相应大小的轴承底座,并且可以容纳轴承底座在既定范围内的合理误差。在重要部件的加工完成后,虚拟系统可以进行辊压机的模拟组装。多媒体技术发挥强大的动态构图能力,将各零部件合成在一起模拟现实中的组装过程,操作人员检测组装程序是否存在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最后通过创设现实中可能发生的多种故障情况,来检验辊压机的使用性能。对生产全过程的模拟可以在产品投入生产前对各种不利情况进行预判,再利用人工智能系统保留数据作为判断依据,一旦发生类似情况计算机系统就可以根据数据在第一时间向工作人员传达信息精准定位并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减少检测和判断时间降低风险较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电子信息系统在虚拟化应用中起到连接各个生产环节的纽带作用,把生产过程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当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后及时切断其他环节与它的联系削弱危害的影响程度及时止损。电子信息系统还兼具定位报警功能,在智能化应用发现异常数据后电子信息系统向工作人员发出预警并上报故障发生地的位置,大大节约检修时间。把生产的全过程置于计算机系统的监控之下,通过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完善工作规划,使其与实际生产情况更加贴近更具实用性与科学性,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3 集成化应用,严控工作准确度

在经济腾飞的今天,机械生产企业大量出现,市场竞争加剧。因此企业必须改变以往单一生产模式,积极开发新产品更新生产工艺满足市场需要。而传统的制造业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生产规模都无法适应新趋势同时机械加工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涉及到多种技术。综上,机械加工制造企业要主动推进集成化生产模式,紧密联系各个生产环节严控工作的准确程度。

例如开展集成化应用模式,严格把控各生产环节提高工作的准确度。面对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机械制造企业大力开展兼并活动提高核心竞争力。如单一的轴承制造企业将业务扩展为辊压机组装。因此企业就要同时兼具轴承制造工艺和辊压机组装技术。企业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方式,采用计算机进行集成化控制:人工与自动化技术结合。推出准时生产,敏捷制造,精益生产,并行工程等计算机自动化生产为主,人为控制为辅的管理模式。改变传统落后松散的制度体系向集成化方向发展,把各类自动生产技术集中控制,处理好生产链的高效运行。机械制造部门根据各类自动化技术的侧重点不同分为信息传导系统,数据模拟系统,装置操控系统三类。先将这三个系统按照先后顺序有序的排列在生产链上,启动运行程序。在正式投产前数据模拟系统发挥还原仿真的功能预判可能发生的问题并保存到信息传导系统,启动装置控制系统后进行生产,一旦出现前期预测的问题信息传导系统向装置控制系统传递要求其停止生产的指令,装置控制系统自动切断各环节之间的联系防止损失的进一步扩大,在危险解除后再自行开始生产。机械制造企业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集成化管理优势,提高生产效率与工作精准度,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4 总结

在技术型经济发展的今天,企业要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通过智能化,虚拟化,集成化的工作模式来减少计算误差,严控工作准确度,提高生产效率,促使器械制造企业获得更多经济利益。

猜你喜欢
压机集成化技术人员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静态高压国内外最新进展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博格华纳向集成化转型
伺服螺旋精压机成形工艺库的设计及测试
佛山恒力泰耐火砖自动液压机挺进欧美市场
基于电子商务的计算机软件系统集成化维护思路探索
集成化供应链项目转变药学管理模式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