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2020-02-19 06:36刘胜洪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空作业结构人员

刘胜洪

(河源市长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河源 51700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与社会水平的同步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中,人们对此类特殊建筑的关注程度也随之提高。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管理进行讨论探析。

1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1.1 筑技术含量高

高层建筑矗立在城市环境中,与城市的风景形象与文化特色具有密切联系。因此,人们在建设高层建筑时,越来越追求建筑造型、建筑结构的个性化,我国广州塔的“小蛮腰”造型,北京中信大厦的左右翼对称结构等均能体现出这一特点。在此背景下,相关建筑企业及人员在进行高层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时,就被赋予了创新建筑技术、促进建筑质量与外观同步发展的任务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楼层较高,高层建筑整体的设计结构也相对复杂,具体可表现出“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巨型结构”等多种结构类型。基于此,相关人员必须要结合不同结构类型的受力特点,对相关参数进行严密算,并据此进行设计与施工方案的精准调整。例如,在层高为30层的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基于风荷载标准值公式与高层结构总风荷载公式进行运算,将基本风压、结构总高90m、风压高度系数等数据代入到公式当中,求出各层风荷载量级,并将其作为控制高层建筑结构刚度与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只有做好这一点,才能保障高层建筑的质量安全,这也是高层建筑具备技术含量高这一特点的重要原因[1]。

1.2 工程规模大

相比一般的建筑工程来讲,高层建筑施工具有工程规模大、施工周期长的特点,往往需要2年以上的时间。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高层建筑虽然占地面积较小,但楼层数量多,因此其整体施工面积并不亚于大型建筑。例如,若某一高层建筑的占地面积仅为2176m2,但在主体高度68m、地下室2层以及地上24层的设计背景下,其总施工面积达到了91200m2。这样一来,总施工量必然较高,工程规模也随之较大;②由于高层建筑涉及到人员高空作业、材料垂直吊装等环节,所以其施工难度是随着层数增高而逐渐增大的。此时,为了保障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现场人员、设备的健康安全,就必须要实施出更严格、更全面的安全控制措施与技术控制措施,从而造成工程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1.3 对建筑材料要求较高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高层建筑会受到风荷载、结构应力、雷雨灾害等多种因素侵袭,且具有较大的维护难度。因此,在项目施工阶段,就必须要对高层建筑的应用材料提出较高要求,如抗冲击能力、节能保温能力、结构强度、耐久性等,从而使得高层建筑同时具备自身应力的承载能力与外部侵袭的抵御能力,为使用者的安全性与舒适性提供保障。

2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空作业问题

在高层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大多数施工活动都是以高空作业形式进行的。与10m高度的常规建筑高空作业相比,动辄50m以上的高层建筑高空作业显然具有极高危险性,若施工人员遭遇预留洞坠下、安全绳松脱等情况,将很难保有生还可能。此外,由于作业高度较高,一旦施工中发生石块或材料掉落,基于重力加速度的物理学原理,下方人员的生命安全将会遭受极大威胁。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管理当中,必须对高空作业问题提起重点关注。

2.2 建筑地基问题

由于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自重较大,故而对下方地基的稳固性具有较高要求。此时,一旦高层建筑所处地质环境相对恶劣(如地基下方土层过软、土层内部有暗沟或洞穴等),或建设过程存在缺陷(如结构设计荷载不均、施工中砂浆强度未达设计要求等),将很可能导致地基沉降问题的出现。若不及时进行控制处理,高层建筑会因沉降程度的加深而出现楼体倾斜、墙体裂缝等问题,对建筑用户的生命安全与使用体验造成严重影响。例如,近几年杭州、上海、广州等地频繁出现的“接吻楼”、“楼歪歪”等事件,均是建筑地基施工质量不佳的产物。所以,在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管理当中,相关人员切不可忽视地基工程的标准性与可靠性。

2.3 工程建设周期长

高层建筑的建设周期通常为两年,大型高层建筑项目可达3-5年。在此背景下,一些施工设备、施工材料很可能会处于以年为单位的搁置状态,进而受到人员变动、气候变化、性能损耗等情况而发生故障问题,埋下相应的事故隐患。例如,因电缆磨损而发生火灾、因脚手架松动而发生人员坠落等。

3 做好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3.1 做好施工前准备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前准备阶段,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措施:

(1)委托专业人员进行建筑区域的地质勘察工作,根据高层建筑的设计方案,对当地的地质构造、土壤性质等条件进行检测分析,并出具相应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以此作为地基施工与设计调整的资料基础;

(2)基于国家、地方的技术规范与建设要求,对基坑施工、边坡施工的方案可行性进行论证评审,从而在保证地基施工顺利落实的同时,避免对环境内其他建筑物及原有地下管线、通道产生破坏影响;

(3)应用全站仪、经纬仪等技术设备,对高层建筑的设计点位进行初次放线,并至少预留出四个定位桩,为施工活动的点位确定提供导向基础;

(4)做好施工区域内的“三通一平”,即水路、电路、道路通畅以及场地凭证,以确保施工设备的稳定运行与施工资源的及时进场。同时,若存在现代化的施工技术需求,还需在“三通一平”的基础上做到网络通、通讯通;

(5)由于高层建筑具有危险性大、工程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必须以施工区域为中心,进行大范围的围挡建设,具体的围挡墙体高度应为1.8m(一般路段)与2.5m(主要路段)。其后,在围挡周边布设安全警示标志,在主入口处悬挂“五牌一图”;

(6)组织各参建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在熟悉设计图纸、掌握工程重点的同时,从各岗位专业角度对设计图纸的缺陷问题提出调整建议,并最终拟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在正式施工前降低设计缺陷的出现概率,为后续的施工活动提供支持[2]。

3.2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管理的关键部分,管理人员在明确施工现场各班组、各岗位的责任分工之后,应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规范性、施工顺序性实施严格化的监督考量,并及时进行纠正与指导。同时,对于已完工的工程环节,还需进行随机性的抽查检验,一旦发现施工成果与设计要求相偏离的情况,应第一时间对相关负责人作出问责,并要求相应班组停工整改,直至符合设计标准后才可开展后续施工活动[3]。

3.3 注重施工人员管理

施工人员作为高层建筑施工活动的执行主体,对施工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基于此,相关单位首先要做好施工前期的人员管理,在保证各岗位人员资质合格(如建筑架子工、电工、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工等特殊工种必须保有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经验丰富的前提下,结合施工内容、设计方案对人员展开专项培训,引导人员掌握工程具体的建设流程与技术规范,并树立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其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也应落实工程监理、安全管理、班组管理等人员的工作职责,在杜绝各施工岗位人员擅离职守、越权操作、滥用材料等情况发生的同时,通过指导、督促等手段进一步端正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与认真程度[4]。

3.4 严格进行施工材料管理

施工材料的质量水平与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直接挂钩,因此必须要将这一管理内容作为施工质量管理的重点。一方面,在施工前期,相关人员应对材料的外部采购、运输进场质量把好关,从最大程度上保证混凝土、钢筋等施工材料的基础质量。其中,混凝土材料的成分质量必须合理,如粗骨料含泥量低于2%,砂料含泥量低于1%,中砂模度系数处在2.8~3.0区间内等;钢筋材料的性能应作严格要求,如抗拉强度值与屈服强度值的比值低于1.25、钢筋最大伸长率低于9%等。另一方面,在施工当中,现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应利用万能试验仪、负压筛析仪等专业仪器,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对不符合设计标准的材料作出更换处理。这样一来,可有效规避施工材料在长期搁置中发生的质量弱化影响,为高层建筑的质量水平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高空作业结构人员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论结构
自由落体工具和安全气囊系统,专为高空作业者设计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一款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的设计研究
捷尔杰携多款创新产品亮相2018美国租赁展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论《日出》的结构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