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涉日居住区台町修复利用与更新改造引思

2020-02-19 06:36韩芳浓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0期
关键词:鞍山市鞍山历史

韩芳浓 王 丽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鞍山 114051)

鞍山涉日居住区台町是辽宁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记载着中国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的历史,传承着鞍山市别具一格的人文特征和物质特征。台町居住区的修复利用与更新改造是对鞍山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也是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

1 台町居住区概况

鞍山市涉日居住区台町坐落于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园林街道办事处东山宾馆社区,处于玉佛山(原东山)脚下,“台町”在日文中是“山坡上的村庄”的意思整个街区依山就势,顺势而为,建筑从山顶以放射状向山下蔓延。台町居住区东西方向长约400m,南北方向长约600m,整体面积约32.95万m2,建筑与街道呈扇形分布的空间格局,由三条横向道路将扇形分割成三部分,五条纵向道路将居住功能串联起来形成具有复合式空间的居住街区。台町居住区有一百多栋百年老建筑,这些建筑不仅记录着鞍山市的发展史,同时也见证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1]

2 台町居住区历史沿革

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胜利后接手了对东北政府的管理权,也是从那时起日本开始了埋下侵略中国的野心。为了日本下一步侵略中国,日本建筑师凭借日本侵略者对政府的控制,开始对鞍山市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由于鞍山市拥有丰厚的铁矿资源,由日本主持的政府开始在鞍山市规划建设作为日本在海外最重要的钢铁制作基地。

1917年,日本殖民者以铁路为界限将鞍山市划分为两个不许中日两国人民互通的居住区,铁路以东的生活区仅提供给从日本或外国来生活、工作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员工,不仅设备设施齐全,还拥有购物、饮食、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场所;而中国人只能居住在铁路以西的生活区,铁路西侧区域不仅面积狭小,居住区还与制钢工厂比肩而立,导致居民的生活环境乌烟瘴气。

1920年,鞍山市台町居住区建成第一批住宅,共17栋二层双户型别墅。日本当时的“脱亚入欧”思想影响了日本建筑师对台町居住建筑的设计,建筑形态融合了西方建筑,内部功能更加人性化。在17栋台町别墅中,有四栋是拥有着厨房和地下室较大、举架高等特点的欧式住宅。

1932年,在朝鲜建立昭和制钢所的计划改为建在已有制钢所的鞍山市,同时营建轧材厂、制钢厂,与制钢所结合成为钢铁联合企业,大批员工和高级管理人员前往鞍山市工作、居住。台町居住区在五年内新建了82栋日式住宅提供给昭和制钢所高管使用,其中一半先建成的是面积较大的二层小楼,面积均超过200m2,另外一半则是面积在约120m2的平房。[2]

1945年,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台町居住区的日本人也陆续撤离出去,军队干部和警卫部队暂住于此。次年鞍山市被国民党军队占据,国民党资源委员会在10月1号成立鞍山钢铁有限公司时一并将台町居住区的全部资产收纳,将陆续来鞍工作的公司机关各级职员、协理、各工厂厂长安排在台町居住。1983年以来,鞍山市的城市建设在解放后迎来了新发展,国务院就鞍山市下一步发展进行城市规划,将鞍山市政府基础设施和居住区着重完善更新,并向南北两方向进行城市扩建发展。接下来的十年,鞍山市开始不断向好的方面发展,钢铁工业大步发展,工业用地也不断扩大,住房商品化、市场化的政策也深受鞍山市人民的拥护,城市面积也相应扩大。

2015年,台町居住区作为历史文化街区被鞍山市规划局进行全面保护,要求保护街区机理、空间格局、建筑及历史风貌,与台町历史街区风貌不协调或冲突予以改造或拆除的措施,将可以将街区历史风貌保留的建筑进行修复、增加配套的基础设施、综合整治街区环境。

3 台町居住区整体风貌构成

3.1 建筑要素

台町居住区是鞍山市屈指可数的历史街区,这些百年老建筑收藏着这座城市的记忆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对于鞍山市有着特殊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是寄托着鞍山人民的情感和记忆。台町是日占时期日本侵略者为己所用而建,所以将日本建筑设计师将当时所想所学试验性的灌输在鞍山市的建筑设计上,同时规划建造了各种公共建筑,包括学校、医院、工业建筑、商业建筑等,一直影响着鞍山城市建筑体系。

台町的历史风貌仍能清晰地从保存情况良好的建筑上展现出来,以西式古典风格的尺度、比例划分整体建筑及建筑墙面,有不失日式建筑风格的素净雅致。从1919年开始,和风式砖木结构建筑陆陆续续坐落在台町居住区中,一共137处建筑都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和风”建筑风格由日本设计师将传统日本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风格融合而形成而形成的新风格,建筑内部构造、屋顶、建筑色彩延续了日式建筑的手法,建筑外观及整体布局则是模仿欧式建筑风格,每一栋建筑立面都非常丰富,墙面条形纹路贴砖是特地从日本运来的,整体有一种动态的韵律。

3.2 空间要素

日伪时期,日本侵略军根据鞍山的矿源分布、地形地貌、既有铁路条件划定台町居住区位置范围,台町居住区的空间布局与鞍山市整体规划照应。鞍山市不同区域的空间肌理因为不同时期所经历的规划和建设不同而各有千秋,鞍山巴洛克形式的城市空间布局是本着“工业城市”思想并参照欧洲近代“田园城市”理论而形成的,城市中心市街有火车站和中心广场组成,街区通过方格网及对角线放射形式的道路贯穿形成规整的网格状,在斜向的城市轴线上设置了几何对称形的胜利广场,紧挨在轴线旁与城市肌理相互呼应的街区就是台町居住区。台町以东山山顶为中心设置5条纵向道路,沿等高线设置3条横向道路,共8条放射状分布的网格道路。由于道路宽度较小,仅满足交通运输功能,建筑以一到二层封闭式院落居多,导致无法拓宽居住区内部道路,而且居住区道路多呈X型、Y型等交叉形式,交通空间在交通量日益增长的现代来看是非常不便利的,容易产生较严重的交通拥堵等交通问题。

4 台町居住区修复利用与更新改造引思

鞍山台町居住区是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它是鞍山及我国钢铁资源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及掠夺的历史见证,它目睹了为解放鞍山是人民解放军的壮烈牺牲,它陪伴着鞍钢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建设的进步,它记载着近百年的历史变革中鞍山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它传承着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时代精神和历史文化。

历史街区修复利用与更新改造关键是要注重文化传承、避免过度开发、保持历史原真性,所以在对台町的利用与更新时应该注意保持街区的功能、控制业态的类型和分布、增加能与文化相融合的的休闲设施、保持街区风貌及立面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对于台町居住区修复利用与更新改造方法应依据整体保护、真实性、可持续性、公众参与等原则,从整体布局、发展定位方向出发,通过规划街区空间布局并对街区建筑及配套环境进行整治的同时加入现代景观元素来塑造整体景观风貌,提高台町居民对于台町居住区修复利用与更新改造的认可度和参与度是成功实施策略的重要一环。[3]

5 结论

本文基于台町居住区修复利用与更新改造的思考,对街区的发展现状和历史沿革进行了深入调查,总结出保护涉日历史街区台町的重要性,依据针对性的修复利用与更新改造原则引出鞍山市涉日居住区台町修复利用与更新改造方法和策略制定的思考,并希望公众能提高对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视和关注度。

猜你喜欢
鞍山市鞍山历史
成长相册
Factors that affect students’oral ability and their strategies
鞍山烈士纪念馆
推进鞍山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之我见
等比数列前n项和(一)教学纪实
新历史
鞍山市2011~201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分析
鞍山“网格式”服务解难题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