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仪进样口拆卸与安装》信息化课堂有效性教学设计与实施

2020-02-19 05:09肖彦春关秀杰郝生宏郝长红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气相色谱仪分流技能

肖彦春,关秀杰,郝生宏,郝长红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9)

随着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各职业院校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与人力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但有些教师对信息化课堂教学的认识还不到位,没有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充分而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使得信息化课堂教学开展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高职教师如何提升理念,利用信息化手段,主动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1-2]。本文以《气相色谱仪进样口拆卸与安装》为例,从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探究信息化教学的设计思路,达到教学目标,实现信息化课堂有效性教学。

一 教学分析

(一)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食品安全专业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但不规范,愿意接受新事物,愿意借助信息化资源去解决实际岗位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教学内容分析

授课内容选自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分析仪器使用与维护》,气相色谱仪使用与维护是项目之一。本任务是在学习了一定的色谱分析法的相关知识,掌握了气相色谱仪的结构、分析流程、气路系统相关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气相色谱仪的进样系统。根据课程标准、岗位要求,以进样口拆卸与安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进样口的拆卸,认识进样口辅助配件如隔垫、衬管并掌握它们的作用及日常维护等。同时要掌握安装的技能及注意事项,通过拆卸安装任务,进一步了解进样口类型,并能理解分流/不分流进样模式,为后续气相色谱仪操作等任务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结合企业岗位任务安排,确立了包括知识、技能、素养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是理解进样系统的作用,熟悉常见的进样口类型,理解分流/不分流进样模式。技能目标是学生能独立完成进样口拆卸与安装,根据拆卸安装操作认知隔垫、衬管等部件及作用,并掌握进样口日常维护要点。独立完成进样口进拆卸与安装是教学重点,分流/不分流进样模式的理解是难点。技能训练的同时要提高学生严谨、务实,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养,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策略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采用理实一体化授课模式,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由于色谱仪器及相关理论知识较为枯燥,难以理解,因此在这部分内容中还引入诗词教学法,将枯燥乏味的相关知识、技能点编制成朗朗上口的七言诗词进行教学[2],激发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教学过程中利用智慧职教云课程平台、手机云课堂、微视频、动画、微信、思维导图App等实现信息化立体化教学,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4]。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自学

课前,教师将学习资源上传到智慧职教云课程平台,并通过手机邮箱、QQ群、微信群等发布课前预习通知。学生登录课程平台,下载电子课件、微视频、教学动画等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手机云课堂课前中讨论问题及测试题。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拓展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并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二)课中学习

1.复习

教师通过云课堂投屏展示各小组绘制的气相色谱仪流程图,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各组流程图的不足之处。通过与学生一起大声朗读气相色谱仪七言诗来复习气相色谱仪的六大部件。以云课堂中摇一摇等方式提问气路系统中气源种类、载气纯度等相关知识。

2.课程导入,任务布置

以气相色谱仪工作流程、工作岗位中使用气相色谱仪时遇到的故障等问题为切入点,导入本节课。介绍本次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播放微视频,学生小组讨论任务。

3.分组协作、任务实施

环节一:进样口的拆卸

各小组同学对气相色谱仪的进样口进行拆卸,拆卸过程中学生可以一边观看手机云课堂微视频,一边学习拆卸过程,教师检查学生拆卸情况,教师对各小组拆卸情况进行指导和评价。将进样口的各部件以图片形式投到大屏幕,图片和实物相结合,和同学们共同认知各部件,并以提问方式讲解隔垫的作用及维护。通过云课堂投屏展示污染的衬管,借此讲解衬管的维护。

环节二:进样口的安装

各小组同学共同探讨进样口如何进行安装,并更换新的隔垫,同时将安装过程用手机拍摄下来,教师检查各小组安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环节三:分析讨论

各小组将安装视频上传到微信群,教师组织同学一起观看各小组同学上传的安装视频,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任务实施过程中各小组出现的问题。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得以有效解决,并组织各小组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的互评。

4.进样口相关知识

进样口模式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较难理解。教师以进样口分流出口凹槽引入进样口模式,通过播放动画讲解进样口模式。为巩固教学难点,通过云课堂发布进样类型的相关讨论问题,并设计一些抢答题,将枯燥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积极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

5.小结、课堂小测试、点评、布置作业

利用思维导图,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这节课的进样口拆卸安装及分流/不分流模式等知识技能点。

图1 信息化课堂有效性教学设计

在云课堂发布测试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教师点评,布置课后作业。教师可通过云课堂对学生上课表现进行总体评价打分,学生也可在云课堂中对本节课进行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以便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

(三)课后学习

课后,每小组编写一句关于进样口拆卸安装的诗词上传到云课堂,完成云课堂课后测试。每个小组利用课后进行录制进样口的微视频,并在班课中发布,企业导师进行评价。企业导师通过班课、微信群等平台,对学生进行进样口的专题讲座,教师、学生及企业导师共同讨论进样口相关理论与技能。

四、教学反思

本次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课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中利用微课、视频、动画等各种信息化手段,将抽象难懂的知识、技能有趣生动地进行解读,提高了学习效率。借鉴我国传统优秀的文学诗词,使枯燥生冷的仪器变得文艺化,激发学习兴趣。课后与企业导师互动,规范岗位操作技能,点燃学习热情,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结构。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互评、师生互评、企业点评的三维评价方式,不仅从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等认知方面,还从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等非认知因素进行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公正。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有利于教师找到不足之处,及时更改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实践表明,教学设计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微课制作仍需改进,教学方法需进一步完善,教师自身素质需不断提升。总之,信息化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创建信息化资源,改进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等,才能进一步提升课堂有效性。

猜你喜欢
气相色谱仪分流技能
基于4G和5G上下行分流策略研究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Impaired eye tracking is associated with symptom severity but not dynamic postural control in adolescents following concussion
NSA架构分流模式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一种铝型材上模整体镶嵌式分流模结构
过程气相色谱仪的应用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