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教育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2020-02-22 16:45
山东纺织经济 2020年6期
关键词:用人岗位金融

秦 立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11)

2019年2月22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到“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金融与经济的联系十分紧密,金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下,金融业迅速发展,金融人才需求数量不断增加,并且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金融业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金融产品日新月异,相关业务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金融行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升高。为了配合金融行业的发展,适应金融业对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根据自身特点,找准定位,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与金融业的发展深度融合,满足用人企业的人才需求,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

1 金融企业对高职类人才培养的要求

通过对多家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证券公司的调研发现,当前金融企业对高职类金融人才培养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应用和实践能力上,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知识构成

经过对金融企业调查结果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应对学生加强的知识构成包括营销学知识、社交类知识、会计类知识以及经济学知识。

其中,营销学知识金融企业重视程度最高,因为当前金融市场竞争激烈,金融产品的易模仿性较强,差异性较小,要在金融市场中保持优势地位,金融营销非常重要。其次是社交类知识,因为现在的毕业生普遍缺乏适应社会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再次是会计类知识与经济学知识,这些都是从事金融领域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1.2 职业能力

在职业能力方面,金融行业的实践性和专业性要求较高,高职类毕业生在金融企业大多从事的都是一线的岗位工作,例如银行大堂经理、前台柜员、保险营销员等,直接面对客户或进行基础业务操作,因此要求毕业生的职业基本技能和业务操作实践能力比较突出。另外,由于传统的金融业务正在逐步走向低迷,客户的金融消费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所以现在的金融业有综合经营和跨界经营的趋势,直接接触客户的一线从业人员不再是只简单的熟悉一种金融业务,而是向一专多能的基层复合型金融人才转变。复合型金融人才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金融营销、客户服务、金融业务操作、理财咨询等内容。这就要求高职类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既要具备广泛的金融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各类金融产品,又要具有熟练的金融业务技能,能够胜任营销、客服、理财规划、会计、结算等业务操作的能力。

2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设置没有紧扣企业用人需求

当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进行专业设置时对用人市场的人才需求调研不充分,往往是直接模仿本科专业进行自己的专业设置。但本科的人才培养定位与高职类的有差异,所以设置相同的专业类别会使高职院校的专业缺乏人才需求的针对性,降低了用人企业的识别性和高职毕业生就业时的竞争力。

2.2 产学脱节,人才培养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技能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没有做到与当地的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金融企业对高职类人才培养的要求是突出实践技能和业务操作能力。而现实中,大部分高职类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仍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的学时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金融企业的用人需求。而且实践教学的软硬条件都较为滞后,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速度,导致学生的业务实践技能水平相对较低。而且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校企合作”没有被充分的利用起来,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校与金融企业合作较少,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主要还是依赖学校内的资源单方面完成的。

3 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分析

要改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在人才培养模式加以改进,促进产教融合,使高职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以金融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目前,适合高职金融专业,能够促进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主要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项目任务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模块化教学模式三类。

3.1 订单式人才培养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合作,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有针对性的设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量身定制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该企业的对应岗位就业。企业全面参与人才培养的整个流程,比如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委派业务技术人员到校兼课、安排学生赴企业实习实践等。这种培养模式针对性强,能够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产教融合紧密,用人企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毕业后能都较快的融入企业。

3.2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任务,把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汇到任务中。学生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学生自己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具体的操作实践。这一教学模式是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任务完成教学目标。这些任务由易到难,设计任务时侧重于与对应的岗位工作内容相结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

3.3 模块化教学模式

我国的模块化教学是通过课程模块之间的灵活组合,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基础从业能力以及合格的专业职业素质。所谓的模块,是一种围绕特定的主题或教学内容而设计的教学单元,它可以是单一的课程,也可以是多门课程相关知识点的结合,或者是一些实验实践课程等。这种教学模式重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常以某一职业技能为主线,将理论知识与所对应的岗位工作能力相融合,教学时可根据企业岗位的工作能力要求设置相应理论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适合职业教育。

4 高职金融专业实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措施

4.1 对应金融企业的岗位要求设置人才培养目标

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之前,要对金融行业、潜在的用人企业进行充分的调研,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要与职业岗位对接。以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体系与工作能力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选择教学模式,注重基础理论与职业技能的双重培养,满足金融企业的用人需求。

4.2 以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为核心组建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高职金融专业应以培养面向金融企业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其能力构成紧扣职业岗位特点,因此高职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动态的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组建一个岗位需求与职业能力相结合且拥有一定弹性的课程结构。通过对金融职业岗位的调研分析,掌握岗位的分布、工作流程、工作任务与能力的要求等内容,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制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

4.3 以校企合作作为产教融合的支撑

校企合作以企业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校企合作是实现产教融合、专业建设支持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高职金融专业组建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应遵从金融市场用人的需求,而校企合作是实现这一目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金融专业能够了解到金融企业对人才素质的实际要求,作为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也能够将实践课程与用人企业相融合,通过企业员工兼课、校外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企业的实践中掌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4.4 优化专兼职教师团队结构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可以将师资队伍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主要负责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基础知识教学工作。一部分以金融行业专家、一线从业人员的兼职教师为主,主要负责实践教学工作,强化学生的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将金融行业最前沿的实践知识和岗位工作技能传授给学生。能够让学生掌握较为新颖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毕业后能够较快的投入金融企业的一线工作。

目前,我国经济蓬勃发展,金融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发展迅速,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应当动态的适应用人市场的变化,与金融企业深度融合,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提供金融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服务金融行业的长远发展。这既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社会责任的体现。

猜你喜欢
用人岗位金融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燕昭王的用人智慧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P2P金融解读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